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梯门悬挂和导向装置的结构与功能简介

电梯门悬挂和导向装置的结构与功能简介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门悬挂装置是用于对层轿门的门扇进行悬挂、固定并约束其运动自由度的机械机构,通常由上坎滑轨、门悬挂构件、门导向轮、门限位轮以及应急导向装置相互配合进行工作,以实现门扇的悬挂与导向功能,其结构组成如图6-29所示。由于磨损、锈蚀或火灾原因可能造成导向装置失效时,应设有应急导向装置,使层门保持在原有位置上。当限位轮因火灾或者磨损而损毁时,将悬挂构件

电梯门悬挂和导向装置的结构与功能简介

知识储备

门悬挂装置和导向装置的结构与功能SCORM课件

1.门悬挂装置的结构与功能

水平滑动层门的顶部和底部都应设有导向装置,垂直滑动层门两边都应设有导向装置。

水平滑动层门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如果只在顶部或底部设置导向装置,当门受到垂直于门扇方向的水平力的作用时,若力的作用点正好靠近没有导向的一侧,则水平滑动层门无法保持在正常位置上。

门悬挂装置是用于对层轿门的门扇进行悬挂、固定并约束其运动自由度机械机构,通常由上坎滑轨、门悬挂构件、门导向轮、门限位轮以及应急导向装置相互配合进行工作,以实现门扇的悬挂与导向功能,其结构组成如图6-29所示。

悬挂构件的底部与门扇的上端部相互连接,门导向轮安装于门悬挂构件上部的两端(图6-30),通过其轮槽在滑轨上运行并与滑轨相互约束产生导向作用,门扇悬挂在层门上坎上,并在上坎滑轨上实现开关门运行。

图6-29 门悬挂装置的结构组成

图6-30 门导向轮

门限位轮则安装在悬挂构件的下端,当层轿门门扇通过门导向轮悬挂于上坎滑轨上,并在滑轨上往复运行时,门限位轮与上坎滑轨的下沿保持十分小的运行间隙,但不与滑轨直接接触;其作用是在门扇受到外力撞击或试图扒开门扇时限制门导向轮不能使之向上运动,以防止门导向轮脱离滑轨和引起层门脱落,其工作原理如图6-31所示。

图6-31 门限位轮的工作原理

根据GB7588—2003中条款7.2.3.2的要求:

在水平滑动门和折叠门主动门扇的开启方向,以150N的力(不用工具)施加在一个最不利的点上时,条款7.1中规定的间隙可以大于6mm,但不得大于下列值:

a)对旁开门,间隙为30mm;

b)对中分门,间隙的总和为45mm。

应注意,标准要求是“在水平滑动门和折叠门主动门扇的开启方向施加在一个最不利的点上”。这个标准要求的是主动门扇,测试时若有多扇主动门,应在每个门扇上均施加150N的力;不应向被动门扇施加力。

主动门扇可按此分辨:

(1)自身带有开门机的层门。

主动门是指所有的由开门机直接驱动的门扇。其他由钢丝绳、皮带或链条等带动的门扇则属于被动门扇。

(2)由轿门开门机带动的层门。

主动门是指所有的由轿门开门机驱动层门的部件(如门刀、连杆等)直接带动的门扇,其他则为被动门。

(3)手动层门。

主动门是指操作人员直接在其上施加手动力的门扇。

以上条件在测试双扇中分门时有时会被忽略,正确的做法应是使用150N的力作用在一个门扇(主动门)上,而不能用两个150N的力同时分别作用在两个门扇上,即测试时只扒一扇门而不同时扒两扇门,因为中分门的两个门扇是联动的。若将两个150N的力同时分别作用在两个门扇上,则对整个门系统的总作用力为300N。

规定要在主动门上施加力来检验各项间隙是因为主动门扇是直接受力的门扇,同时也是行程较大的门扇(至少行程不小于被动门扇的行程)。在主动门上施加力来验证间隙是比较严格的做法。标准所指的“间隙”,在旁开门(侧开式伸缩门)关闭的情况下,间隙值为门扇与门框之间的间隙;中分门情况下,是指分别向两边分开的门扇之间的间隙总和。

旁开门和中分门的间隙要求有所差异是由于中分门两个层门是联动的,受力时,两个层门分别向两侧运动,这样势必造成两扇门之间的间隙较折叠门大些(折叠门的两个门扇是朝一个方向运动的)。考虑到使用时的实际情况,对中分门来说,间隙值允许为45mm,而对折叠门,只允许为30mm。

2.应急导向的功能与要求

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中要求:

层门的设计应防止正常运行中脱轨、机械卡阻或行程终端时错位。由于磨损、锈蚀或火灾原因可能造成导向装置失效时,应设有应急导向装置,使层门保持在原有位置上。(www.xing528.com)

