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家界市少数民族历史文化

张家界市少数民族历史文化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洪武二年,唐涌统率军属投诚徐达、邓愈二公驾下,纳土归附,仍受原职,助粮佐征。其后卓文德于明代洪武二年被封为麻寮所管操厅首任土官副千户。明代洪武二年,朝廷封向彦才为麻寮所山羊隘土官百户,子孙世袭。清代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其官始废。

张家界市少数民族历史文化

麻寮所所设千户,隘设百户,汉、土杂用,均为朝廷封赠,“一经除授,即可世及”。正千户为正五品,副千户为从五品;百户为正六品,副百户为从六品。官衔虽高,但是“官不请俸,职纪土官;军不支饷,名纪土军;驻扎山峒,世守边疆”。麻寮所有四厅十隘千户、百户及镇抚、站堂、吏目、通把等官员。

1.麻寮所土官正千户唐氏

治所:麻寮所土官正千户唐氏后迁慈利二十三都所坪,在今慈利县通津铺镇所坪村。

族属:土官正千户唐氏为土家族

承袭:(1)唐涌;

(2)唐贤;

(3)唐斌;

(4)唐盈;

(5)唐雄;

(6)唐冠;

(7)唐大全;

(8)唐大节;

(9)唐幸恩;

(10)唐幸爵;

(11)唐臣;

(12)唐仁;

(13)唐秉辅;

(14)唐国桢;

(15)唐宗韬;

(16)唐宗略;

(17)唐麟徽;

(18)唐德昌;

(19)唐仁爵;

(20)唐贤圣。

事纂:唐姓世居巴蜀,祖先唐国政自巴蜀迁慈利县大尖山(今慈利县杉木桥镇),生二子—— 唐涌、唐清。洪武二年(1369年),唐涌统率军属投诚徐达、邓愈二公驾下,纳土归附,仍受原职,助粮佐征。蒙徐达丞相题奏,“诰封武德将军,授麻寮都督总管守御所掌印正千户职,管辖四厅十隘,守御夷蛮诸峒,颁给铁券、方印”。土官世系为:唐涌传唐贤,唐贤传唐斌,唐斌传唐盈,唐盈传唐雄,唐雄传唐冠,唐冠传唐大全,唐大全传唐大节,唐大节传唐幸恩,唐幸恩传唐幸爵,唐幸爵传唐臣,唐臣传唐仁,唐仁传唐秉辅,唐秉辅传唐国桢,唐国桢传唐宗韬,唐宗韬传唐宗略,唐宗略传唐麟徽,唐麟徽传唐德昌,唐德昌传唐仁爵,唐仁爵传唐贤圣。清代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遂废。(据《隆庆岳州府志》《九溪卫志》《慈利县志》《唐氏族谱》记载)

2.麻寮所管操厅土官副千户卓氏

治所:土官副千户卓氏住所在慈利二十五都阳虎坪,在今慈利县东岳观镇枫坪村。

族属:土官副千户卓氏为土家族。

承袭:(1)卓文德;

(2)卓槐;

(3)卓权;

(4)卓仁;

(5)卓景春;

(6)卓隆;

(7)卓思恭;

(8)卓荣政;

(9)卓大宝

(10)卓世懋;

(11)卓嵩;

(12)卓之璠;

(13)卓自扬;

(14)卓自焕;

(15)卓启祥。

事纂:卓氏远祖为四川巴县人,宋代靖康元年(1126年),高祖卓汝周迁居大庸天门山。六传至卓子成,迁到慈利九溪。其后卓文德于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被封为麻寮所管操厅首任土官副千户。据慈利县西河堂《卓氏族谱》载: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卓)文德公授麻寮所管操厅副千户……赐铁券。封文德公为武德将军,子孙承袭,世守其土。清沿其例,赏给方印、号纸”。慈利县杉木桥镇赵家铺村发现了麻寮所千户卓文德墓碑。土官世系为:卓文德传卓槐,卓槐传卓权,卓权传卓仁,卓仁传卓景春,卓景春传卓隆,卓隆传卓思恭,卓思恭传卓荣政,卓荣政传卓大宝,卓大宝传卓世懋,卓世懋传卓嵩,卓嵩传卓之璠,卓之璠传卓自扬,卓自扬传卓自焕,卓自焕传卓启祥。清代雍正十三年(1735年),诸蛮向化,献土缴印,遂废。其裔“慈利溇江数千人,称极盛焉”。(据《隆庆岳州府志》《九溪卫志》《慈利县志》《卓氏族谱》记载)

