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沉积岩的结构与构造,重要依据和特征

沉积岩的结构与构造,重要依据和特征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沉积岩的结构与构造1.沉积岩的结构沉积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物质颗粒的大小、形状及其组合关系,它是沉积岩分类命名的重要依据。层理是沉积岩成层的性质。由于季节气候的变化,沉积岩环境的改变,使先后沉积的物质在颗粒大小、形状、颜色和成分上发生相应变化,从而显示出来的成层现象,称为层理构造。沉积岩的层理构造、层面特征和含有化石,是沉积岩在构造上区别于岩浆岩的重要特征。

沉积岩的结构与构造,重要依据和特征

由沉积物固结变硬而形成的岩石就是沉积岩。沉积岩占地壳岩石总体的5%,它是三大岩石中在地表分布最广泛的,占地壳表面积的75%。沉积岩的形成有两种途径:一是在地表条件下,由风化作用或火山作用的产物经机械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以这种方式形成的沉积岩称碎屑岩;二是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水溶液沉淀而形成化学岩,然而自然界大多水盆地化学沉淀过程中都有生物参与,所以通常又称生物化学岩。

(一)沉积岩的物质组成

1.碎屑物质

由原岩经物理风化作用产生的碎屑物质组成。其中大部分是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难溶于水的原生矿物的碎屑,如石英长石、白云母等;一部分则是岩石的碎屑。此外,还有其他次生矿物的一些物质,如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等。

2.黏土矿物

主要是一些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作用所形成的次生矿物。它们是在常温常压下,富含二氧化碳和水的表生环境下形成的,主要有高龄石、伊利石、蒙脱石等。这些矿物粒径小于0.005mm,具有很大的亲水性及膨胀性。

3.化学沉积矿物

由化学作用从溶液沉淀结晶产生的沉积矿物,如方解石、白云母、石膏、铁锰的氧化物及氢氧化物。

4.有机质及生物残骸

由生物残骸或有机化学变化而成的物质,如贝壳珊瑚礁、泥炭及其他有机质等。

5.胶结物

常见的有硅质(SiO2)、铁质(Fe2O3)、钙质(CaCO3)、泥质(粒土矿物)等。

(二)沉积岩的结构与构造

1.沉积岩的结构

沉积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物质颗粒的大小、形状及其组合关系,它是沉积岩分类命名的重要依据。

(1)碎屑结构。由碎屑物质被胶结物胶结而成。

按碎屑粒径的大小,可分为:砾状结构,碎屑粒径大于2mm。碎屑形成后未经搬运或搬运不远而留有棱角者,称为角砾状结构;碎屑经过搬运呈浑圆状或具有一定磨圆度者,称为砾状结构。

砂质结构,碎屑粒径介于2~0.05mm之间。其中由2~0.5mm的为粗粒结构,如粗粒砂岩;由0.5~0.25mm的为中粒结构,如中粒砂岩;由0.25~0.05mm的为细粒结构,如细粒砂岩。

粉砂质结构,碎屑粒径介于0.05~0.005mm,如粉砂岩。

按胶结物的成分,可分为:

1)硅质胶结。由石英及其他二氧化硅胶结而成,颜色浅、强度高。

2)铁质胶结。由铁的氧化物及氢氧化物胶结而成,颜色深、呈红色,强度次于硅质胶结。

3)钙质胶结。由方解石等碳酸钙一类的物质胶结而成,颜色浅、强度比较低,容易遭受侵蚀。

4)泥质胶结。由细粒黏土矿物胶结而成。颜色不定,胶结松散,强度最低,容易遭受风化破坏。

(2)泥质结构。几乎全部由小于0.005mm的黏土颗粒组成。是泥岩、页岩等黏土岩的主要结构。

(3)结晶结构。由溶液中沉淀或结晶所形成的结构。由沉淀生成的晶粒极细,经重结晶作用晶粒变粗,但一般多小于1mm,肉眼不易分辨。结晶结构为石灰岩、白云岩等化学岩的主要结构。

(4)生物结构。由生物遗体或碎片所组成,如贝壳结构、珊瑚结构等,是生物化学岩所具有的结构。

2.沉积岩的构造

沉积岩的构造是指其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间的排列关系。沉积岩最主要的构造是层理构造。层理是沉积岩成层的性质。由于季节气候的变化,沉积岩环境的改变,使先后沉积的物质在颗粒大小、形状、颜色和成分上发生相应变化,从而显示出来的成层现象,称为层理构造。

由于形成层理的条件不同,层理有各种不同的形态类型,如常见的有水平层理[图1-8(a)]斜层理[图1-8(b)],交错层理[图1-8(c)]等。根据层理可以推断沉积物的沉积环境和搬运介质的运动特征。(www.xing528.com)

