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潘士权:从边远村庄到紫禁城的天文学奇才

潘士权:从边远村庄到紫禁城的天文学奇才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潘士权的祖上,是北宋时名将潘美。潘士权幼时聪颖好学,科场却并不尽如人意,只是取得了一个附贡生的功名。于是,潘士权剑走偏锋,研究起天文星象来,颇有心得。更令潘士权受鼓舞的是,他的这部著作博得了吏部尚书的高度赞赏。与此同时,潘士权被委任为太常寺博士。潘士权因为有了一部专著《大乐元音》,让他从边远的荆坪村,进到了紫禁城中,成为代表汉族一方的七品官太常寺博士。潘士权一生治学严谨。潘士权在京城滞留了五年。

潘士权:从边远村庄到紫禁城的天文学奇才

潘士权,字龙庵,号三英,生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黔阳县(今为中方县)荆坪村人。潘士权的祖上,是北宋时名将潘美。宋熙宁七年(1074),潘美的嫡孙潘贞周,因受王安石新法失败牵连,从山东青州贬谪到叙州担任“头角”。当时,荆坪一带属于叙州,是瑶族人的聚居地。头角,即是抚瑶官员的称谓。宋、元以后,叙州瑶人纷纷南迁,抚瑶的潘贞周的后人,则从此定居于荆坪。

荆坪潘氏继承了先人好学的传统。潘士权幼时聪颖好学,科场却并不尽如人意,只是取得了一个附贡生的功名。于是,潘士权剑走偏锋,研究起天文星象来,颇有心得。他以古老的《易经》为依托,钻研以形象和数字推测宇宙之变化。乾隆六年(1741),他进京考补天文生,显示了他的才能,在钦天监,即国家天文台,谋得了一个博士的职位。当时,钦天监有博士员额十七人,即时宪科四人,天文科五人,漏刻科八人。来自湘西边陲之地的潘士权,只身闯荡京城,能在堂堂的钦天监谋得一个职位,参与观测天象,纂修占书,推算历法,应该说是非常不错的了。在此期间,他数度游历京师,结交了许多朋友。

潘士权是个志存高远的人。他并不满足于钦天监的职位,而是通过发挥自己的才艺,投身于另一项重要事业。在家乡时,他曾经醉心于音律。到了京城以后,眼界就更为开阔了。他将自己多年的研究心得,写成了一部开创性的音乐专著《大乐元音》。在这部著作里,他列举了琴谱乐谱七篇,仪礼乐谱十二篇,均以十二管乐律校正器确定音的不同高度,据琴定乐,按弦审音,将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增至七音,并附以图解,展示得极为精密,博得了学界的一致好评。更令潘士权受鼓舞的是,他的这部著作博得了吏部尚书的高度赞赏。深谙音律的吏部尚书,奏请乾隆皇帝审视裁夺。皇帝将此者作钦定为“律吕正文”,敕命各地据此演奏。与此同时,潘士权被委任为太常寺博士。太常寺是封建社会宫廷掌管礼乐的机构。清廷太常寺,置满、汉、汉军博士各一人,官阶为正七品,掌管考查祝文、礼节,规定仪式,并掌题奏及文书往来之事。潘士权因为有了一部专著《大乐元音》,让他从边远的荆坪村,进到了紫禁城中,成为代表汉族一方的七品官太常寺博士。当然,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著作被钦定为“律吕正文”,成就了他一生的荣耀。(www.xing528.com)

潘士权一生治学严谨。如他读《洪范九畴》后,对其“人事之吉凶,社稷之兴衰,气候之队霪,倘欲先知先觉,咸赖龟筮预”之说,便抱有异议,他说:“龟壳蓍茎,焉能为圣,神果通其蓍,灵验果其显,玄乎也,酷谬也。”遂著《洪范注补》,提出“据本原而因五行,运基质以析万物,以金、木、水、火、土五行”解释自然现象的主张,体现了他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其书后辑入《四库存目》。他的另一著述《学庸一道》,则更是详尽地阐述了他的治学理念。

潘士权在京城滞留了五年。乾隆十一年(1746),他因父丧奉旨丁忧返乡,便再也没有离开过荆坪。回乡以后,他热衷于家乡的教育事业,兴办塾学,亲自教授。他还主持了《潘氏族谱》的修纂,并组织复修了潘氏宗祠。乾隆三十七年(1772),他在荆坪家中不幸病故,享年七十一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