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寿山石雕刻教程:圆雕人物创作流程

寿山石雕刻教程:圆雕人物创作流程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圆雕人物是寿山石雕最常见的技法之一。因此,它的创作流程与寿山石雕刻总体的创作流程基本一致。泥塑与其他雕刻技法不同的是,圆雕人物是立体全方位的造型艺术,在这一环节最好运用泥塑稿来辅助创作。以圆雕人物为例,需要熟记人体比例、骨骼肌肉、造型特征、重心三大体块与运动规律,并熟练掌握人体基本结构的连接关系。如雕刻人物比例为站七个半头长、坐六个头长、盘坐四个头长,人物头部比例要掌握,三庭五眼等结构理论知识。

寿山石雕刻教程:圆雕人物创作流程

圆雕人物是寿山石雕最常见的技法之一。因此,它的创作流程与寿山石雕刻总体的创作流程基本一致。

1.选石

圆雕人物雕刻创作,在选择石头造型上要相对饱满、浑圆,石头颜色上要纯不能太花、太杂,这样雕刻人物时不至于体量不够,比例不准,能充分发挥圆雕人物的艺术特点。

2.相石

主要分为审石、画石、躲石等几个环节,圆雕人物相石要先从选择的石料外形、色彩分布入手,确定雕刻作品的主题立意,主体人物的布局定位,整体构图的形式。

(1)审石

从形状上看,若石材形态自然起伏,坑洼嶙峋就比较适合依形就势,设计为山子圆雕。若石材小而饱满圆润,就可能被雕刻为“盈手可握”的把玩件。若石材的高度、厚度和形状都恰到好处,雕刻圆雕主题就是很好的选择。

选石

这块石料整体饱满,颜色纯,从造型上分析可以设计雕刻弥勒罗汉等人物圆雕。当我们确定雕刻人物的主体位置时,可以在石料上主要位置进行解石开口,进一步分析、确定能否雕刻的人物主题,这些步骤都是在审石环节中要完成的事项。

(2)画石与躲石

当确定雕刻创作人物圆雕后,我们要根据石头的造型绘制出精确的设计图,再依据设计方案用软毛笔或其他彩笔在所选用的石料上,勾勒出所要雕刻的图案位置。在画石的同时,注意观察石料上的瑕疵,以便在雕刻时能躲过材质上砂隔、裂痕等不足,突破原石的形状、色泽和瑕疵的限制,表现出最佳的艺术效果。

(3)泥塑

与其他雕刻技法不同的是,圆雕人物是立体全方位的造型艺术,在这一环节最好运用泥塑稿来辅助创作。特别是对于初学者而言,制作泥塑稿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画石、画稿都是在二维平面上的操作,而泥塑塑造是二维平面转化为三维立体的必要过程,对于具有三维立体空间的圆雕而言,泥塑有助于初学者更好地理解空间位置的关系,比画石更为实用。因此,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重点阐述泥塑的操作过程。

泥塑的过程主要分为四个步骤:掌握基本结构、塑造基本形体、深入表现细节、调整整体造型。

① 掌握基本结构

事先掌握塑造对象的框架、比例、动态、结构等内、外在要素的理论基础是制作泥塑的重要前提。以圆雕人物为例,需要熟记人体比例、骨骼肌肉、造型特征、重心三大体块与运动规律,并熟练掌握人体基本结构的连接关系。如雕刻人物比例为站七个半头长、坐六个头长、盘坐四个头长,人物头部比例要掌握,三庭五眼等结构理论知识。此外,雕刻动物也要掌握动物的结构、比例、动态等。

相石

画石

人体与头的基本比例图

人体的基本结构概括

为了方便大家的学习,下面精选了一部分主要的必须熟记的人体结构解剖图例,便于人物雕刻创作时,作为理论、结构依据和参考的对象。

人体的基本构成包括:一竖,是指人体的脊柱线,它贯穿人体的中心,是人体的中轴线;二横,是指人体肩胛骨横线和盆骨带横线;三体积,是头腔、胸腔、盆腔,是人体的三大体积。四肢,上肢与下肢。

人体的骨骼和肌肉

头骨的结构

头部肌肉和主要转折面

头部三庭五眼分布

眼睛和眉毛

鼻子结构

耳朵的形体分析和外形

嘴的形体分析和嘴的外形

手臂和手掌的结构

大腿和脚的结构

② 塑造基本形体(www.xing528.com)

