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梯安全防护装置-了解电梯结构与原理

电梯安全防护装置-了解电梯结构与原理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电梯安全防护装置电梯安全防护装置,主要分布在机房、轿厢和底坑内。曳引轮上设置防护装置,是为了防止设备转动时对进入机房的人员产生伤害。轿顶护栏GB 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中规定:① 离轿顶外侧边缘有水平方向超过0.30 m的自由距离时,轿顶应装设护栏。其他还有哪些安全保护装置?

电梯安全防护装置-了解电梯结构与原理

电梯安全防护装置

电梯安全防护装置,主要分布在机房、轿厢和底坑内。

1.机房中的防护装置

机房中的防护装置主要有机房曳引系统防护栏和曳引轮防护装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曳引系统外加设防护栏,防止闲人进入,如图4-30(a)所示。曳引轮上设置防护装置,是为了防止设备转动时对进入机房的人员产生伤害。曳引轮外侧面上应涂成黄色,以起警示作用,如图4-30(b)所示。

图4-30 机房中的防护装置

2.轿厢安全防护装置

轿厢安全防护装置主要有电梯安全窗、轿顶护栏和轿厢底部护脚板。

(1)电梯安全窗

电梯安全窗一般设在轿厢顶部,只能向外开,并配有安全控制开关,同时还有检修盒、开门机、轿顶接线盒等。电梯安全窗的功能是当轿厢因故障停在楼房两层中间时,用户可通过安全窗到达轿顶,再设法打开层门;维修人员在处理故障时也可利用安全窗。当安全窗打开时,装于门上的触点断开,切断控制电路,此时电梯不能运行。由于控制电源被切断,可防止维修人员出入轿厢窗口时因电梯突然启动而造成人身伤害事故。出入安全窗时,还必须先将电梯急停开关按下(如果有的话)或用钥匙将控制电源切断。

(2)轿顶护栏

GB 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中规定:

① 离轿顶外侧边缘有水平方向超过0.30 m的自由距离时,轿顶应装设护栏。自由距离应测量至井道壁,井道壁上有宽度或高度小于0.30 m的凹坑时,允许在凹坑处有稍大一点的距离。

② 护栏应由扶手、0.10 m高的护脚板和位于护栏高度一半处的中间栏杆组成。

③ 考虑到护栏扶手外缘水平的自由距离,扶手高度为:

当自由距离不大于0.85 m时,不应小于0.70 m;

当自由距离大于0.85 m时,不应小于1.10 m。

④ 扶手外缘和井道中的任何部件[对重(或平衡重)、开关、导轨、支架等]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10 m。

⑤ 护栏的入口,应使人员安全和容易地通过,以进入轿顶。

⑥ 护栏应装设在距轿顶边缘最大为0.15 m之内。

⑦ 在有护栏时,应有关于俯伏或斜靠护栏危险的警示符号或须知,且固定在护栏的适当位置。

(3)轿厢护脚板

当轿厢地面(地坎)的位置高于层站地面时,会使轿厢与层门地坎之间产生间隙,这个间隙会使乘客的脚踏入井道,发生人身伤害的可能。

为避免以上事故发生,GB 7588—2003规定:

① 轿厢地坎上均须装设护脚板(见图4-31),其宽度应等于相应层站入口的整个净宽度。护脚板的垂直部分以下应成斜面向下延伸,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应大于60°,该斜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深度不得小于20 mm。

② 护脚板垂直部分的高度不应小于0.75 m。

3.底坑对重侧防护栏

为防止人员进入底坑对重下侧而发生危险,在底坑对重侧两导轨间应设防护栏,防护栏高度为2.5 m,距地0.3 m,宽度不小于对重宽度两边各加0.1 m。防护网空格或穿孔尺寸,无论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测量,均不得大于75 mm。

图4-31 轿厢护脚板示意图

【知识链接与拓展】

对于电梯困人的正确认识

这里所说的电梯困人,是指电梯因门锁回路或安全回路断开、控制系统失灵或误动作、供电系统停电以及人为等原因,造成正常行驶的电梯突然停驶,从而将乘客围困在轿厢内的现象。

1.电梯困人是电梯故障现象的一种表现(www.xing528.com)

当电梯某个部件或控制系统发生异常时,会对电梯正常运行产生障碍,从而导致电梯困人。从这个角度讲,电梯困人是电梯出现故障的具体表现。它告诉乘客,电梯出现了故障,同时也告知维修人员应即刻予以维修。

2.电梯困人是一种保护状态

电梯困人不仅仅反映出电梯发生了故障,它还预示电梯再继续运行会使故障扩大或发生事故危及人身、设备安全,必须立即停止运行。从这个角度讲,电梯困人也是一种保护状态,就像电气线路中的漏电保护器一样,当线路或设备发生故障有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时候,它便自动切断电源,使设备处于失电状态,从而保护人身安全。

