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星大如桃:古代天文观测达成巧合

星大如桃:古代天文观测达成巧合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一节我们将说明,在中国古代牵星术及阿拉伯牵星术、现代军事上的密位制中,1指的长度都是2厘米,可以推测,塞琉古王朝“31星天球坐标系统”的1指长度也应与此相仿,那么有687.9×2厘米=1 375.8厘米≈13.76米这个结果十分令人惊讶,它竟与中国古代尺寸体系的假想天球半径相当吻合。若按较晚近的1肘=24指,可求出1指=1.90厘米,于是有687.9×1.90厘米=1 307.01厘米≈13.1米这个结果竟与中国古代尺度体系的天球半径几乎完全重合。

星大如桃:古代天文观测达成巧合

本书开头我们就提到,文献中有欧洲人1590年航行在非洲西海岸时的太阳黑子记录,将太阳黑子的大小描述为“the size of a shilling”(如一先令币大)。对照中国古代记录中的黑子“大如钱”,可以推测,欧洲人的这个记录也是靠下意识的13米半径天球投影的参照得出的。

而且笔者发现,在国外,不光有这样的零星记录,竟然还有与中国古代尺度体系类似的目视观测体系。

公元前4世纪,古马其顿帝国向东扩张,成为东至印度河、西抵希腊的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不过很快又解体,其中的一部分成为“塞琉古帝国”,它由亚历山大大帝的部将塞琉古统治。这个塞琉古帝国极盛时以今天的叙利亚为中心,也包括今伊朗和亚美尼亚等在内。

据史料记载,塞琉古王朝时期的天文学家,使用着一种“31星天球坐标系统”。之所以叫“31星”,是因为这个系统选取了黄道附近的31颗恒星作为测量基准,有点类似中国古代的二十八宿。但重要的不在这儿,而是当时的天文学家使用这个系统时,记录天体位置不用度,而是用“肘尺”和“指”。

“肘尺”(cubit)和“指”(finger)是什么呢?是长度单位,这非常类似中国古代的“尺”和“寸”!而且它们的进位关系史书有明确记载,在塞琉古王朝前期,是1肘尺=30指,到后期,1肘尺=24指;而且它们与度的换算关系史料也有明确记载,为12指=1°。

这样,在这个系统中,如果按王朝前期肘尺与指的进位关系,1 肘尺=2°30′;若按王朝后期的进位关系,则是1 肘尺=2°。

既然这个系统是用长度来描述天体位置的,我们自然会推测,它也应该有一个较固定的假想参照天球。从“12指=1°”可以求出这个系统一周天(假想参照天球的周长)的“指”数为

360×12指=4 320指

从而求出这个假想天球的半径为

4 320指/2π=687.9指

从“肘尺”“指”的长度来源分析,“一肘尺”大约是人前臂的长度,“一指”大约是人手指的宽度。下一节我们将说明,在中国古代牵星术及阿拉伯牵星术、现代军事上的密位制中,1指的长度都是2厘米,可以推测,塞琉古王朝“31星天球坐标系统”的1指长度也应与此相仿,那么有

687.9×2厘米=1 375.8厘米≈13.76米

这个结果十分令人惊讶,它竟与中国古代尺寸体系的假想天球半径相当吻合。

这里“1指为2厘米”毕竟是我们的推测,我们还可以换一种算法。据学者研究,现代英制“码”是从“双cubit”(2肘尺)脱化而来,1码为91厘米,即(www.xing528.com)

2肘尺=91厘米

若按王朝前期的1肘尺=30指,可求出1指=1.52厘米,于是有

687.9×1.52厘米=1 045.6厘米≈10.5米

此天球半径比中国古代尺度体系的小一些。

若按较晚近的1肘=24指,可求出1指=1.90厘米,于是有

687.9×1.90厘米=1 307.01厘米≈13.1米

这个结果竟与中国古代尺度体系的天球半径几乎完全重合。由此可见,用长度“肘”和“指”作为天体测量单位的塞琉古王朝的“31星天球坐标系统”,可以说是一种与中国古代的“尺度体系”非常对等的目视估测体系。

当然,这个体系的记载零星稀少,仅存在了很短的时期,而且应用范围也很窄,远不如中国古代尺度体系的记载那样庞大、完善、历史一贯。但不管怎样,它的存在非常说明问题,说明人们目视观天的假想天球大小在古今中外是如出一辙的。这无法用“偶然的巧合”来解释,而更加证实了人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本能、心理习惯和生活经验在目视观天中的作用。

还可以找到一些其它零散的证据。例如,元朝的意大利侨民、航海家马可·波罗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中也提到以“cubit”为单位来度量北极星的高度。一次他从泉州乘中国官船护送阿鲁浑妃前往波斯,航行到印度西海岸时写道:

“自苏文答腊至此,今不能见之北极星,可在是处微见之。如欲见之,应在海中前行至少三十迈耳,约可在一古密高度上见之。”

记马里八儿篇:“在此国中,看见北极星更为清晰,可在水平面二古密见之。”

记“胡荼辣国”:“至是观北极星更审,盖其出现于约六古密之上也。”

“古密”即“cubit”,也可以译为“肘尺”。有学者通过对北极星高度分别为一古密、二古密、六古密的戈马利、马里八儿、胡荼辣等地的纬度考据,求出1古密=2°52′。这与前面塞琉古王朝系统1肘尺=2°30′(前期)或1肘尺=2°(后期)非常相近。可见,马可·波罗的以“古密”为单位的北极星出海高度也是用目视直接估测的,原理同中国古代的尺度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