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风景名胜区的概念和发展情况

风景名胜区的概念和发展情况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相对于地质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管理依据的法律地位较高,是国务院颁布的《风景名胜区条例》。

风景名胜区的概念和发展情况

1.定义

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2.工作原则

《风景名胜区条例》明确提出了对风景名胜区采取“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 的工作原则。

3.基本特征

(1)风景名胜区应当具有区别于其他区域的能够反映独特的自然风貌或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的比较集中的景观。

(2)风景名胜区应当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是这些价值和功能的综合体。

(3)风景名胜区应当具备游览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多重功能,对于风景名胜区的保护,是基于其价值可为人们所利用,可以用来进行旅游开发、游览观光以及科学研究等活动。

4.区别

(1)相对于一般旅游区,风景名胜区是由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向上级政府申报,经审核批准后获得政府命名。其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由国务院审批命名;省级风景名胜区由市(县)级人民政府申报,由省级人民政府审批命名。

(2)相对于地质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管理依据的法律地位较高,是国务院颁布的《风景名胜区条例》。

(3)相对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虽然都有国务院颁布的《风景名胜区条例》作为管理依据(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都突出强调“保护第一”的原则,但由于设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主要是永久保护和科学研究,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因此,两者在设立目的、性质、服务对象和管理方式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性。风景名胜区区别于自然保护区还具有提供社会公众的游览、休憩功能,具有较强的旅游属性。

5.分类

(1)按用地规模分类。风景名胜区按用地规模可分为小型风景区(20km2以下)、中型风景区(21~100km2)、大型风景区(101~500km2)、特大型风景区(500km2以上)。

(2)按资源类别分类。风景名胜区按照其资源的主要特征分为14类:历史圣地类、山岳类、岩洞类、江河类、湖泊类、海滨海岛类、特殊地貌类、城市风景类、生物景观类、壁画石窟类、纪念地类、陵寝类、民俗风情类、其他类。

(3)按照《风景名胜区条例》,风景名胜区划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

6.我国风景名胜区的发展状况

1982年以来,国务院已先后审定公布了九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www.xing528.com)

历年真题

1.下列关于风景名胜区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2018-74]

A.风景名胜区应当具备游览和科学文化活动的多重功能

B.《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定,国家对风景名胜区实行科学规划、统一管理、合理利用的工作原则

C.风景名胜区按照资源的主要特征分为历史圣地类、海滨海岛类、民俗风情类、城市风景类等14个类型

D.110km2的风景名胜区属于大型风景名胜区

【答案】 B

【解析】 《风景名胜区条例》第三条:国家对风景名胜区实行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

2.下列关于风景名胜区的表述,正确的是( )。[2013-99]

A.风景名胜区应当具有独特的自然风貌或历史特色的景观

B.风景名胜区应当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

C.特大型风景名胜区的用地规模在400km2以上

D.风景名胜区应当具备游览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多重功能

E.1982年以来,国务院已先后审定公布了五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答案】 BD

【解析】 风景名胜区应当具有区别于其他区域的能够反映独特的自然风貌或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的比较集中的景观。特大型风景区用地规模在500km2以上。1982年以来,国务院已先后审定公布了六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截至2013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