从大形体出发,堆出基本形体,上泥时既要用手指或泥塑刀压紧敲实泥土,还要注重物体动态的塑造,注意把握大形体起伏的高点与低点位置,把形体特征塑造出来。

加泥时,一面用木棒将泥敲紧,一面塑造出形体关系,同时要注意理解体面关系,而不一定要完全做成几何状。

③ 深入表现细节

这阶段是在大形的基础上,塑造形体细节的过程。通过分析塑造对象的解剖结构和形体特征,精准地展现塑造对象形体的起伏和结构元素,强化并表现由形体的转折而构成的体面关系,突出形象的表情和动态变化,将塑造对象的形体、结构、表情及动态的细节深入表现出来。

④ 调整整体造型

完成了所有的塑形后,就要从整体的视觉效果出发,检验作品。加强或减弱不到位的部分,调整和完善不足之处,最终展现出与设计稿理念一致的效果。这为初学者更深入了解塑造对象的结构、动态、表情,以及更进一步为初学者的雕刻创作打下直观、坚实的造型基础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3.雕刻

在掌握了解雕刻对象的造型与完成泥塑的基础上,就可以开始雕刻实操步骤,先从打坯开始。

(1)打坯,可分为大坯和细坯雕刻,先切锯石料的外形和定出人物主体的位置分布,再用卡凿或大的钻头(钉头、三角刀、锥形钻头等)一层层从外到里切剥,直到凿削出大致形状、动态、构图、整体关系等,宁可模糊些,大块面些,以便于大坯和凿坯时能有更多的调整空间。细坯雕刻是大坯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把雕刻的形象更具体化,雕刻对象的结构、动态合理,运用的钻头和刀具也随之细小精细。

塑大形

深入塑造

整体调整完成

打坯

(2)凿坯

用手凿、钻具等雕刻工具进行细致雕刻,整理出人物、衣纹、动物、景物的层次,人物的五官、表情、手脚四肢的细节清晰,衣纹、云等配景穿插到位,更多的时间放在局部雕刻上,使作品具有精细的细节,为修光打好基础。

(3)修光

凿坯后,用不同型号、大小的修光刀对作品进一步修整、充实和完善,修饰人物的各个部位结构细节,要做到虚实有度,主体突出,特别是头部五官,面部表情,一定要深入细致的反复刻画修饰,要注重突出个性表情,按人物特性整修弥贴。动物修光,沿着肌肉确定刀向。花草山水,沿着枝叶山脉轮廓确定刀向。

这样作品才能耐人回味,赏心悦目。

用修光刀修饰时需要注意的是,修光不是追求石料的光泽度,而是要丰富作品的内容和结构,有时还要增加凿坯时忽略的细节,弥补凿坯工序的不足。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作品的光泽度,不如直接用砂纸磨光,效果更好。这就失去修光的意义。

4.磨光

圆雕的磨光主要分为三道工序:起底、打磨和揩光。

(1)起底

圆雕打磨的第一道工序起底,是打磨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步骤,主要是让作品起到精细修光定型的效果。具体操作为,选用240目、320目或400目的粗水砂纸,一只手用砂纸的三角尖处和侧角处,顺着雕刻的刀向打磨;另一只手根据便于打磨的角度旋转作品的位置,可平放、倾斜、倒立,并刷除磨出的石粉,以便看清作品的线条。

(2)打磨

作品线条基本定型后,运用水砂纸从粗到细(1000目、1500目、2000目、2500目)依次沾水打磨。由于打磨工艺是“减法过程”,在不断重复中,细节难度会逐渐加大。因此,要多用湿毛巾擦去磨出的粉末,以便更清楚地观察到作品线条的变化。每一次打磨,都要将上一道粗砂纸的痕迹磨细,直到光洁无刮痕。

(3)揩光

作品打磨完成后,用清水洗净。待作品干后,选用12000目砂纸来回揩擦作品,直至石头滑润明澈。

5.上油、配底座、配包装盒

磨光结束后,就可以为作品上一层保护油,使作品石质更加温润、靓丽,充分展现石头的材质美与人物雕刻工艺巧的统一和谐的大美。最后加以底座的配置和包装盒的定制。

磨光,配底座,完成《如意祥云映日流》 老挝石 林晓东

凿坯

修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