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金属污染与海洋资源及生态环境研究

重金属污染与海洋资源及生态环境研究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有的国家发现在100海里之外的海域也受到镉的影响;铜的污染是通过煤的燃烧而排入海洋;全世界每年通过河流排入海洋的锌高达3.03×106t;砷的污染,目前在海洋虽然较小,但在污染区附近的污染程度十分严重,这是因为海洋生物一般对砷具有较强的富集力,所以对人类的危害也较大;铬的毒性与砷相似,海洋中铬主要来自工业污染,在制铬工业中,如果日处理10t原料,那么每年将排入海洋约有73~91 t。

重金属污染与海洋资源及生态环境研究

重金属在水体中一般不被微生物分解,只能发生生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分解和富集,重金属在水中通常呈化合物形式,也可以离子状态存在,但重金属的化合物在水体中溶解度很小,往往沉于水底。由于重金属离子带正电,因此在水中很容易被带负电的胶体颗粒所吸附。吸附重金属的胶体随水流向下游移动。但多数很快沉降。由于这些原因,大大限制了重金属在水中的扩散,使重金属主要集中于排污口下游一定范围内的底泥中。

重金属排入海洋的情况和数量各不相同,如汞主要来自工业废水、汞制剂农药的流失以及含汞废气的沉降。汞每年排入海洋约有1×104t;铅在太平洋沿岸表层水中浓度与30年前相比增加了10倍以上,每年排入海洋的铅约有1×104t;近年来海洋中镉的污染范围日益增大,特别在河口及海湾更为严重。近年有的国家发现在100海里之外的海域也受到镉的影响;铜的污染是通过煤的燃烧而排入海洋;全世界每年通过河流排入海洋的锌高达3.03×106t;砷的污染,目前在海洋虽然较小,但在污染区附近的污染程度十分严重,这是因为海洋生物一般对砷具有较强的富集力,所以对人类的危害也较大;铬的毒性与砷相似,海洋中铬主要来自工业污染,在制铬工业中,如果日处理10t原料,那么每年将排入海洋约有73~91 t。

1.汞污染的危害

海洋里的汞对鱼、贝危害很大,它们除了随污染了的浮游生物一起被鱼、贝摄食,也可以吸附在鱼鳃和贝的吸水管上,甚至还可以渗透鱼的表皮直到体内,而且鱼、贝对海水中的汞有很强的富集能力,有时体内的浓度比周围海水高出10万倍。汞一旦进入鱼、贝体内,使其皮肤、鳃和神经系统产生明显的变化,如游动迟缓,形态憔悴。

汞能影响海洋植物光合作用,甚至可使海洋植物死亡。例如,每升海水中含有0.9~6.0μg(1μg=0.001mg)的汞,浮游植物就会死亡。对于大型的海藻,如果海水中每升含汞100μg,4d后也会失去光合作用的能力。

海鸟、海兽体内含汞超过一定标准就不能上市,因为海鸟、海兽是以鱼为食的,鱼受汞危害,必然影响到海鸟、海兽。据有关资料记载,生存在荷兰沿海的海豹,肝中含汞高达225~765mg/kg。1970年美国一家公司准备向市场投放一种来自北太平洋的海熊肝,但因肝中含汞每公斤高达3~19mg,结果被禁止上市。

汞对人体危害更大,尤其是甲基汞,一旦进入人体,就几乎全被吸收,特别易在人体的肝、肾和脑里积累。据有关资料报道,因汞中毒死亡者,从其肝、肾、脑组织中检出含汞量比正常人高达几十倍至上百倍,这是因为甲基汞很容易与细胞中的硫氢基物质结合,使肝、肾受害,甲基汞还能损坏中枢神经,黏在脑细胞膜上,使细胞内的核糖、核酸减少,最后导致死亡。

2.镉和铅污染的危害(www.xing528.com)

镉一旦进入海洋,就会被海洋生物大量积累在体内,尤其是那些活动范围不大的鱼类和贝类。如德国基尔港的贻贝中含镉10~34mg/kg。海洋动物的内脏,镉含量更为惊人,如海獭的肾含镉高达500mg/kg,扇贝肝脏含镉量可高达2 000mg/kg。镉一旦进入人体后很难排出,能在骨骼中“沉淀”,因此它具有潜在的毒性作用。长期接触低浓度的镉化合物,就会出现倦怠乏力、头痛、头晕、神经质、鼻黏膜萎缩和溃疡、咳嗽、胃痛等症状。随后还会引起肺气肿、呼吸机能和肾功能衰退。慢性镉中毒会引起周身骨骼疼痛、骨质疏松或软化、肝脏损伤。

然而,铅的毒性虽然没有像汞、镉那样强烈,而且海洋中铅的增多也不会立刻产生明显的危害,但是铅会对海洋生态平衡起破坏作用,也可能使一些海产品不能为人类食用。有学者认为,鱼体内的铅有25%是毒性比较强的四乙基铅,为此许多国家已经禁止在汽油中添加四乙基铅。实践证实,铅对人体的毒害是累积性的,在体内主要沉淀在骨骼中,也有少量贮存在肝、肾、脑及其他脏器中,当血液中含铅量超过每毫升80μg时,就会引起中毒。铅还是一种潜在的泌尿系统致癌物质,因此,如果人们过多食用被铅污染的海产品,就难免遭受危害。

3.铜和锌污染的危害

如果每升海水中含0.1~10.0μg的铜,不但对海洋生物没有危害,反而有一定益处,因为微量的铜对动物的色素细胞的生长有作用,但铜的含量太高,就会产生危害,如每升海水中含有0.13mg的铜,牡蛎就会变成绿色,含量再高就会导致牡蛎死亡。

锌在海水中含量太高,也会引起牡蛎变绿。锌还会影响牡蛎幼体发育,1L海水中只要含有0.3mg的锌,牡蛎幼体的生长速度就有明显的减缓;当含量达0.5mg时,幼体发育就会停止甚至死亡。有些学者发现,含铜量高的海水,锌的含量也会较高,这样牡蛎变绿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因为铜和锌在一起对牡蛎的影响会比它们单独存在时的影响大得多。

海洋中铜、锌的污染,还会对鱼类产生有害影响,虽然轻微的污染不至于毒害鱼类,但却会把鱼逼到其他比较干净的水域,这样就必然导致污染海区鱼类减少,造成渔场荒废。如果污染比较严重,对于一些活动范围不大的鱼类会造成鱼鳃和皮肤的腐蚀,导致呼吸困难,最终也会死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