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昌起义:中国革命历史新时期开始

南昌起义:中国革命历史新时期开始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昌起义开创了中国革命历史的新时期,即由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转向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而南昌起义处在这个过程的中间,是中共独立领导的并以“土地革命”相号召的武装暴动,打响的是石破天惊的第一枪,所以以之为革命新时期的转折点更为合适。所以,将南昌起义定义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起点,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南昌起义:中国革命历史新时期开始

南昌起义开创了中国革命历史的新时期,即由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转向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关于中国革命由大革命时期转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史学界通常以八七会议为转折点。我们认为:这两个革命时期的转换经历了一个过程,即从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临时中央决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民众武装暴动的新政策开始,到八七会议正式确定这一重大决策结束。而南昌起义处在这个过程的中间,是中共独立领导的并以“土地革命”相号召的武装暴动,打响的是石破天惊的第一枪,所以以之为革命新时期的转折点更为合适。

王贵安撰文[1]指出:在以往的中共党史教科书中,往往只是论述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和向井冈山进军创造了我党工作重点从城市转向农村的成功经验,创建了第一个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农村根据地,是一面光辉的旗帜。而论述到其前发动的南昌起义时,仅对我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的开始方面予以肯定,而关于其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创有无贡献则存在不少争论。我认为,南昌起义发生在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革命的中心开始由城市转向农村,因此不可避免地具有转折时期的历史特点。它一方面还不可能立即从“城市中心”论的指导思想下摆脱出来,在根据地选择、军事指挥和发动农民群众进行土地革命等方面存在若干失误;另一方面,当时毕竟经过大革命的洗礼,主客观条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起义领导者们在新的条件下对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开始探索。所以说,南昌起义在开创中国革命道路的历史进程中所作的贡献,甚至它的失误和教训,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南昌起义以武装斗争为旗帜,以土地革命为目的,起义后直下广东,和东江农民运动相结合,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再举北伐。这充分说明党的领导确实已经吸取了大革命的教训,已经开始探索在新的斗争中使革命军队与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政权等项任务结合起来。然而,南下失败的事实也说明,虽然这次起义提出了中国革命必须解决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建立根据地等项重大问题,而对这三要素之间的关系的认识还不是那样自觉,有时顾此失彼,更不像此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向井冈山进军、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那样对中国革命道路理解得那样深刻,但它却是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较早探索和尝试,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在实践上提供了经验教训,对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

当然,南昌起义带有历史`的局限性。朱慈华撰文[2]指出:由于南昌起义是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紧急情况下举行的,环境恶劣,时间仓促,准备不足,行动紧迫,起义领导人又缺乏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因此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问题上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起义军主力遭到了失败。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否定南昌起义对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贡献。我们必须看到,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失去了在中心城市继续发展的条件,由城市向农村转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而这一转移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探索过程,毛泽东在总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各地武装起义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才明确提出了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所以,将南昌起义定义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起点,是符合历史事实的。(www.xing528.com)

注释:

[1]王贵安:《试论南昌起义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贡献》,载《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

[2]朱慈华:《南昌起义是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起点》,载《史学月刊》1988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