3.麻寮所管军土官副千户吴氏

治所:麻寮所管军土官副千户吴氏住所在慈利县二十二都平溪,在今慈利县国太桥乡。

族属:土官副千户吴氏为土家族。

承袭:(1)吴子仁;

(2)吴行;

(3)吴亮;

(4)吴永端;

(5)吴大泽;

(6)吴廷用;

(7)吴宗尧;

(8)吴一极;

(9)吴国藩;

(10)吴长祚;

(11)吴载韬。

事纂:据慈利《吴氏族谱》载,吴子仁为元末土司官。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颁铁券,文曰:“敕封吴子仁,驻扎山峒,永镇诸夷,与世同休。”皇帝封吴子仁为武德将军、麻寮所管军副千户。土官世系为:吴子仁传吴行,吴行传吴亮,吴亮传吴永端,吴永端传吴大泽,吴大泽传吴廷用,吴廷用传吴宗尧,吴宗尧传吴一极,吴一级传吴国藩,吴国藩传吴长祚,吴长祚传吴载韬。清代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遂废。(据《隆庆岳州府志》《九溪卫志》《慈利县志》《吴氏族谱》记载)

4.山羊隘土官百户向氏

治所:山羊隘土官百户向氏驻慈利十七都唐家坪,在今慈利县三合口乡。

族属:土官向氏为土家族。

承袭:(1)向大望;

(2)向彦才;

(3)向初文;

(4)向均佐;

(5)向永斌;

(6)向辅;

(7)向大绍;

(8)向明表;

(9)向阳春;

(10)向维一;

(11)向绍勋;

(12)向九锡;

(13)向文玉;

(14)向文明。

事纂:元代顺帝至正年间,向肇荣为靖安都总管,与子向大望分守山羊诸土司。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朝廷封向彦才为麻寮所山羊隘土官百户,子孙世袭。土官世系为:向彦才传向初文,向初文传向均佐,向均佐传向永斌,向永斌传向辅,向辅传向大绍,向大绍传向明表,向明表传向阳春,向阳春传向维一,向维一传向绍勋,向绍勋传向九锡,向九锡传向文玉,向文玉传向文明。清代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其官始废。

5.青山隘土官百户刘氏

治所:青山隘土官百户刘氏住慈利十都卜家庄,后迁慈利县二十一都九溪,在今慈利县江垭镇九溪村。(www.xing528.com)

族属:土官百户刘氏为土家族。

承袭:(1)刘敬甫;

(2)刘世达;

(3)刘志贵;

(4)刘得神;

(5)刘永华;

(6)刘广;

(7)刘名立;

(8)刘大海

(9)刘良辅;

(10)刘尚德;

(11)刘安楚;

(12)刘朝将;

(13)刘应九;

(14)刘汉文。

事纂:青山隘土官百户祖先在宋代为九溪部长,元为安抚司。明代洪武初年,刘敬甫授为麻寮所青山隘正百户,二世刘世达以功世袭土官百户。据《刘氏族谱·青山隘世系》载:刘敬甫“明洪武初,与麻寮土司唐勇等内附,改授公守御司,赐地青山。麻寮旋设所,青山遂名隘,属麻寮所”。土官世系为:刘敬甫传刘世达,刘世达传刘志贵,刘志贵传刘得神,刘得神传刘永华,刘永华传刘广,刘广传刘名立,刘名立传刘大海,刘大海传刘良辅,刘良辅传刘尚德,刘尚德传刘安楚,刘安楚传刘朝将,刘朝将传刘应九,刘应九传刘汉文。清代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裁除青山隘。(节录自《隆庆岳州府志》《九溪卫志》《慈利县志》及《刘氏族谱》)

6.梅梓隘土官百户赵氏

治所:梅梓隘土官百户赵氏住慈利二十三都赵家坪,在今慈利县通津铺镇。

族属:土官百户赵氏为土家族。

承袭:(1)赵禄;

(2)赵均宝;

(3)赵天林;

(4)赵诚;

(5)赵之任;

(6)赵思信;

