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吴起带领军队打败秦军,守住西河

吴起带领军队打败秦军,守住西河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驻守在西河的吴起以论功行赏的方式激励军队保持士气,因为之前已经潜心操练了三年。就这样,西河之战,吴起以少胜多打退了秦军的反击,保住了魏国西河这块战略要地。而吴起的尸体也被处以车裂的极刑,随着吴起的死去,他在楚国推行的变法也就正式宣告破产了。

吴起带领军队打败秦军,守住西河

战国时期卫国吴起一开始想在鲁国寻求发展,鲁王经过打听觉得他人品有问题,便没有重用他,后来吴起离开了鲁国,听说魏文侯求贤若渴,于是决定试试,想凭借自己的本事游说他。魏文侯觉得吴起确实有才华,便问身边的大臣李悝说:“吴起为人如何?”李悝说:“吴起是一个贪名好色之徒,但是如果说到用兵,其才华也是一般人难以超越的。”魏文侯觉得吴起有用,便任命他为将军,前去攻打秦国,结果一连攻克了五座城池。

后来魏文侯看吴起用兵如神,为官廉洁奉公,很受将士们的拥戴,就任命他为西河的守将,专门担负抗拒秦国和韩国的任务。吴起认为,打仗这件事,兵不在于多而在于“治”,于是他非常重视士兵的选拔,并首创了考选士卒之法,当时他规定凡是能身着全副甲胄,执十二石之弩,背负矢五十个,荷戈带剑,携三日口粮,在半日内跑完百里者,即可被选为“武卒”,免除一家老小的徭赋和田宅租税。这些“武卒”经过吴起严格的训练,成为魏国最精锐的部队。

在治军方面,吴起是一个非常严格、赏罚分明的将领。他认为倘若赏罚不明,即便兴师百万也没有任何意义。他爱兵如子,从来不在士兵面前摆架子,与最下层士卒一起同吃同住,睡觉的时候也不铺席子,行军的时候也不骑马坐车,还亲自做表率背干粮,与士兵们一起同甘共苦,因此深受士兵们的拥戴。《史记》记载有“吴起吮疽(jū)”的故事。

据说秦国失去西河之地的保护,魏国就守在自己的家门口,这让秦国感觉到了威胁,于是公元前401年,秦国攻魏,试图夺回西河之地。而魏国全力应战,以至于秦国前后历经十一年都没能成功逆转局面。或许是因为西河久攻不下惹恼了秦国,于是在公元前389年,秦国再次调集了五十万大军进攻魏国的军事要地阴晋。

当时驻守在西河的吴起以论功行赏的方式激励军队保持士气,因为之前已经潜心操练了三年。所以只要秦军进攻西河,魏国立刻就有数万人枕戈待旦以待军令,完全不用吴起刻意去交代什么。

面对五十万秦军来袭,吴起只用了五万精兵,自己亲自披挂上阵,向秦军发起反击,虽然魏军人数不多,却异常英勇,个个具备以一当十的本领,最终将秦军的50万大军打得落花流水。

就这样,西河之战,吴起以少胜多打退了秦军的反击,保住了魏国西河这块战略要地。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而吴起的激励之法对后世兵家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意义。

知识拓展(www.xing528.com)

杀妻求将

战国时期,卫国的吴起曾经先后在鲁、魏、楚三国做官,他在鲁国的时候,正赶上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国觉得吴起有将才,想任命他做大将军。可唯一犹豫的一件事是,吴起的妻子是个齐国人,担心他与齐国有关系。吴起为了赢得鲁国的信任,为了得到功名,不惜杀死自己的妻子,以此来表明自己与齐国势不两立的决心,最终吴起以这种形式赢得了鲁国的信任,被任命为大将军,率兵攻打齐军,并取得了胜利。

吴起为了成就自己,不惜杀害自己的结发妻子,这种做法不是君子所为,因此后人以“杀妻求将”这个典故来贬低那些伤天害理以追求功名利禄的人。

知识拓展

吴起之死

据说吴起在楚国推行变法的时候,得罪了很多人。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国贵族便趁此机会发动兵变攻打吴起。贵族们用弓箭射伤了吴起,吴起便拔除身上的箭,逃到楚悼王停尸的地方。一下子将弓箭戳在了楚悼王的尸体上,大喊:“群臣叛乱,谋害我王。”

贵族们哪管这些,还是不停放箭,在射杀了吴起的同时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尸体,按照楚国的律法,伤害国王的尸体属于重罪,将要被诛灭三族。因此楚肃王继位以后,下令将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楚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受牵连被灭族的人足足有七十多家。而吴起的尸体也被处以车裂的极刑,随着吴起的死去,他在楚国推行的变法也就正式宣告破产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