3.电梯困人是设计人员出于安全设计理念而采取的一种技术措施

当电梯发生故障时,电梯立即停止运行,使电梯处于停止状态,这是让电梯不能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的控制手段,是设计人员为确保人身安全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如果不是这样,试想,假如门锁失灵,电梯仍能继续行驶,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虽然表面上看,困人不是一件好事,但它的本质是要最大限度地保护乘客的人身安全。

电梯困人对乘客而言其实并没有什么危险,因为轿厢内有良好的通风,有求救警铃或者电话,有应急照明(在停电时自动投入),有的电梯还有困人时的语音抚慰装置。只要乘客放松心情,保持冷静,采取正当的措施等待救援,就不会受伤害。当电梯困人时,只要维修人员正确操作,及时解困,就不会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因为乘客被困后未能得到及时解救,或施救方法不当才引发人身伤害事故。从以往的事故案例来看,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有以下几点:

(1)轿厢求救设施缺失或失灵

轿厢内求救设施(如电话、警铃等)缺失或失灵,造成求救信息传达不出去,使乘客不能与外界及时对话与交流,拖延解困时间,使乘客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从而引发疾病。

(2)施救不及时

乘客被困在轿厢内,虽然传出了求救信息,但因为施救人员未能及时赶到现场解困,也没有任何抚慰措施,乘客被困时间较长,心情急躁不安,心理负担加重,从而旧病复发。

(3)施救人员解救方法不当

正确的解困方法是维修人员采取安全技术手段,使轿厢就近停靠平层后开门放人。当有些住宅楼有司机操作时,司机应协助解困人员工作。不当的违规操作,也是引发事故的一大原因。

(4)乘客自救方法不当

由于被困乘客缺乏对电梯困人的正确认识,不是放松心情耐心等待解救,而是采取不当的自救方法,从而引发人身伤害事故。

【练习与思考】

(1)缓冲器的功能是什么?主要有几种结构形式?使用的范围各是什么?

(2)说明终端限位保护装置各部分的组成和作用。

(3)其他还有哪些安全保护装置?它们分别起何作用?

【认知实训】

安全保护系统的认知

1.实训目的

通过对电梯安全保护系统的认知实训学习,熟悉电梯的安全保护组成和作用,了解主要构件和装置的安装位置。

2.实训设备

真实电梯中的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终端保护开关、紧急救援装置。

3.实训内容

(1)观察限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电气和机械动作触发过程、限速器调整过程和检测要点等。明确限速器与制动器、安全钳等之间的协调配合关系,明确限速器在机房组井道中的布置方式、限速器的驱动过程等。

(2)观察安全钳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机械动作触发过程、楔形块与导轨间隙调整过程和检测要点等。明确限速器与安全钳之间的协调配合关系,明确安全钳在轿厢中的布置方式、安全钳的驱动过程等。

(3)观察油压缓冲器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电气和机械动作过程、油压缓冲器调整过程、油量及油质检查要点等。熟悉更换缓冲器油的方法和布置,能够对动作后的缓冲器电气触点开关进行人工复位工作。通过对电梯现场的观察,了解缓冲器在井道底坑中的配置和安装等。

4.实训过程

(1)由指导教师介绍限速器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安装要求等,学生必须做到准确区分离心锤、联动拉杆、调速弹簧、夹绳装置、电气触点开关,了解其调整夹绳力和触发速度的方法和步骤,进一步加深强化GB 7588—2003的讲解。由指导教师讲解拆装要领,各种工量具的合理使用、调整方法和技巧,良好的工作习惯并保持文明生产,杜绝野蛮操作要求等。工作完成后必须做好现场清理整洁工作,保证工量具等清洁回收。

(2)由指导教师介绍安全钳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安装要求等。学生必须做到准确区分导轨夹紧制动装置、夹绳装置、复位弹簧等,了解调整楔块与导轨间隙、夹紧力调整方法和步骤。由指导教师讲解操作要领,各种工量具的合理使用、调整方法和技巧,良好的工作习惯并保持文明生产,保证工量具清洁等回收。

(3)由指导老师介绍缓冲器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安装要求等。学生必须做到准确区分油标、加油口及放油螺塞、电气触点开关、复位弹簧等。由指导老师讲解操作要领,各种工具的合理使用、调整方法和技巧,良好的工作习惯并保持文明生产,杜绝野蛮操作要求等。工作完成后必须做好现场清理整洁工作,保证工量具等清洁回收。

5.实训小结

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现场提问,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做出评价。观察学生拆装调整情况、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类工具的使用方法、文明生产情况、作业善后处理情况、遵章守纪等,给出此单项实训成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