(7)赵舟;

(8)赵胜宗;

(9)赵国用;

(10)赵良翰;

(11)赵琦;

(12)赵一元;

(13)赵文普;

(14)赵世铭;

(15)赵玺;

(16)赵景川。

事纂:慈利县赵姓人是土著人。慈利《赵氏族谱》记载:“赵至宋,化家为国,俨然皇族。吾今日之赵氏岂其苗裔欤?然吾不高攀。大抵为土著,慈利是可断言……赵禄,明洪武二年(1369年),征苗有功,封昭信校尉、麻寮所梅梓隘正百户。”《赵氏族谱》还载有明太祖于洪武二年给麻寮所梅梓隘正百户赵禄的敕书。赵禄后裔分布在慈利县三浯泉、输赢溪、赵家坪、赵家岗、四虎坪、庄塌等地,约计 15 000 多人。清代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失官。(据《隆庆岳州府志》《九溪卫志》《慈利县志》及《赵氏族谱》载)

7.樱桃隘土官百户黎氏

治所:樱桃隘土官百户黎氏住慈利二十三都黎家坪,在今慈利县通津铺镇。

族属:土官百户黎氏为土家族。

承袭:(1)黎志立;

(2)黎谦;

(3)黎广;

(4)黎永珊;

(5)黎甫;

(6)黎宪威;

(7)黎元佐;

(8)黎正亨;

(9)黎拱宸;

(10)黎之毅;

(11)黎拱垣;

(12)黎之屏;

(13)黎维纯;

(14)黎之俊;

(15)黎显福。

事纂:慈利土家学者吴恭亨说,“溇黎于北,土著高门。”黎氏始祖黎天锡为慈利县土著人。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黎志立被授樱桃隘土官百户。明敕:“尔麻寮所樱桃隘土官黎志立,质禀端方,膂力刚劲,素练兵机,久识地利。既率众以坚守,复助粮以佐征。宣此功能,允宜擢用,尔宜永御诸夷,益精武事。毋忘朕训,以建奇勋。”土官世系为:百户黎志立传黎谦,黎谦传黎广,黎广传黎永珊,黎永珊传黎甫,黎甫传黎宪威,黎宪威传黎元佐,黎元佐传黎正亨,黎正亨传黎拱宸,黎拱宸传黎之毅,黎之毅传黎拱垣,黎拱垣传黎之屏,黎之屏传黎维纯,黎维纯传黎之俊,黎之俊传黎显福。清代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失官。(据《隆庆岳州府志》《九溪卫志》《慈利县志》及《黎氏族谱》载)

8.靖安隘土官百户向氏

治所:靖安隘土官百户向氏住所在花桥坪,在今湖北省鹤峰县走马镇花桥村。

族属:土官百户向氏为土家族。

承袭:(1)向肇荣;

(2)向大雅

(3)向良金;

(4)向祥;

(5)向拳甫;

(6)向永忠;

(7)向瑄;

(8)向世瑛;

(9)向昂;

(10)向廷辅;

(11)向汲;

(12)向元桐;

(13)向永爵;

(14)向日功;

(15)向九富;

(16)向子瑛;

(17)向庆历;

(18)向祚华。

事纂:元代顺帝至正八年(1348年),向肇荣为靖安都总管。至正十一年(1351年),向大雅嗣袭了靖安隘故壤。元末,靖安宣抚使向大雅死后,传长子向良金。明代洪武二年,废靖安宣抚司为靖安隘,敕封向祥为武德将军、靖安隘土官正百户,颁发铁印一颗,驻扎靖安隘,镇抚当地各少数民族。土官世系为:向祥传向拳甫,向拳甫传向永忠,向永忠传向瑄,向瑄传向世瑛,向世瑛传向昂,向昂传向廷辅,向廷辅传向汲,向汲传向元桐,向元桐传向永爵,向永爵传向日功,向日功传向九富,向九富传向子瑛,向子瑛传向庆历,向庆历传向祚华。清代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改土归流,赏给土千总职衔,自是失官。族属据明代《隆庆岳州府志》卷六《军政考》载:明代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置九溪卫,“设官土、汉杂用,除授土酋覃添顺土千户外,各隘百户亦多以土酋为之”。据此,结合现今当地居民考察,土官百户向氏为土家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