首页 理论教育 印度喜马偕尔邦传统建筑中的混合墙体

印度喜马偕尔邦传统建筑中的混合墙体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6-4卡特库尼复合墙体图6-5墙体中的木框架图6-6墙体中的干砌石这些并排的木梁之间形成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框架,框架中填满碎石以达到稳定作用。法拉克墙体中的柱状构造中有两块长45厘米、宽40厘米、厚度为4厘米的木板,放在矩形截面的两边,中间相隔40厘米,这便是预留出的墙体的厚度。

印度喜马偕尔邦传统建筑中的混合墙体

中部喜马拉雅山脉山区气候比较温和,生长着大量的喜马拉雅雪杉林。所以这些地区的建筑,无论古代或现代的民居、城堡、粮仓、神庙,都大量使用了木材,即使是墙体,也都是木材和石材组合建成,而且木材的作用更明显。这个片区的一些神庙,从底部到顶部,基本都使用了木材。在石木组合墙的技术出现之前,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地区的民居建筑全部用木材建造而成,在门迪、古卢、西姆拉、科努尔地区都可以看到全木制的古老的房屋和大量的木制神庙。

图6-3 砖墙和石墙民居

然而,对于珍贵的喜马拉雅雪杉木的过度采伐,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且木材的耐久性能不是很好,种种压力促使人们开始选择用石材建造房屋。但是当地的石材质量较差,难以作为良好的建材,所以地方的工匠发明了一种节省木材并使建筑结构稳定的方法,即同时使用木材和石材来建造承重结构墙。石材的使用减少了木材的浪费,木材的使用均衡了石材的荷载,使墙体更加稳定。根据结构的高度以及受力作用,石木的结合比例和方式会有所变化。除了这种组合墙体,只用木材的墙体在这些地区也常被发现,特别是在西姆拉和科努尔海拔较低地区,但为了减少底层的荷载仅仅被用在建筑的上层。中部喜马拉雅山区的石木组合墙可以总结为以下四种类型:卡特库尼墙体、德波麦德墙体、法拉克墙体、木制墙体[1]

(1)卡特库尼墙体(Kattb-kuni)

在喜马偕尔邦,最常见的卡特库尼墙,是一种乡土的木材与石头相拼接的组合墙体。在喜马偕尔邦的萨特累季河谷,几乎所有的乡土建筑都采用这种建造技术。这种墙体既实用又美观,且具有稳定性、灵活性,在地震多发生的山区又具有一定的抗压能力。卡特库尼墙体的英文是Kattb-kuni,其实是两种当地材料的组合,Kattb在梵文中是木头的意思,Kuni在梵文中是角落的意思,顾名思义,即指在角落与转角处所用的材料都是木材。

在喜马偕尔邦运用到卡特库尼墙体的房屋中,结构墙都由喜马拉雅雪杉木和当地的岩石搭接而成,可以称之为“复合结构”,基座则完全由石材构造而成(图6-4)。结构墙的基础由两组平行的石材重叠拼接而成,中间缝隙间堆砌着乱石,较大的石块在边缘处,保证了建筑的稳定性。从石基础开始,墙体由木材和石材分层建造,以组的形式水平堆砌,并与地面平行,墙体上平行放置的木横梁与墙体的长度一致,厚度是15~20厘米。早期没有铁钉来连接它们,为了连接这些平行的木梁,需要用和它们一样厚度的木钉,现在铁钉用得更为广泛。

图6-4 卡特库尼复合墙体

图6-5 墙体中的木框架

图6-6 墙体中的干砌石

这些并排的木梁之间形成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框架,框架中填满碎石以达到稳定作用(图6-5)。结构墙的底部添加了坚实的基础,石头的堆积并没有使用砂浆,重力在这个时候便是凝聚石头的黏合剂,这种技术称为“干砌石”(图6-6)。这种构造方法的一个优点是具有灵活性,会使墙壁更加适应基础,因为两边的石头略微向内倾斜,任何地面的运动都可以使结构更加紧密,在地震多发地区尤显重要。

