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筑制图第2版:总平面图表示方法

建筑制图第2版:总平面图表示方法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4.3总图比例19.2.2图例由于总平面图采用的比例较小,因此各建筑物或构筑物在图中所占的面积较小。在总平面图中,上述形体可用图例表示,即《总图标准》中的总平面图例。表4.4常用的建筑总平面图例续表续表续表19.2.3总平面图的定位表明新建筑物或构筑物与周围地形地物间的位置关系,是总平面图的主要任务之一。如图4.20所示,图中细线表示的是16 个罗盘方位,粗实线表示常年的风向频率,虚线则表示夏季6,7,8 这3 个月的风向频率。

建筑制图第2版:总平面图表示方法

19.2.1 比例

物体在图纸上的大小与实际大小相比的关系叫作比例,一般注写在图名一侧;当整张图纸只用一种比例时,也可以将比例注写在标题栏内。必须注意的是,图纸上所注尺寸是按物体实际尺寸注写的,与比例无关。因此,读图时物体大小以所注尺寸为准,不能用比例尺在图上量取。

由于总平面图包括的区域较大,在《总图制图标准》(GB/T 50103—2010)中规定(以下简称“总图标准”):总平面图的比例一般用1∶5001∶1 0001∶2 000 绘制。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地方国土管理局所提供的地形图比例为1∶500,所以我们常接触的总平面图多采用这一比例。各种总图中所用比例见表4.3 所示。

表4.3 总图比例

19.2.2 图例

由于总平面图采用的比例较小,因此各建筑物或构筑物在图中所占的面积较小。同时根据总平面图的作用,也无须将其画得很细。在总平面图中,上述形体可用图例(规定的图形画法称为图例)表示,即《总图标准》(GB/T 50103—2010)中的总平面图例。常用的有关图例见表4.4。

表4.4 常用的建筑总平面图例

续表

续表

续表

19.2.3 总平面图的定位

表明新建筑物或构筑物与周围地形地物间的位置关系,是总平面图的主要任务之一。它一般从以下3 个方面描述:

1)定向

在总平面图中,指向可用指北针或风向频率玫瑰图表示。

指北针的形状如图4.20(a)所示,它的外圆直径为24 mm,由细实线绘制,指北针尾部的宽度为3 mm。若有特殊需要,指北针亦可以较大直径绘制,但此时其尾部宽度也应随之改变,通常应使其为直径的1/8。

风由外面吹过建设区域中心的方向称为风向。风向频率是在一定时间内某一方向出现风向的次数占总观察次数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为:(www.xing528.com)

图4.20 指北针和风向频率玫瑰图

风向频率是用风向频率玫瑰图(简称风玫瑰图)表示的。如图4.20(b)所示,图中细线表示的是16 个罗盘方位,粗实线表示常年的风向频率,虚线则表示夏季6,7,8 这3 个月的风向频率。

注意:在风玫瑰图中所表示的风向,是从外面吹向该地区中心的。

2)定位

确定新建建筑物的平面尺寸。

新建建筑物的定位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按原有建筑物或原有道路定位;二是按坐标定位。采用坐标定位又分为采用测量坐标定位和建筑坐标定位两种。

(1)根据原有建筑物定位

以周围其他建筑物或构筑物为参照物进行定位是扩建中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实际绘图时,可标出新建筑物与其他附近的房屋或道路的相对位置尺寸。

(2)根据坐标定位

以坐标表示新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位置。当新建筑物所在地较为复杂时,为了保证施工放样的准确性,可使用坐标表示法。常采用的方法有:

①测量坐标。国土管理部门提供给建设单位的红线图,是在地形图上用细线画成交叉十字线的坐标网,南北方向的轴线为X,东西方向的轴线为Y,这样的坐标称为测量坐标。坐标网常采用100 m×100 m 或50 m×50 m 的方格网。一般建筑物的定位标记有两个墙角的坐标。

②施工坐标。施工坐标一般在新开发区,房屋朝向与测量坐标方向不一致时采用。

施工坐标是将建筑区域内某一点定为“0”点,采用100 m×100 m 或50 m×50 m 的方格网,沿建筑物主墙方向用细实线画成方格网通线,横墙方向(竖向)轴线标为A,纵墙方向(横向)的轴线标为B。施工坐标与测量坐标的区别如图4.21 所示。

通常,在总平面图上应标注出新建建筑物的总长和总宽,按规定该尺寸以米(m)为单位。

(3)定高

在总平面图中,用绝对标高表示高度数值,其单位为米(m)。

图4.21 坐标网格

注:图中X 为南北方向轴线,X 的增量在X轴线上;Y 为东西方向轴线,Y 的增量在Y 轴线上。A 轴相当于测量坐标网中的X 轴,B 轴相当于测量坐标网中的Y 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