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环境管理措施,建筑装饰工程管理

环境管理措施,建筑装饰工程管理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油漆油料库地面作防渗处理,储存、使用及保管要采取措施和专人负责,防止油料泄漏而污染土壤水体。对现场有毒有害气体的产生和排放,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严加控制。对于土方、渣土的运输,必须采取封盖措施。现场出入口处设置冲洗车辆的设施,出场时必须将车辆清洗干净,不得将泥沙带出现场。

环境管理措施,建筑装饰工程管理

1.水污染的管理

(1)现场应设置沉淀池,废水未经沉淀处理不得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经二次沉淀后方可排入市政排水管网或回收用于洒水降尘。

(2)对于施工现场由于气焊使用的乙炔发生器产生的污水严禁随地倾倒,要求使用专用容器集中存放,并倒入沉淀池处理。

(3)油漆油料库地面作防渗处理,储存、使用及保管要采取措施和专人负责,防止油料泄漏而污染土壤水体。

(4)施工现场的临时食堂,用餐人数在100人以上的,应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使产生的污水经过隔油池后再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5)禁止将有害废弃物做土方回填,以免污染地下水和环境

2.噪声污染的管理

(1)施工噪声的类型。机械性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电磁性噪声、爆炸性噪声。

(2)施工噪声的处理。强噪声机械设备应搭设封闭式机械棚,并尽可能距离居民区远一些设置,以减少强噪声的污染。

尽量选用低噪声或备有消声降噪设备的机械。

凡在居民密集区进行强噪声施工作业时,要严格控制施工作业时间,晚间作业不超过22:00,早晨作业不早于6:00。特殊情况下需要昼夜施工时,应尽量采取降噪措施,并会同建设单位做好周围居民的工作,同时报工地所在地环保部门备案。

装修阶段施工噪声主要源自起重机升降机等,昼间噪声限值为65 d B(A),夜间噪声限值55 dB(A)。

3.空气污染的管理

(1)施工现场外围设置的圈挡不得低于1.8 m,避免或减少污染物向外扩散。

(2)施工现场的主要运输道路必须进行硬化处理。现场应采取覆盖、固化、绿化、洒水等有效措施,做到不泥泞、不扬尘。

(3)对现场有毒有害气体的产生和排放,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严加控制。

(4)对于多层或高层建筑物内的施工垃圾,应采用封闭的专用垃圾道或容器吊运,严禁随意凌空抛洒造成扬尘。现场内还应设置密闭式垃圾站,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分类存放。施工垃圾要及时消运,消运时应尽量酒水或覆盖减少扬尘。

(5)拆除旧建筑物、构筑物时,应配合洒水,减少扬尘污染。

(6)水泥和其他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材料应密闭存放,在使用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扬尘。(www.xing528.com)

(7)对于土方、渣土的运输,必须采取封盖措施。现场出入口处设置冲洗车辆的设施,出场时必须将车辆清洗干净,不得将泥沙带出现场。

(8)对于现场内的锅炉、茶炉、大灶等,必须设置消烟除尘设备。

4.固体废物的管理

(1)固体废物的类型。施工现场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三种:拆建废物、化学废物及生活固体废物。

①拆建废物,包括渣土、砖瓦、碎石、混凝土碎块、废木材废钢铁、废弃装饰材料、废水泥、废石灰、碎玻璃等。

②化学废物,包括废油漆材料、废油类(汽油、机油、柴油等)、废沥青废塑料、废玻璃纤维等。

③生活固体废物,包括炊厨废物、丢弃食品、废纸废电池、生活用具、煤灰渣、粪便等。

(2)固体废物的治理方法。废物处理是指采用物理、化学、生物处理等方法,将废物在自然循环中,加以迅速、有效、无害地分解处理。根据环境科学理论,可将固体废物的治理方法概括为无害化、安定化和减量化三种。

①无害化(也称安全化):是将废物内的生物性或化学性的有害物质,进行无害化或安全化处理。例如,利用焚化处理的化学法,将微生物杀灭,促使有毒物质氧化或分解。

②安定化:是指为了防止废物中的有机物质腐化分解,产生臭味或衍生成有害微生物,将此类有机物质通过有效的处理方法,不再继续分解或变化。例如,以厌氧性的方法处理生活废物,使其实时产生甲烷气,使处理后的残余物完全腐化安定,不再发酵腐化分解。

③减量化:许多废物疏松膨胀,体积庞大,不但增加运输费用,而且占用堆填处置场地大。减量化废物处理是将固体废物压缩或液体废物浓缩,或将废物无害焚化处理,烧成灰烬,使其体积缩小至1/10以下,以便运输堆填。

(3)固体废物的处理。

①物理处理:包括压实浓缩、破碎,分选、脱水干燥等。这种方法可以浓缩或改变固体废物结构,但不破坏固体废物的物理性质。

②化学处理:包括氧化还原、中和、化学浸出等。这种方法能破坏固体废物中的有害成分,从而达到无害化,或将其转化成适用于进一步处理、处置的形态。

③生物处理:包括好氧处理、厌氧处理等。

④热处理:包括焚烧、热解、焙烧、烧结等。

⑤固化处理:包括水泥固化法和沥青固化法等。

⑥回收利用和循环再造:将拆建物料再作为建筑材料利用;重复使用场地围挡、模板、脚手架等物料;将可用的废金属、沥青等物料循环再利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