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朝淳熙年间的皇位继承:太子请辞与宋光宗登位

宋朝淳熙年间的皇位继承:太子请辞与宋光宗登位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淳熙十四年十月,高宗去世,孝宗“号恸擗踊,逾二日不进膳”。杨万里分别给太子和孝宗上疏,指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惟其无二王,故合万姓百官而宗一人”。他要求太子坚决请辞,并请求孝宗收回成命。淳熙十五年十一月,丞相周必大请求辞职,孝宗谕曰:“朕比年病倦,欲传位太子,卿须少留。”宪圣太后遂趁孝宗拜见时劝道:“官家也好早取乐,放下与儿曹。”淳熙十六年二月二日,孝宗举行内禅,传位于赵惇,是为宋光宗。

宋朝淳熙年间的皇位继承:太子请辞与宋光宗登位

淳熙十四年(1187)十月,高宗去世,孝宗“号恸擗踊,逾二日不进膳”。哀毁之余,孝宗作出为高宗守孝三年的决定。自汉代以来,皇帝守孝便形成以日易月的惯例,孝宗的决定引起朝臣的反对。大臣们除了担心孝宗“圣孝过哀”以外,还有出于实际的考虑,守孝三年必然会妨碍朝廷日常政务的运行。然而孝宗却已有了妥善的安排,十一月初二,孝宗下诏皇太子赵惇参决政务。

“太子参决”完全是孝宗个人的决定,以内降手诏的方式颁出,它所带来的震动,甚至远远超过“三年之丧”。手诏中提到唐贞观九年(635)承乾太子参决庶政和天禧四年太子(即宋仁宗)参议政事的先例,但李承乾最后以罪被废,天禧之事也几乎酿成大变,因此礼部官员回奏:“昨日降诏,用贞观、天禧事,皆非所宜,外议甚汹汹。”杨万里分别给太子和孝宗上疏,指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惟其无二王,故合万姓百官而宗一人”。圣上在位而又有太子监国,近于二王并存,自古及今,未有天下之心宗父子二人而不危者。“盖天下之心宗乎二人,则向背之心生;向背之心生,则彼此之党立;彼此之党立,则谗间之言必起;谗间之言起,则父子之隙必开。开者不可复合,隙者不可复全,此古今之大忧也。”他要求太子坚决请辞,并请求孝宗收回成命。

杨万里无疑是富有先见之明的,日后形势的发展,完全印证了他的判断。但在当时,他的上书并没有改变孝宗的想法,孝宗甚至已经准备将皇位禅让给赵惇。淳熙十五年(1188)十一月,丞相周必大请求辞职,孝宗谕曰:“朕比年病倦,欲传位太子,卿须少留。”他命陈康伯后人将家藏的高宗内禅御札献上,令周必大据以讨论典礼。淳熙十六年(1189)正月,宰执奏事,孝宗告知诸人欲传位给太子,退就休养,为高宗持服。知枢密院事黄洽提醒道:“皇太子能当大任,但李氏不足以母仪天下,陛下应深思熟虑。”(www.xing528.com)

孝宗之所以急于传位于太子,除了自己倦勤的原因外,也受到来自宪圣太后的压力。赵惇自进位东宫后,日夜盼望早日即位。他曾请人扶乩,占卜即位日期,急迫之情溢于言表。他更大胆直接向孝宗暗示自己年龄已长,试探内禅的可能性,奏禀:“有赠臣以乌髭药者,臣未敢用。”孝宗道:“正欲示老成于天下,何以此为?”在参决庶政的一年中,光宗更是迫不及待,他想要孝宗尽早禅位,却不便直接提及,于是频繁在宫中宴请太后。太后问左右近侍:“大哥屡排当,何故?”旁边有人回答:“意娘娘为趣上耳。”宪圣太后遂趁孝宗拜见时劝道:“官家也好早取乐,放下与儿曹。”孝宗回答:“臣久欲尔,但孩儿尚小,未经历,故不能即与之。不尔,则自快活多时矣。”太后转告赵惇,赵惇不悦道:“臣发已白,尚以为童,则罪过翁翁。”意指高宗在盛年时就传位给孝宗。《四朝闻见录》载:“及内禅光皇,实宪圣所命。”据此,在孝宗传位给光宗的过程中,宪圣太后最后还是发挥了关键作用。淳熙十六年二月二日,孝宗举行内禅,传位于赵惇,是为宋光宗。孝宗退居重华宫,号太上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