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浙闽风土建筑意匠:地理与气候特征

浙闽风土建筑意匠:地理与气候特征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省东西最大宽度约480 千米,南北最大长度约530 千米,土地面积12.14 万平方千米。可以看出,东南沿海地区海岸线长,山地面积大,耕地面积小,河流短但高差大的自然特征,与希腊、日本等国家非常相像。

浙闽风土建筑意匠:地理与气候特征

图1.1 从江河流域看东南沿海地区[2]

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在东经118°00′~123°00′、北纬27°12′~31°31′,东濒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为邻。境内最大的河流为钱塘江,因江流曲折,故称“浙江”。浙江省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 千米左右。全省陆域面积10.18 万平方千米,为全国面积的1.06%,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

福建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位于东经115°50′~120°43′,北纬23°31′~28°18′。北界浙江,西邻江西,西南与广东相接,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相望,连东海、南海而通太平洋。全省东西最大宽度约480 千米,南北最大长度约530 千米,土地面积12.14 万平方千米。就海上交通而言,福建是中国距离东南亚、西亚、东非和大洋洲较近的省份之一,历来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门户。(www.xing528.com)

复杂的丘陵地貌:浙江地形复杂,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耕地面积仅208.17 万公顷(1996年、2009年下降到198.67 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048 公顷(1996年、2009年下降到0.037 公顷),故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地形区。

福建也是一个多山的省份,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全省海拔80 米以上的丘陵和山地占全省土地面积的89.3%,海拔80 米以下的平原台地占总面积的10%。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较大的有福州、漳州、泉州和兴化等四大平原。截至2009年底,全省有耕地133.7 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仅0.036 公顷。

多风雨的气候:东南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气温适中,光照较多,雨量丰沛,空气湿润,雨热季节变化同步,气候资源配置多样,气象灾害繁多。年平均气温15~21 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100~2000 毫米,全年降雨天数140~170 天,雨量季节分配不均,梅雨季节(浙江为5~6月,福建为春季),降雨量在300~700 毫米,其次是8、9月的台风期,降水量在200~300 毫米。

海洋文化:漫长的海岸线和多山少地的环境造就了东南沿海地区民众的海洋性民族特征。可以看出,东南沿海地区海岸线长,山地面积大,耕地面积小,河流短但高差大的自然特征,与希腊、日本等国家非常相像。海洋性民族特征也多少存在于这一地区,从古至今,该地区人民以下东洋、南洋出海经商而闻名。直至今日,温州商人依旧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善于贸易,遵守规则,富有开拓精神是他们的特点,同时,他们也很容易接受外来的先进文化,这也成为今天东南沿海地区风土建筑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自然文化背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