在寒冷的山区,卡特库尼墙体的构造既高效又快速,因为可以利用就地取得的石材,且不需要技术娴熟的木匠和石匠,甚至专门的工具,只需要原材料和劳动力就能施行,当地的原材料还不会受到季节变化的负面影响。这种墙体可以比普通石墙建得薄,极少浪费材料并且高效利用了能源,即用最低廉的材料获得了最大的效益。填充在墙体框架中的碎石之间有一定的空隙,这些空隙形成了一个保温隔热层,可以在寒冷的冬季防止热量的流失,保证了室内空间的温暖,也保证了夏天的凉爽。当地人可以很方便地获取原材料,并有家族和其他村民的支持,可以很容易地建造自己的房屋。

乡土建筑采用卡特库尼墙体是经过时间考验的,此类建筑解决了地区特殊性的问题,适合了当地居民的居住和生活

(2)德波麦德墙体(Dbol-maide)(www.xing528.com)

当一些地区木材的提供并不是很充足且石材的质量也不是很好时,木材的用量就要被减到最小,木框架中干石砌筑的比例则会增多,这种墙体被称为德波麦德墙体。在古卢和门迪地区的传统建筑中这种墙体比较多见,建造方法与卡特库尼墙体类似。由于自重较重的原因,通常情况下,这种墙体砌筑的民居建筑都不会超过两层。德波麦德墙体只会建造在建筑的一层,而二层使用的是木制墙体。但是对于较高的建筑物来说,这种墙体会经常用到,它在喜马偕尔邦中世纪的很多塔式城堡中很流行。在这些城堡中,基座往往都很高,基座的墙体便是德波麦德墙体(图6-7)。

(3)法拉克墙体(Faraque)

喜马偕尔邦的昌巴地区,没有足够的木材提供,因此出现了一种特有的墙体,可见于一些古老的民居建筑中,通常在较高层上。这种墙体木材的用量被减到了最少,但同样稳定及耐久。墙体的特色在于其中一系列柱状的构造,这些柱状构造中填充着石头,一般位于墙角或者一些节点处。柱状构造间是厚厚的填充墙,有时也会是木板。这种墙体被称为法拉克墙体(图6-8)。

法拉克墙体中的柱状构造中有两块长45厘米、宽40厘米、厚度为4厘米的木板,放在矩形截面的两边,中间相隔40厘米,这便是预留出的墙体的厚度。如此层叠向上,直到达到墙体的高度,中间填充压实的石子。在建筑的一层中,两个柱状构造之间的连接需要砌石墙,但在二层,填充在柱状构造间的是较厚的木板(图6-9)。

图6-7 德波麦德墙体

图6-8 法拉克墙体中的柱状结构示意

图6-9 法拉克墙体

(4)木制墙体

在门迪、古卢、西姆拉以及科努尔地势较低的地区,传统民居的墙体一般是石墙或者石木组合墙。这些地区的木材供给比较充足,所以建筑的二层墙体以及门窗、橱柜等都会使用木材建造。

镶嵌木制墙体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构造,需要娴熟的技巧和长期的经验,以及技艺卓越的工人才能够完成。砌筑一层墙体时,边缘处会留有连接二层墙体的木构架,在这项基础工作完成之后,木板被牢固地插入连接结构中,上面几层的墙体也是同样的工作。木墙的外表面都有雕刻,自重比较轻,也比较稳定,抗震性能较好,但防火能力较差。

对于镶嵌型的木制墙体的一个改进是交错墙体,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人们更倾向于使用交错墙体,因为这种墙体更加稳定和坚固,而且其内部空间更适宜人的居住。要建造这种墙体,在一层墙体之上的木格栅框架需要安置在整个墙体边缘,二层墙体的框架在此之上,形成一个双层的框架结构。但是交错墙体结构比较浪费木材,若发生火灾其影响也更大(图6-10)。

图6-10 镶嵌型木制墙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