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野外滑坡、泥石流、崩塌的调查与试验检测

野外滑坡、泥石流、崩塌的调查与试验检测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学生的野外表现、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调查报告的质量评定成绩。

野外滑坡、泥石流、崩塌的调查与试验检测

一、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野外常见不良地质现象的观察、调查,进一步认识滑坡泥石流、崩塌、岩堆的特征和危害,熟悉野外不良地质现象的调查、分析方法及简单的地质现象素描图绘制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更好地从事工程建设工作、确保工程质量而打下良好的地质基础知识。

二、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为实地常见地质灾害发育地区铁路线路附近两千米范围内的不良地质现象。

(一)调查区内的地质概况

铁路沿线地质环境复杂,土质膨胀,桥隧相连,工程集中,主要展布于渭河盆地台塬区,该区沉积层为第四纪原生黄土及次生黄土,黄土中垂直节理及冲沟发育,不良地质现象常见有滑坡、泥石流(泥流)、黄土陷穴、黄土湿陷等。

(二)观察点

(1)河谷地貌。

(2)黄土陷穴、黄土冲沟现象。

(3)铁路大桥桥台处的黄土滑坡整治。

(4)隧道出、进口处滑坡及泥石流沟整治。

(5)高陡边坡失稳(滑坡)整治。

(三)区内主要的不良地质现象及其防治措施(www.xing528.com)

1.黄土滑坡、错落

调查区内可见几处大小不同的滑坡:距线路较远的老滑坡,规模不大,有明显的圈椅状形态特征,滑坡后壁有植被生长,滑坡裂隙已被充填,滑坡体趋于稳定,对线路基本没有威胁;隧道西侧路堑边坡较陡,并有较大滑坡被整治的设施(抗滑桩挡土墙);隧道出、进口处滑坡及铁路大桥西端桥台几处黄土滑坡均用抗滑桩、挡土墙、喷锚进行综合治理

在铁路沿线两侧有较多的黄土错落现象,即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其内部的软弱面整体下滑,但滑动的垂直距离大于水平距离。

2.泥石流(泥流)

该段线路中可见 3 条大小不同的泥石流沟。由于本区为黄土塬的边缘地带,故泥石流的固体物质主要为黄土,所以该处发生的泥石流应为泥流。其中以隧道之间的泥石流沟最为典型,上游为三面地势较陡、一面开口的瓢形地形,有利于洪流快速汇集,中游为下切较深的狭长沟谷,下游是地势平坦的农田。

3.黄土陷穴、冲沟

沿踏看路线观察,线路两侧可见多处碟状、漏斗状、串珠状黄土陷穴现象及黄土冲沟现象。

三、组织安排

本次野外调查前应先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如蒋家沟泥石流、甘肃洒勒山滑坡、汶川地震、岩溶地貌等,以弥补野外实习的局限性。然后由指导教师带队,班长和学习委员组织学生,分4小组沿踏看路线进行观察。

四、考 核

教师现场提问、启发、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仔细分析,作好笔记、素描图,并认真完成调查报告。根据学生的野外表现、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调查报告的质量评定成绩。成绩分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