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天文观测:星大如桃的目视尺度

古代天文观测:星大如桃的目视尺度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2.1古籍中用“大如×”记录的天象这类记录的特点,是在描述天象时,都用了“大如×”的语句。由此可见,“丈、尺、寸”式的记录,与“大如×”式的记录,二者之间是有关联的,可以放在一起共同探讨。总之,“大如×”类的记录,与“丈、尺、寸”记录一样,是同样的一个谜。用“大如×”比喻形状恐怕没有必要,因为这些东西都近似圆形。那么我们的先辈使用“大如×”类的记录,到底想要说明什么呢?

古代天文观测:星大如桃的目视尺度

查找典籍,除了上面例举的用“丈、尺、寸”记录天象的情况外,还有一类记录也引起了笔者的注意,比如:

北周武帝建德三年二月戊午“客星大如桃,青白色,出五车东南三尺所,渐东行,稍长二尺所。”(《隋书·天文志》)

宋孝宗乾道七年七月戊戌“星大如拳,急流向西北方,至浊没,有尾迹,照地如电。”(《宋史·天文志》)

清康熙九年正月二十八日“西方大星如车轮,坠地声如霹雳,数刻方止。”(《海盐县志补遗》)

西汉河平元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汉书·五行志》)

北宋景德三年“有巨星见于天氐之西,光芒如金圆,无有识者。春官正周克明言,按天文录荆州占,其星名周伯。”(《说郛·玉堂清话》)

明隆庆六年十月初三“夜,客星见东北方,如弹丸,出阁道旁壁宿度,渐微芒有光,历十九日,壬申夜,其星赤黄色,大如盏,光芒四出。”(《明神宗实录》)

金太祖天辅二年春,天空“北方有赤色,大三四围,长二三丈,索索如树。”(《大金国志·太祖纪》)

图1.2.1 古籍中用“大如×”记录的天象

这类记录的特点,是在描述天象时,都用了“大如×”(或相当于“大如×”)的语句。仔细分析这些记录,很容易就体悟出,这都是在描述天体或天体现象的“大小”,其参照物选用的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桃”“拳”“车轮”“钱”等。这是一种以物来作比,说明对象大小的方法。

可以看出,这种记录与“丈、尺、寸”式的记录是相通的,因为“大小”也就包含了“尺寸”含义,而且这些记录里,两种方式经常同时出现,如上例中的“客星大如桃……出五车东南三尺所,渐东行,稍长二尺所”,“大三四围,长二三丈”(“一围”古代指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合围的圆周长),都是同时使用了“长度”和“大如×”的提法,前节第3条引文也同时出现“大如拳”。由此可见,“丈、尺、寸”式的记录,与“大如×”式的记录,二者之间是有关联的,可以放在一起共同探讨。(www.xing528.com)

我们再看一个有趣的例子。佛教典籍《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是日本遣唐使、天台宗三祖圆仁入唐求法9年中所写的日记,其卷三有这样一段描述:

“初夜,台东隔一谷,岭上空中见有圣灯一盏,众人同见而礼拜。其灯光初大如笠许,后渐大如小屋。大众至心高声唱大圣号。更有一盏灯,近谷现,亦初如笠,向后渐大。两灯相去,远望十丈许。灯光焰然,直至半夜,没而不现矣。”

前面引用的例子都是天象,而这段记载的并不是天象,只是发生在天空,离观察者较近的一种灯光(圣灯)现象而已。奇怪的是目击者描述它们时,用的语句与前面天象记录的描述非常相似,这盏灯先是“大如笠”,后来变得“大如小屋”,而且又出现一盏类似的灯,两灯相去“十丈许”。尤其引人注意的是,这样的描述在古籍中也是非常多的,这说明古人的这种描述并不专门用于天文记录,只要是发生在天空的现象,都可以这样记录。

无论是“丈、尺、寸”式的记录,还是“大如×”式的记录,查看典籍,在古代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也都能找到。这不足为奇,因为这些国家都属于汉字文化圈,但奇怪的是,古代西方偶尔也能找到类似的记录,如徐振韬在其《中国古代太阳黑子研究与现代应用》一书中,曾引用过西方资料中航海家1590年航行到非洲西海岸时记录的一段话:

“第7天,在太阳落下时,我们看到了太阳上的一个大黑斑。第8天日出日落时又都看到了,那黑斑看上去大约是一先令币大(about the size of a shilling)。”

这简直是前引《汉书》中“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的翻版!这使我们的视野又加宽了,原来这种记录不但古代中国有,外国也有。另外,我们还能找到一些现代的例子,比如有一本名为《地光》的科普书,记述了1975年海城地震前一则地光的目击案例:

“古城子公社周素琴反映:大震前十分钟左右,见西南方向(岗坡岭、石家窝堡)有一个锅盖大小的火球,似烧红的火炭,由地面上升,周围被照耀得一片通红。”

这与前文引用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的记载类似,也是对“天空现象”的描述,目击者把火球描述为“锅盖大小”。看来,不光古人,有时现代人竟也会这样描述天空现象,不能不让人深感意外,感觉此问题确实有深入探究的必要。

总之,“大如×”类的记录,与“丈、尺、寸”记录一样,是同样的一个谜。而且,这种表述方法从汉朝就开始出现,历朝不断,在史书上也是触目皆是,它们与“丈、尺、寸”记录并列而立,成了中国古代天象记录的一大特色。

现代有些学者在史书中读到“大如×”类的记录时,认为这种描述方式是一种形状比喻,比如有人就说“史言如枣如李,如卵如桃者,书其形状也”。用“大如×”比喻形状恐怕没有必要,因为这些东西都近似圆形。因此,过去多数学者提到“大如×”这类记录时,都小心地绕开,偶尔有试图深入分析的,也多局限于对个别案例进行望文生义式的发挥。

那么我们的先辈(似乎也包括别的民族甚至现代人)使用“大如×”类的记录,到底想要说明什么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