固定在门扇上的导向装置失效时,水平滑动层门应有将门扇保持在工作位置上的装置。具有这些装置的完整的层门组件应能承受符合7.2.3.8a要求的摆锤冲击实验。

注:保持装置可理解为阻止门扇脱离其导向的机械装置,可以是一个附加的部件,也可以是门扇或悬挂装置的一部分。

部分采用非金属材质的门导向轮(图6-32)和门限位轮,在遭遇火灾、过度磨损甚至发生破裂时,会导致门扇由于失去正常的导向和悬挂,从上坎上脱落,因此,应在门扇或悬挂构件上设置应急导向装置,当导向轮和限位轮失效时,将悬挂装置始终保持悬挂在滑轨上。

电梯层门导向装置应能防止层门在正常运行中出现脱轨、卡阻或行程终端时错位的情况。这样就要求导向装置在层门正常运行的整个过程中都应提供顺畅、有效的导向。门地坎和门靴是门的辅助导向组件,与门导轨和门滑轮配合,使门的上、下两端(对于垂直滑动门而言是左、右两边)均受导向和限位。当门运动时,门靴沿着地坎槽滑动。有了门靴,门扇在正常外力作用下就不会倒向井道。

若磨损、锈蚀或火灾原因可能导致导向装置失效,则应设有应急的导向装置使层门在上述情况下保持在原有位置上;但若磨损、锈蚀或火灾不会造成正常导向失效,那么就不需要应急导向。通常,确定是否需要设置应急导向装置,应分析在上述情况下是否能导致层门脱离其原有位置(如火灾通常会使非金属导向材料失效)。如果有金属衬片能使门保持在其原有位置上,则不需要额外设置应急导向装置。

“应急导向装置”可以是原导向装置的一部分,只要在导向装置(一般是门导靴)失效时,层门能够保持在原有位置上即可,不要求层门在导向装置失效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正常动作。“应急导向装置”的要求并不仅是针对层门,同时,也是针对悬挂和支承层门的部件,如层门门机、地坎等的要求。当发生磨损、锈蚀或火灾时,若这些部件无法继续支持层门并使其保持在原有位置上,则也是不符合标准要求的。

根据其工作原理,常见的层门应急导向装置可以分为上端钩挂机构和下端限位机构两部分,如图6-33所示。

图6-32 采用非金属材质的门导向轮

上端钩挂机构是在门悬挂构件上通过冲压折板形成的弯钩形状金属构件。当导向轮因火灾或者磨损而损毁时,替代其作为导向装置,利用钩形金属件将悬挂构件钩挂在门滑轨上,在应急状态下悬挂门扇,并约束门扇防止其脱落并坠入井道。

下端限位机构是在悬挂构件上通过冲压折板形成的弯钩形状金属构件。当限位轮因火灾或者磨损而损毁时,将悬挂构件的下端约束在滑轨下沿上,当出现外力冲击或者试图扒门时,限制导向轮或上端钩挂机构向上运动,将其保持在滑轨上沿,防止其从滑轨上脱落。

图6-33 上端钩挂机构和下端限位机构

当滑轨的上沿和下沿均为轨道构型时,上端钩挂机构和下端限位机构,可同时采用钩挂形式作用在滑轨的上沿和下沿,如图6-34所示。对于部分滑轨,由于其下沿为平面构型,没有可用于钩挂的轨道,因此通常会在悬挂构件上通过冲压折板形成平板形状的金属构件(图6-35),在应急状态下作用在平面构型的滑轨下沿,限制导向轮或应急导向装置向上运动。

图6-34 滑轨的上沿和下沿构型

图6-35 平板形状的下端限位机构

需要注意的是,采用金属材质的导向轮和限位轮,其本身也可以视为实现应急导向功能的一种方法,但应当能够在最不利状态下通过标准中所要求的摆锤冲击试验。针对常见悬挂装置的设计方案,所谓最不利状态,可以理解为将限位轮与滑轨的运行间隙调整至最大状态。

3.门导靴的结构与功能

门导靴的主要功能是约束门扇下端的运动自由度,防止门扇上端在外力作用下脱离层门地坎坠入井道,通常情况下地坎滑槽和门导靴相互配合工作,实现门扇下端的导向功能。

门导靴安装在门扇下端,导靴的靴衬嵌入地坎滑槽中,通过门导靴与地坎滑槽的相互啮合约束门扇下端的运动自由度,使其在地坎滑槽的导向下进行开关门运行。下导向装置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如图6-36所示。

图6-36 下导向装置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根据结构,常见的门导靴可以分为分体式和一体式两种。

(1)分体式门导靴尺寸小、结构简单,其金属支架上仅设有一个采用耐磨高分子材料(如橡胶、聚氨酯、塑料等)制成的靴衬,靴衬与金属支架不可拆卸。当靴衬磨损时,需将门导靴整个更换。一般每个门扇的下端需要安装两个分体式门导靴,如图6-37所示。

(2)一体式门导靴尺寸相对较大,门导靴的金属支架两端设有两个靴衬,且靴衬通常情况下被设计为可拆卸式,当靴衬磨损时,单独更换靴衬即可。部分型号的一体式门导靴的金属支架固定在门扇下端不可更换,如图6-38所示。

图6-37 分体式门导靴

图6-38 一体式门导靴

(a)支架可更换的一体式门导靴;(b)支架不可更换的一体式门导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