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特殊地区路基养护方法

特殊地区路基养护方法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黄土地区路基病害的处理,主要有以下两种措施。(二)盐渍土地区路基养护地表1 m内含有易溶解的盐类超过0.3%时,该地表土称为盐渍土。盐渍土地区路基除了在设计上要优化路基高度、路基宽度及边坡坡度外,在日常养护管理中也要采取如下相应措施。因此,多年冻土地区路基养护,应采取“保护冻土”的原则,尽量避免扰动冻土。加强排水,防止地表积水,保持路基干燥,减少水融,做到最大限度地保护冻土。

特殊地区路基养护方法

(一)黄土地区路基养护

黄土主要分布在昆仑山秦岭、山东半岛以北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其中,以黄土高原的黄土沉积最为典型。黄土具有易溶蚀和湿陷性特征,并且土中的粉粒含量较大且无层理,较易产生路基病害,主要表现为:

沥青面层的裂缝;

②路基边坡坡面的冲蚀、剥落;

③填方路基的不均匀沉陷。

对黄土地区路基病害的处理,主要有以下两种措施。

1.植物防护

植物防护是指在公路的边坡上种植草皮树木,利用其根系吸收地表的水分并固着土壤,减缓水流速度并减轻雨水对边坡的冲刷,保护边坡的稳定性。

2.增设排水设施

对雨水冲刷频繁且作用较大,未设置足够排水设施的病害部位,应根据水量大小增设排水设施,尽量减小或消除地表水或地下水对路基的侵蚀。

(二)盐渍土地区路基养护

地表1 m内含有易溶解的盐类超过0.3%时,该地表土称为盐渍土。我国西北、东北等气候干旱地区以及沿海平原地区分布着大面积的盐渍土,其含盐量通常是5%~20%,有的高达60%~70%。由于土中含有易溶盐,使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发生变化,导致路基易发生湿陷或坍陷等病害。

盐渍土地区路基除了在设计上要优化路基高度、路基宽度及边坡坡度外,在日常养护管理中也要采取如下相应措施。

1.加固边坡

硫酸盐渍土路基,可采用废砖、卵石、黏土平铺于路堤边坡上,起边坡加固和保护作用,防止边坡被风化侵蚀或人为破坏。

2.保持排水畅通良好(www.xing528.com)

盐渍土较易受雨水、冰雪融水的淋溶,含水率大,极易导致路基发软、强度减弱而降低承载能力,因此保持排水畅通良好尤为重要。

3.按时保质进行路基养护

春融或秋冬季节,路肩易膨胀出现隆起,有时甚至翻浆,此类情况多是由地面水造成的,按时保质进行路基养护,及时铲去隆起部分,使地面水及时排出,也可防范病害产生。

(三)沙漠地区路基养护

沙漠地区气候干燥,雨量稀少、风沙大,地表植被稀疏低矮,容易发生边坡或路肩被风蚀而破坏,或路基被风、积沙掩埋等现象。风蚀使路基上的沙粒或土颗粒被风吹走,路基被削低、淘空和坍塌,从而使路基宽度和高度减小;风蚀的程度与风力、风向、路基形式、填料组成及防护措施有关。应在公路两侧种植植物,加强管理和维护,并有计划地补植防沙植物,做到勤检查、勤浇灌、勤修整,保证植被的完整与繁衍

沙漠地区路基养护工作主要是:

(1)保护公路两侧原有的覆盖设施和沙障、石笼、风力减速堤、防沙栅等。

(2)对公路上的积沙要及时清除,运到路基下风侧20 m以外的地形开阔处摊撒开,路肩上不要堆放任何材料及杂物,以免造成沙拥堵。

(3)维护路基两侧已有植物的正常生长,并有计划地补植防沙树木等。

(四)多年冻土地区路基养护

在年平均气温低于0℃的条件下,地下形成一层能长期保持冻结状态的土,这种土称为多年冻土。我国的兴安岭和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分布有成片的多年冻土,天山、阿尔泰山以及祁连山等地也有零星分布。低温地带的多年冻土往往含有大量水分或夹有冰层,并有一些不良的地质现象,导致路基产生病害。路基病害主要有:路堑边坡坍塌;路基底发生不均匀沉陷;由于水分向路基上部集聚而引起冻胀、翻浆;路基底的冰丘、冰堆往往使路基鼓胀,引起路基、路面的开裂与变形,而溶解后又发生不均匀沉陷。因此,多年冻土地区路基养护,应采取“保护冻土”的原则,尽量避免扰动冻土。对多年冻土地区的路基养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公路防雪设施应维持原有状态。对倒毁残缺的,应修理加固或补充;设置不当的应纠正,使其发挥防雪作用。

(2)路基填方高度不宜小于1 m,即除满足不同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路基填筑的最小高度外,再另加50 cm保护层。若受到地形限制,路基填筑高度不够时,应铺筑保温隔离层,隔离材料可采用泥炭、炉渣、碎砖等,防止热熔对冻土的破坏。

(3)加强排水,防止地表积水,保持路基干燥,减少水融,做到最大限度地保护冻土。

(4)养护材料要尽量选用沙砾等非冻胀性材料,不要选用黏土、重黏土之类毛细作用强、冻胀性大的养护材料,防护构造物应选用耐融性材料,选用防水、干硬性砂浆和混凝土时,在冰冻深度范围其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