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家界市土家族姓氏溯源: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纵览

张家界市土家族姓氏溯源: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纵览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澧水流域在清代“改土归流”以前正是土司、土官管辖的土家族地区。此后,十二姓土官、土民后裔一直定居在澧水流域,仍然保留土家族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湘西北各级党委统战部或政府民委根据国家民委以及省民委文件,认定部分群众为土家族人。所以,张家界市土家族人已达112.7万多人。

张家界市土家族姓氏溯源: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纵览

1982年,国家民委转发的〔1982〕民政字第240号文件《湘鄂川黔四省边境邻近地区部分群众恢复土家族成份工作座谈会纪要》指出:恢复土家族成分的工作,主要是在清代改土归流”前的土司、土官管辖的土家族地区,在其周围的卫所地区和边缘地带也有这个问题。1984年,国家民委办公厅〔1984〕政字第164号通知强调:国家民委转发的〔1982〕民政字第240号文件中所指的土司后裔,是指清雍正年间改土归流时被废除的少数民族土司,其后裔一直生活在土家族地区,仍保留有民族特点,他们的民族成分可以得到确认……至于历代封建王朝派往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族,而世袭土司、土官的后裔,但因长期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早已融合于少数民族中,现仍保留有土家族民族特点的,如本人要求,可认定为少数民族。澧水流域在清代“改土归流”以前正是土司、土官管辖的土家族地区。元明清时期,朝廷在澧水流域设置桑植土司、柿溪土司、茅冈土司、慈利土司、麻寮土司、添平土司等土司机构和九溪卫麻寮所等卫所机构,任命土家向姓、覃姓、唐姓、吴姓、卓姓、赵姓、周姓、黎姓、李姓等姓土酋为土官,允许子孙世袭。同时,土司地区还有彭姓、田姓、庹姓等姓土民。清代雍正年间,清廷实施“改土归流”政策,废除澧水流域各个土司,改属桑植县、永定县、慈利县等县。此后,十二姓土官、土民后裔一直定居在澧水流域,仍然保留土家族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湘西北各级党委统战部或政府民委根据国家民委以及省民委文件,认定部分群众为土家族人。所以,张家界市土家族人已达112.7万多人。(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