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苏区:渭南红色档案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苏区:渭南红色档案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许多青年要求参军,陕甘边几支游击队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至此照金根据地初具规模。我们整编了各县游击队,加强了党的领导,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根据地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认为党和红军在陕甘边苏区影响很大,这里还有广大群众。其他同志也都主张以陕甘边苏区为中心,不要离开苏区。红二团失败后,敌人调动大批兵力,妄图一举荡平陕甘边根据地。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苏区:渭南红色档案

1933年春,陕西省委调我到红二十六军去工作。当时杜衡任红二十六军政委,我到少先队任指导员,后又任陕甘边区特委军委书记。红二十六军决定黄子文任陕甘边游击队总指挥时,我任政委。

我到照金后,刘志丹殷切地嘱咐我说:“你是关中人,种过庄稼,能跟农民打成一片。你一定要做好根据地的开辟工作。”并说:“只要政策对头,紧紧依靠群众,困难是可以克服的。”我按照刘志丹的嘱咐,一村一村做调查研究,一家一户做群众工作,相继组织起农会、贫农团、赤卫队和游击队。同时发动群众进行分粮斗争。由于这一带1929年大旱之后灾情严重,群众生活还没有恢复过来,所以分粮斗争很快就发展到旬邑、耀县一带,游击运动随着扩大起来。在这个基础上,于1933年4月5日建立了陕甘边革命委员会,选举雇农周冬至为主席,我为副主席兼党团书记。我们颁布了各种法令。实行分土地、分粮食、分牛羊、戒烟戒赌、放足等政策。但当时的中心任务还是开展游击运动,扩大苏区。由于我们和群众休戚相关,生死相依,受到广大农民拥护。许多青年要求参军,陕甘边几支游击队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至此照金根据地初具规模。

由于各地游击运动发展很快,不少游击队混进了坏人,组织严重不纯,屡次侵犯群众利益,遭到群众反对。1933年3月侯子堡战斗后,红二十六军改组了陕甘边游击队总指挥部,任命黄子文为总指挥,我为政委。我们整编了各县游击队,加强了党的领导,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根据地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在照金根据地的建设上,和当时省委的“左”倾机会主义领导也是充满斗争的。刘志丹一心一意要走井冈山道路,他按照红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决议的精神,批判了部队的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绝对平均主义、个人主义、流寇思想等错误思想;同时又努力争取同国民党政权有矛盾的地方武装。他对一些还不理解的同志说:“革命要建立统一战线,敌人越少越好,朋友越多越好。我们增加一份[分]力量,敌人就减少一份[分]力量。”当时有的人只是知道按省委指示办事,不顾敌强我弱的客观条件,一定要打硬仗,去攻占敌人强固的城镇据点;刚打下一块地方,还没有很好把群众组织起来,就要马上平分土地,结果中农恐慌,富农逃跑。

红二十六军成立时,杜衡担任政委。杜衡是执行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他把刘志丹等一批同志看做眼中钉。攻击刘志丹的正确主张是“游击主义”“梢山主义”“土匪路线”“右倾机会主义”“逃跑路线”“不懂马列主义”,蛮横地撤销了刘志丹的一切职务,把谢子长也调出部队。而杜衡自己却一意孤行,一味蛮干,先打了庙湾夏玉山民团,惹得附近民团联合起来同红军作对;后又烧了香山寺,1000多和尚也成了对头。敌人越打越多,地盘越打越小;只剩下一个薛家寨,处在敌人四面包围中,闹得伤员无处安置,粮食无人供应,在照金站不住脚。当部队在合水以上黑木原时,杜衡给后方照金根据地来了一封信,要到陕北创造苏区并且要发展骑兵,要打通国际路线。我们写了一个意见书,感到不大妥当。认为党和红军在陕甘边苏区影响很大,这里还有广大群众。杜衡听不进去,碰了钉子又返回来。(www.xing528.com)

不久,红二十六军二团在党家山召开会议讨论南下问题。杜衡一再强调南下创造渭华苏区,说那里有渭华暴动的影响,地形也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物资补充比较容易;最主要的是和红四方面军可以取得呼应,和鄂豫皖苏区能够取得联系。当时我认为红军不能离边区,远离边区有了伤兵都没有办法。我没有参加这次会议,我的意见由金里[理]科带到会上。其他同志也都主张以陕甘边苏区为中心,不要离开苏区。但在杜衡的个人专断领导和煽动下,还是做出了南下的错误决定。会议进行中,敌人突然袭来,我让黄子文带着队伍赶快走,我带着一班人殿后。黄子文走后,敌人冲上来,一枪把我打伤抓走。半路上我乘机逃跑到柳林郑四哥家中,休息了四五天后到了薛家寨养伤。

在我养伤期间,杜衡命令红二团经三原、高陵过渭河,由灞桥南下。当经过三原武字区长坳时,杜衡以向省委汇报为名私自离开部队返回西安。部队南下后苦战月余,终于兵败南山,宣告了杜衡“左”倾机会主义最后破产。不久杜衡本人也被捕投敌,做了可耻的叛徒。

红二团失败后,敌人调动大批兵力,妄图一举荡平陕甘边根据地。当时我们困难极了。红二团南下时把我们地方游击队的4支枪也调走了。照金游击队只有40多个人,枪不满30支,子弹很少。敌人对渭北、照金到处进攻,我们失掉了红军主力的依靠,无处安身,吃饭都成了问题。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充满信心,坚持斗争。我们的方针是保存力量,以游击战保卫苏区。在淳化、旬邑、耀县一带及薛家寨的周围,我们发动群众壮大游击队,等待有利时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