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华东地区地质调查十二五成果集

华东地区地质调查十二五成果集

时间:2023-09-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福建省地质灾害发育,呈现点多、面广、规模小、危害大的特点;地质灾害点共10 390个,主要分布在闽北及中南部中高山区;已造成1262人伤亡,损毁房屋49 215间,直接经济损失4.82亿元,应加强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控。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伤亡人数为1262人,损毁房屋49 215间,直接经济损失4.82亿元,潜在遭受地质灾害威胁人口为28.474万人,房屋13.264万间,潜在威胁资产达17.747亿元。

华东地区地质调查十二五成果集

1.查明了海西经济区的优势地质资源,提出了地质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建议

(1)全区地热资源丰富,热显示以温泉为主,其中福建已发现温泉每年可利用热量折合标准煤约1.15×1010t,开发潜力大,有利于节能减排,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2)全区拥有105处国家级以上地质遗迹点,其中有浙江雁荡山、福建泰宁和宁德、江西三清山4个世界级地质公园,有利于发展旅游产业,促进绿色经济增长。

(3)全区海岸线资源丰富,大陆和岛屿海岸线总长6121km,有利于港口码头等重大工程建设;沿海滩涂资源得天独厚,仅福建沿海滩涂面积就达2054km2,开发潜力巨大。

海西经济区岸线资源优势明显。仅福建省就拥有陆地岸线3752km,大小港湾125个,其中深水港湾22个,可建5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的天然港湾有7个(沙埕湾、三沙湾、罗源湾、兴化湾、湄洲湾、厦门湾、东山湾),可建20万~50万吨级泊位的深水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一位;可开发利用建港的岸线全长475km,其中深水岸线149km,中深岸线59km,浅水岸线267km。

福建省潮间带滩涂面积约2000km2,底质以泥、泥沙或沙泥为主,主要分布在三都澳、罗源湾、福清湾、兴化湾、湄洲湾等18个主要港湾中,以三都澳面积最大;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条件优越,围海造地成为增加区内土地资源的主要途径。据统计,福建省1963—1988年滩涂围垦面积476.3km2,年均围垦面积19km2;1988—2000年围垦面积182km2,年均围垦面积15km2;2000年之后围海造地工程日益增多。滩涂围垦主要用于农业种植、水产养殖、建设用地、旅游开发。

2.查明了海西经济区城市群发展需要关注的重大环境地质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海西经济区是我国大陆东南沿海地震活动最活跃的主体活动构造区,活动断裂发育,主要有滨海断裂带、长乐-南澳断裂带等,断裂活动性由内陆向沿海逐渐增强。区内以山区丘陵为主,地形复杂,气候温暖潮湿,台风暴雨频繁,导致地质灾害多发。区内还存在软土、饱和砂土、花岗岩风化壳等不良土体,以及海岸侵蚀淤积等环境地质问题。(www.xing528.com)

(1)区内活动断裂发育,从西北陆地到东南沿海断裂活动性逐渐增强,以前第四纪和第四纪早期断裂为主,活动性最强的为滨海断裂带;福建沿海地壳稳定区面积28 314.05km2,占整个福建沿海区域面积的46%;建议加强活动断裂调查与监测。

福建沿海地区北东向断裂带有政和-大埔断裂、长乐-南澳断裂、滨海断裂,北西向断裂带有闽江断裂、沙县-南日岛断裂、永安-晋江断裂、九龙江断裂、上杭-云霄断裂等;这些断裂在新构造期各阶段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可分为前第四纪—第四纪早期断裂和第四纪断裂。其中,北东向长乐-南澳断裂带和滨海断裂带对区内影响最大,是历史地震较活跃带;长乐-南澳断裂带的中强地震和强震主要发生在汕头、漳州和泉州等地,最大震级6.25级;1519年以来,沿滨海断裂带发生过1次8级、2次7~7.3级、多次6级地震。北西向闽江断裂、沙县-南日岛断裂、永安-晋江断裂、九龙江断裂历史上也发生过多次地震,震中多位于北西向与北东向断裂交会处,震级4.7~7.5级不等。

福建沿海地区地壳稳定区面积28 314.05km2,主要分布在宁德、福州、莆田及泉州西部山区;较稳定区面积27 395.80km2,主要分布在福州东南部、厦莆泉地区东部沿海及漳州市大部;较不稳定区4270.00km2,主要分布在安溪、德化、永春和南靖等地局部;不稳定区2008.60km2,分布较为零星,主要在福清西南部、安溪—华安—南靖一带丘陵山区及闽东南沿海地区。

(2)福建省地质灾害发育,呈现点多、面广、规模小、危害大的特点;地质灾害点共10 390个,主要分布在闽北及中南部中高山区;已造成1262人伤亡,损毁房屋49 215间,直接经济损失4.82亿元,应加强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控。

福建省现有地质灾害点10 390个,主要为滑坡、崩塌、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地面塌陷等。其中以滑坡为主,共6197处,约占地灾点总数的60%,崩塌2289处,不稳定斜坡1680处,地面塌陷107处,泥石流117处。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伤亡人数为1262人,损毁房屋49 215间,直接经济损失4.82亿元,潜在遭受地质灾害威胁人口为28.474万人,房屋13.264万间,潜在威胁资产达17.747亿元。

(3)福建沿海软土分布面积2238km2,最大厚度44.79m,主要分布于福州、龙海、莆田、泉州等海积平原。

福建沿海软土主要分布在连江平原、福州平原、长乐平原、莆田平原、泉州平原、龙海平原等地。其中福州平原分布面积最大,为323.49km2,连江平原分布面积最小,为8.08km2。顶板深度以浅埋为主,一般小于5m,福州、长乐平原部分地区顶板埋深5~10m。长乐平原最大厚度44.79m,平均厚度19.65m;莆田平原最大厚度13.33m,平均厚度10.53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