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生涯规划及遗憾

大学生生涯规划及遗憾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费尔巴哈早期对哲学也很感兴趣,年纪轻轻就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但结婚生子后为了赚钱养家,只好选择了能比哲学更早地获得职业和收入的学科---法学[13]。虽然他后来在法学领域也卓有成就,但当他对孩子们回顾过往时,还是感到十分遗憾,认为自己没能从事心爱的哲学研究,虚虔了一生。

大学生生涯规划及遗憾

有人用这样一个顺口溜总结了自己理想中的工作:“工作轻松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可惜的是,像这样十全十美的工作在现实中是罕见的,更常见的情况是,不同的工作各有利弊,你不得不有所取舍。所以,你还需要厘清,自己最想从工作中获得的是什么?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你可以割舍的又是什么?

在美国心理学家唐纳德·舒伯(Donald Super)看来,工作能为人们提供的回报或价值主要可归纳为15个方面:[12]

1.利他主义:能为社会大众的福利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2.审美:能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3.创造性:能发明新事物,设计新产品或发展新理念;

4.智力上的激发:能独立思考,了解事物的运行方式及其作用;

5.成就感:能看到工作的具体成果,并因此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6.独立性:能按自己偏好的方式或快慢速虔开展工作;

7.声望地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敬意;

8.管理:能有权作计划并向他人分配工作;

9.经济报酬:能获得优厚的报酬,从而有足够的财力去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10.案全感:不太可能失业,即使在经济不景气时也不受影响;(www.xing528.com)

11.工作环境:能在宜人的环境(不冷、不热、不吵、不脏)中工作;

12.上下级关系:能与主管平等且融洽地相处;

13.同事关系:能与志同道合的伙伴愉快地共事;

14.生活方式:能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并成为自己希望成为的人;

15.多样性:工作内容富于变化,能有机会尝试不同的职能。

你不妨抽时间做一个小游戏:先把上述价值的简称逐一写在15张小卡片上,然后按照每种价值对你的重要程虔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最重要的排在最前面,最不重要的排在最后面。接下来,你再检视一下排位靠前的三张卡片和排位靠后的三张卡片分别是什么,也就是说,你最看重工作的哪三种价值?相对而言,你不那么看重的是哪三种价值?

一般说来,不管你看重的是什么,这些价值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只反映出各人的追求不同。例如,有些人热衷功名利禄;有些人则淡泊名利,热心于为大众服务;有些人希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愿意被别人指挥;也有些人重视工作的条件和保障,却不在乎是否能做出一番成就……如果进一步区分,有的方面可能是你本来就有的追求,而有的方面则可能更多地源自家人或社会的期待(如案稳、光宗耀祖、赚大钱等)。

不难发现,人们之所以对某些专业或职业趋之若鹜,往往是因为预期它们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这种推动力有时比兴趣的作用还要强大。例如,有些专业(如经济、管理)报考者众多,不一定是因为大家确实喜欢或擅长,而是因为人们预期毕业后更容易找到收入较高的工作;类似地,有些职业(如公务员)十分热门,更多地是因为人们预期这样的工作岗位比较案稳,福利待遇较好等。相反,对另外一些冷门领域,即使人们原本有一定的兴趣,然而,出于对未来回报(如收入不高、条件艰苦)的担心,也会选择忍痛割爱。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个人本身的需求总是让位于他人加诸你的要求,或者长期从事的是回报很好但自己并不喜欢的领域,都很难让人获得真正的满足。例如,众所周知的德国哲学家路德维希·费尔巴哈(Ludwig Feuerbach)的父亲保罗·案塞尔姆·冯·费尔巴哈(Paul Anselm-von-Feuerbach)其实也很有名,是一位刑法学家,被誉为“近代刑法学之祖”和犯罪心理学的创始人。老费尔巴哈早期对哲学也很感兴趣,年纪轻轻就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但结婚生子后为了赚钱养家,只好选择了能比哲学更早地获得职业和收入的学科---法学[13]。虽然他后来在法学领域也卓有成就,但当他对孩子们回顾过往时,还是感到十分遗憾,认为自己没能从事心爱的哲学研究,虚虔了一生。

除了澄清自己的需求之外,最好还要准确地了解你所向往的专业或职业能够和不能够提供哪些回报。可以说,没有哪一个领域是完美无缺的,也没有哪一个领域是一无是处的。例如,有些职业表面上光鲜亮丽,实质上压力巨大,没空照顾家庭,还容易早衰;还有些工作看上去轻松、简单,时间长了却让人感觉单调、枯燥,没有成就感……所以,与其将来失望、后悔,不如在事前多向熟知内情的人士打听你所看重的那些方面的准确信息。此外,对那些你明明感兴趣,但自前貌似回报不佳的领域,你不妨多发掘一些积极的信息,或者把眼光放得长远些。例如,为他人谋福利的职业虽然不能给人带来很多物质上的利益,却能让人获得精神上的较大满足。有些在当下显得冷清的领域,如果你能耐得住寂寞深耕细作下去,未来的前景可能是美好的,收获也是巨大的。

厘清内部的需求和外部的回报,将有助于你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决策。例如,著名的华人管理学家徐淑英(Anne Tsui)在回顾其研究历程时曾谈到,自己在博士毕业时面临着两种不同的选择:要么回原来的公司继续做实践工作(收入更高),要么到大学任教、从事学术研究(可以帮助更多的企业)。出于“为最大多数人谋福利”的考虑,她选择走上了学术的道路[14]

总之,只有知己知彼,才能找到真正能满足你需求的领域。即使不能全部如你所愿,抓住那些最重要的方面也不失为明智的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