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南地区十二五地质调查成果集成

中南地区十二五地质调查成果集成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工作程度该区是我国开展地层学研究较早、研究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在建立地层层序、厘定岩浆活动期次、查明构造格架的同时,开展了区域矿产调查,为区内后续矿产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

中南地区十二五地质调查成果集成

(一)总体目标任务

(1)更新一批国家基础地质图件,深化对重点成矿区带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的认识,圈定物化探异常,发现矿化点和找矿线索。

(2)以铜、铅锌、金等为主攻矿种,兼顾铁、钨、锡、钼等,优选成矿有利地段,综合分析地物化异常和矿(化)线索,通过地面高精度地球物理(磁测)、地球化学等综合调查手段,圈定矿致异常、矿(化)点和找矿靶区。

(3)重点解决华夏扬子陆块碰撞拼贴与裂解时序、钦杭结合带及其两侧构造热事件序列、物质组成、变质变形特征、再造古老造山带构造演化动力学过程等地质问题,探讨华南前寒武纪大地构造格局,查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开展铜、金多金属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研究,建立成矿模型,总结典型矿床最佳找矿方法组合。

(二)工作程度(www.xing528.com)

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水系沉积物测量已经覆盖全区;1∶20万区域重力测量完成37幅,完成率88%;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完成15幅,完成率88%;1∶5万区域地质调查、水系沉积物测量、地面磁法测量、重力测量分别完成312幅、153幅、128幅、21幅,完成率分别为56%、24%、20%、5%。

1∶20万区域矿产调查已覆盖全区;1∶5万矿产远景调查已完成121幅,约占全区面积的19%,还有部分图幅正在制作。

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远景调查工作,建立了区内自新元古代以来地层格架,厘定了岩浆活动期次,基本查明了区域构造格架;在区内圈定物、化探综合异常数百处,新发现矿(化)点近百处,提供了一批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产地和找矿靶区;与此同时,还部署了少量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提供了一批新的矿产勘查基地

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以前,全区共完成矿产勘查项目605个,其中普查203个、详查183个、勘探219个,探明大、中型矿床184处,其中包括资源量位居世界第一的锡矿山超大型锑矿,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云浮超大型铁矿,国内最大的石碌富铁矿,以及黄沙坪、柿竹园、佛子冲、河台、抱伦等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大型、超大型矿床。1999年地质大调查以来,在公益性地质调查评价工作的引领拉动下,区内地方和商业性矿产勘查非常活跃,找矿成效显著,新发现和评价了芙蓉、锡田、荷花坪(湖南),社垌、三叉冲(广西),园珠顶、高枨、黄泥坑(广东),新村、抱朗(海南)等大、中型矿床23处。此外,通过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在一批老矿山深部及外围也实现了找矿的重大突破,资源量显著增加,充分显示出该成矿带仍有巨大的找矿潜力,尤其是铜、铅、锌、铁等矿产找矿前景良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