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横栏镇:植树修林,绿化美化,迈向繁荣

横栏镇:植树修林,绿化美化,迈向繁荣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代到清代,横栏人逐渐养成植树绿化村庄的习惯。尽管花卉园艺商品生产起步艰难,但境内热心植树造林,绿化村庄,美化环境之风尚存。1986年制定实施《横栏镇总体规划》,横栏镇迈开了植树造林的坚实步伐。

横栏镇:植树修林,绿化美化,迈向繁荣

明代到清代,横栏人逐渐养成植树绿化村庄的习惯。如在贴边村四沙小围、三沙村庆丰围等围堤上,就曾遍植细叶榕树。至今三沙村第十村民小组(庆丰围)还保存着百年树龄以上的古榕树群。清代中后期,境内已见有居民在庭院中栽培菊花、荼薇花、茉莉花玫瑰花等,美化环境。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横栏人还利用塘边地头种植果树和其他树木。后来逐渐发展到成片种植果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境内各村均有成条状的荔枝基或成片的荔枝林。

自50年代初土地改革以后,境内人们生活开始改善,但生活水平还低,交通落后,植树造林发展仍缓慢。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期,中顺大围两侧斜坡种上蒲葵,堤外荒地种上竹子。中顺大围横栏段逐渐形成10多公里长的葵林、竹林。但因“大炼钢铁”,贴边村四沙小围围堤上的老细叶榕等许多古树被毁,林木受到严重破坏。加上当时强调“以粮为纲”,只重粮食生产,其他很多项目的生产包括植树造林、花卉园艺种植等均受到排挤。“文化大革命”期间,花卉苗木和盆景栽培更被视为“走资本主义道路”而遭扼杀。1971-1973年,在三沙、贴边、新茂等村刚兴起的葵苗圃、花木苗圃生产遭到批判,被迫停产。尽管花卉园艺商品生产起步艰难,但境内热心植树造林,绿化村庄,美化环境之风尚存。60年代和70年代先后修筑的沙四公路和横六公路都在路旁种上桉树木麻黄、落羽杉等树种,继续在中顺大围扩种护堤蒲葵,各个村还在路旁河边、房前屋后、田边地头以及办公场所、学校等地大量种植绿化树和木材林,不仅美化了村庄景观,而且为生产、生活补充了部分木材。(www.xing528.com)

80年代,横栏植树绿化继续发展,花卉园艺生产种植业形成。1986年制定实施《横栏镇总体规划》,横栏镇迈开了植树造林的坚实步伐。各村水田农地,结合整治水利系统,拍基植树种果。至1990年,植绿化树、水果树16.2万棵,建成防风、固土、绿化、经济田园式的生产基地2万亩。同年制定《横栏镇造林绿化管理条例》,规定江河围堤、塘基、村内道路,由各村和水利部门组织造林绿化,公路和公共建筑公共场所,由主管单位造林绿化,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由该单位负责造林绿化,制定林木管理和保护措施,并配套规划图、统计表、签订合同书、任务书予以实施。至2005年,共种植有绿化树、果树100.4万棵,建起花坛花基2200多处,使全境绿化覆盖面积和园林绿地面积达26.58公顷,形成了农田塘基林网化,学校、机关单位、工厂园区、公路两侧和村道河旁绿化,家庭住宅栽花植树美化,到处呈现生态化的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