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标建筑与中心性的关联性分析

地标建筑与中心性的关联性分析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搜索半径减至2500米时,联系度表示对周边相对小一些范围的服务能力,此时城市中不同地段的差异开始显现,其中心向城市要素分布更加密集的区域移动,这些地点也是地标建筑(群)偏好的地段。

地标建筑与中心性的关联性分析

上述四个案例中,南京、青岛新加坡三个城市的地标建筑(群)的分布与街道中间性和联系度之间表现出许多相似的关联性特征(表3—2)。

表3—2 地标建筑(群)与中心性关联情况统计

续表

●●邻高值街道交叉口;●地标建筑:邻高值街道/建筑群:显著关联性;

◎有关联性,但不突出;○无关联

1)中间性

地标建筑都分布在一至两条中间性非常高的道路沿线,多数情况下,靠近两条中间性高值街道的交叉口分布。在多数情况下,这种关联性同时存在于搜索半径为5000米和2500米时;地标建筑群分布的地段中间性高值街道密度加大,特别是搜索半径2500米时,这些街道往往是中间性最高值集聚的核心,在城市中地位十分突出,并大致勾勒出建筑群的范围。(www.xing528.com)

2)联系度

地标建筑倾向于分布在搜索半径2500米时高值街道的交叉口;搜索半径2500米时,除新加坡新达城—艺术中心建筑群外,地标建筑群范围内绝大多数街道的联系度量值位于城市或所在片区的前10%,是城市中联系度高值街道分布最密集的地段之一。

根据中心性的内涵和参数设定,案例中的中间性表征了不同空间之间联系流的强弱,描述了不同地点被途经和被感知的机会;联系度(NQPD)根据空间地点周边可达其他地点的数量和空间的距离进行计算,描述以这一空间地点为端点的功能联系活动的方便程度。案例中地标建筑(群)分布与街道网络中间性、联系度之间的关联性印证了前文对于地标建筑意象形成与空间认知活动、功能联系能力之间关系的理论推断,即途经机会较多和功能联系方便的地点有利于地标意象的形成。同时,实证还揭示了这种关联性的具体内涵。讨论如下:

(1)对于城市级地标建筑而言,其空间布点大都在中间性量值很高的街道近侧或交叉点,且在两种搜索半径时这些街道的中间性都很高,表明虽然它们所负载的功能大多面向全市或较大的空间范围,但是不仅仅对于长距离的跨区联系流敏感,它们总是尽量占据不同空间层级中的“中心”,以形成最大的途经和被感知的机会。

(2)对于城市级地标建筑群而言,2500米搜索半径下中间性最高值的集中,表明地标建筑群布点在吸引城市级地标建筑外,还在片区层面最大限度地靠近活动联系流,能够吸引众多其他重要建筑向这里集聚,并与城市级地标建筑一起共同形成地标建筑群体。

(3)地标建筑及建筑群与联系度高值的关联性在5000米搜索半径,即较长距离的功能联系上并不显著。作者认为,由于联系度量值分布相对均衡(图3—27),特别是搜索半径5000米时,联系度1/50级的量值与5/50级的相差并不大,约在15%左右,且高值街道分布的地域范围较大,表明在城市中很多地点在服务周边较大范围地点的能力上相差不大。此时中间性等其他因素对地标建筑选址的影响可能更加突显。当搜索半径减至2500米时,联系度表示对周边相对小一些范围的服务能力,此时城市中不同地段的差异开始显现,其中心向城市要素分布更加密集的区域移动,这些地点也是地标建筑(群)偏好的地段。上述联系度的特征和中间性分布差异很大,将在下一节中具体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