图1-8 层理类型

(a)水平层理;(b)斜层理;(c)交错层理

层与层之间的界面称为层面。在层面上有时可以看到波痕、雨痕及泥面干裂的痕迹。上下两个层面成分基本相互一致的岩石,称为岩层。它是层理最大的组成单位。一个岩层上下层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称为岩层的厚度。在短距离内岩层厚度的减少称为变薄;厚度变薄以至消失称为尖灭;两端尖灭就称为透镜体;大厚度岩层所夹的薄层,称为夹层(图1-9)。

沉积岩内岩层的变薄、尖灭和透镜体,可使其强度和透水性在不同的方向发生变化;松软夹层,容易引起上覆岩层发生顺层滑动。

图1-9 岩层的几种形态

(a)正常层;(b)夹层;(c)变薄;(d)尖灭;(e)透镜体

在沉积岩中还可看到化石,它们是经石化作用保存下来的动植物遗骸和遗迹,如三叶虫、树叶等,常沿层理面平行分布。根据化石可以推断岩石形成的地理环境和确定岩层的地质年代。

沉积岩的层理构造、层面特征和含有化石,是沉积岩在构造上区别于岩浆岩的重要特征。

(三)沉积岩的分类及常见的沉积岩

由于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比较复杂,目前对沉积岩的分类尚不统一。但是通常主要是依据岩石的成因、成分、结构、构造等方面的特征进行分类,见表1-4。

表1-4 沉积岩分类简表

1.火山碎屑岩类

(1)火山集块岩。由50%以上粒径大于100mm的火山碎块及细小的火山碎屑和火山灰充填胶结而成,集块结构,岩块坚硬。

(2)火山角砾岩。粒径2~100mm的碎屑占50%以上,胶结物为火山灰,火山角砾结构,块状构造。

(3)凝灰岩。由粒径小于2mm的火山灰组成,凝灰结构,密度小,易风化。

2.沉积碎屑岩

(1)砾岩及角砾岩。50%以上粒径大于2mm的砾或角砾胶结而成,砾状结构,块状构造。硅质胶结的石英砾岩,非常坚硬,开采加工较困难,泥质胶结的则相反。

(2)砂岩。由50%以上粒径在0.074~2mm的砂粒胶结而成,砂粒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及岩屑等,砂状结构,层理构造。砂岩为多孔岩石,孔隙愈多,透水性和蓄水性愈好。砂岩强度主要取决于砂粒成分和胶结物的成分、胶结类型等,其抗压强度差异较大。由于多数砂岩岩性坚硬而脆,在地质构造作用下张裂隙发育,所以,常具有较强的透水性。

(3)粉砂岩。由50%以上粒径在0.002~0.074mm的砂粒胶结而成。粉砂粒主要成分为石英,其次是白云母、长石和黏土矿物等,胶结物多为泥质。因颗粒细小,肉眼难于区分其成分及胶结物。粉砂质结构,层理构造,结构疏松,强度和稳定性不高。

3.黏土岩类

(1)泥岩。主要由黏土矿物经脱水固结而形成,具有黏土结构,层理不明显,呈块状构造,固结不紧密、不牢固,强度较低,一般干试样的抗压强度约在5~30MPa之间,遇水易风化,强度显著降低,饱和试样的抗压强度可降低50%左右。

(2)页岩。主要由黏土矿物经脱水固结而形成,黏土结构,页理构造,富含化石。一般情况下,页岩岩性松软,易于风化呈碎片状,强度低,遇水易软化而丧失其稳定性。

4.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类

最常见的是由碳酸盐组成的岩石,以石灰岩和白云岩分布最为广泛。鉴别这类岩石时,要特别注意对盐酸试剂的反应,石灰岩在常温下遇稀盐酸剧烈起泡;泥灰岩遇稀盐酸起泡后留有泥点;白云岩在常温下遇稀盐酸不起泡,但加热或研成粉末后则起泡。多数岩石结构致密,性质坚硬,强度较高。但是它们具有可溶性,在水流的作用下易形成溶蚀裂隙、洞穴、地下河等。

石灰岩,简称灰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次要矿物有白云母、黏土矿物等。质纯者为浅色,若含有机质及杂质则色深。化学结晶结构,生物结构,块状构造。石灰岩致密、性脆,一般抗压强度较差。石灰岩分布很广,是烧制石灰和水泥的主要原材料,也是用途很广的建筑石材。但由于石灰岩属微溶于水的岩石,易形成裂隙和溶洞,对基础工程影响很大。

白云岩,主要由白云石和方解石组成,颜色灰白,略带淡黄、淡红色。化学结晶结构,块状构造,可作高级耐火材料和建筑石料。

泥灰岩,主要由方解石和黏土物(含量在25%~50%)组成,化学结晶结构,块状构造,滴稀盐酸剧烈起泡,留下土状斑痕。抗压强度低,遇水易软化,可作水泥的原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