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架桥下部结构施工方法

高架桥下部结构施工方法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桥梁下部结构是指桥梁基础和桥台、桥墩。表1-1 高架桥基础施工方法一览表区间高架桥的桥墩除必须承受上部结构的荷载外,还应考虑选择受力合理、体量较小,并与上部建筑风格相协调的形式。对于全线高架,宜减少桥墩的类型。高架桥桥墩主要采用现浇混凝土或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施工。

高架桥下部结构施工方法

桥梁下部结构是指桥梁基础和桥台、桥墩。高架桥的基础工程形式大致可以归纳为明挖基础、桩基础、管桩(柱)基础、沉井基础及沉箱基础等几种。限于施工场地限制等原因,一般采用桩基础。桩基础由基桩和连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桩基础分类方法很多。按桩身材料分类主要有混凝土桩及钢桩等。桩按承载性状可分为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摩擦型桩在极限承载力状态下,桩顶荷载由桩侧阻力承受。端承型桩在极限承载力状态下,桩顶荷载由桩端阻力承受。

按桩的施工方法,桩可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两类。预制桩是在工厂或施工现场制成的各种形式的桩,用沉桩设备将桩打入、压入或振入土中,或有的用高压水冲沉入土中。灌注桩是在施工现场的桩位上用机械或人工成孔,然后在孔内灌注混凝土而成。根据成孔方法的不同分为挖孔、钻孔、冲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等。

各种常用的高架桥基础施工方法及其优缺点见表1-1。采用何种基础形式,主要受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要求、施工进度等因素控制。

表1-1 高架桥基础施工方法一览表(www.xing528.com)

978-7-111-44707-8-Chapter01-5.jpg

区间高架桥的桥墩除必须承受上部结构的荷载外,还应考虑选择受力合理、体量较小,并与上部建筑风格相协调的形式。特别是高架桥多为跨线桥,常受地形、地貌、交通等限制,又与城市建筑及环境密切相关,其造型格外重要,必须使高架桥与城市环境和谐、协调,使行人有一种愉快的感觉。所以,桥梁下部结构形式及桥墩位置选择应该遵循安全耐久,满足交通要求、造价低、养护维修工作量小、预制施工方便、工期短、多留空间、少占地、城市环境和谐等原则。除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外,还应结合上部结构的选型使上下部结构协调一致。对于全线高架,宜减少桥墩的类型。适用于城市高架桥的桥墩基本形式有倒梯形墩、T形墩、双柱墩、V形墩和Y形墩等。高架桥桥墩主要采用现浇混凝土或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施工。由于桥墩、桥台体积较大,现浇施工时水泥水化热释放比较集中,所以内部温升比较快。当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时,会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以必须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减少裂缝的产生,保证施工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