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皇位继承与宫廷赌场

中华传统文化:皇位继承与宫廷赌场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嫡长子继承制是从周成王、周公旦时开始的,这是在充分汲取了传弟、传侄、传其他诸子的历史教训后确立的王(皇)位继承制度。从战国以后,中国历代皇帝基本上沿袭这一继承制度。晋惠帝基本上是个白痴,但因其为嫡长子,皇位照样由他来继承。宫廷是一个大赌场,而皇嗣继承又

中华传统文化:皇位继承与宫廷赌场

中国在史前时期,“王”位继承大概实行的是传贤制,如传说中的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从夏代开始,这种传贤禅让制度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世袭制。据文献记载和近年来学者关于甲骨文的研究成果,夏商两代的王位继承有传给弟、传给子、传给侄等形式,商代的继统法以“兄终弟及”为主,但从康丁至帝辛四世,均为子继父位,不再实行“兄终弟及”。周之先人古公亶父有子三人,但传位于排行老三的季历,说明这时周人虽实行子继父位,但并未明确必须传给长子。

嫡长子继承制是从周成王、周公旦时开始的,这是在充分汲取了传弟、传侄、传其他诸子的历史教训后确立的王(皇)位继承制度。从战国以后,中国历代皇帝基本上沿袭这一继承制度。这一制度的内容是:在帝王众多的妻妾中,要按照宗法等级制度的原则确立一个正妻,即皇后,称为“嫡”,其余的嫔妃统称为“庶”,庶妻中也有贵贱之分,但皇位必须由嫡妻即皇后所生的长子来继承,至于这个嫡长子贤能与否,不在考虑之内。如嫡长子早死,有子即立其子,无子再由嫡次子顺序继承。若皇后无子,才考虑庶生的皇子们,但原则是看谁的生母身份高贵就立谁,至于他是否在诸皇子中年龄最长,则不在考虑之内。这一制度用《公羊传》隐公元年中的话概括,就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以上原则基本上贯穿了战国以后中国的封建社会,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略有变化。如《唐律》规定:“嫡妻年五十以上无子者,得立庶以长,不以长者亦如之。”《唐律疏议》云:如嫡长子去世,则“立嫡孙,无嫡孙,以次立嫡子同母弟。无母弟立庶子,无庶子立嫡孙同母弟。无母弟立庶孙。曾玄以下准此”。

嫡长子继承制是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皇位继统的通则,在这一制度下,无论皇嫡长子个人的情况如何,都可以得到皇位,有时连至高无上的皇帝在此通则下也束手无策。汉高祖刘邦欲废嫡长子刘盈,立戚夫人所生庶子赵王如意为太子来继承皇位,结果受到叔孙通、周昌、张良等众大臣的激烈抵制,刘邦只好认输,召来爱妃戚姬,无可奈何地说:“我欲易之……难动矣。”晋惠帝基本上是个白痴,但因其为嫡长子,皇位照样由他来继承。

皇帝的嫡长子史称皇太子,又有皇储、储贰、储君、君嗣、殿下、世子、东宫等称谓。皇太子的废立,绝对是封建王朝的一件大事。皇帝关注它,是因为太子是他执掌江山的继承人;臣僚们关注它,是因为他们的困顿显达,系于新主人一身;后妃外戚关注它,是因为他们与太子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因而历代王朝围绕着废立太子演出一幕幕悲喜交结、复杂激烈、有时甚至是血腥残酷的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在废太子承乾后,欲立文德皇后所生第三子魏王泰,遭到重臣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的反对,只好以长幼之序立晋王李治为太子;后来李世民又欲废李治而立吴王李恪为太子,再次遭到长孙无忌等人的谏阻。为了保证太子的顺利即位,诸多帝王挖空心思,绞尽脑汁,汉武帝托孤霍光刘备托孤诸葛亮,顺治托孤索尼鳌拜等人,咸丰托孤端华、肃顺等重臣,而朱元璋则不惜杀戮功臣以使太子登基。南朝宋文帝考虑到太子刘劭的几个弟弟势力强盛,唯恐皇位继承中酿出流血事件,于是加强太子的侍卫,使其兵力近乎皇帝禁军,结果这个太子刘劭发动兵变,反过来把苦心培植他的老父亲杀死。

围绕皇嗣问题,不仅皇帝煞费苦心,朝野权臣商贾也挖空心思,处心积虑。秦昭王太子安国君有20多个儿子,夏姬所生的子楚从小就被选送到赵国作人质,阳翟大贾吕不韦认为子楚“奇货可居”,便尽倾家资,投血本打通关节扶植子楚,并把与自己有了身孕的爱妾奉送给子楚。子楚立为太子后,随即继承王位,以吕不韦为相,封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有史书记载,子楚的太子嬴政实际上是吕不韦之子,后来继承王位,是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秦始皇。秦始皇去世后,宦官赵高勾结丞相李斯在皇位继承上大做手脚,擅改诏书,赐死太子扶苏,立秦始皇第十八子胡亥为太子并继承皇位,赵高则自为丞相,手握实权,飞扬跋扈,竟然敢在皇帝面前“指鹿为马”。(www.xing528.com)

东汉顺帝时大将梁冀,在顺帝和继位的皇太子刘炳相继去世后,一手遮天,在皇室远支中选择年仅8岁的刘缵为帝,刘缵因说梁冀是“跋扈将军”,不久便被毒死,随后梁冀又独断专行,立刘志为帝。曹魏时期,魏文帝曹丕死后,司马懿受托孤之命匡扶魏室,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把持朝政。司马懿死后,司马师兄弟立年仅13岁的曹丕长孙曹髦为帝,司马师短命,死后由其弟司马昭总揽大权,他不断铲除异己,且专横跋扈,篡位野心日益显露,所以做“傀儡”的魏帝曹髦气愤地对大臣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曹髦策划除掉司马昭,结果事情败露,反被司马昭杀死。延至司马炎,迁魏鼎于晋,曹魏的帝王宝座终由司马氏取而代之。北魏时期,中常侍宗爱先致太子拓跋晃忧病而死,又于公元452年刺杀太武帝拓跋焘,然后勾结诸臣秘不发丧,既不立秦王,也不立皇孙,却将与己关系甚密的南安王秘密接入宫内,拥立为帝。唐朝后期此类情况更是接二连三,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均系宦官或权臣拥立。其他朝代,这种情形亦屡见不鲜。

对于皇嗣关注的程度,后宫中的嫔妃们绝不亚于皇帝或权臣。刘邦的皇后吕雉,先是苦心扶植刘盈继位,而后又立不满10岁的孙子刘恭为帝,随后又毒死刘恭,另立刘弘为帝,自己临朝称制。汉章帝的窦后自己不会生养,却嫉妒后宫的其他贵人妃子,狠毒地先后逼死宋贵人和梁贵人,并收养梁贵人所生之子刘肇,立为皇太子,自己被尊为太后。汉安帝的阎皇后自己生不出儿子,却嫉恨生子的李宫人,她心狠手辣药死李宫人,将太子刘保贬为济阴王,安帝死后,阎后假造遗诏,立刘懿为帝。明万历皇帝的郑贵妃更是丧心病狂,万历皇后不育,众嫔妃生下长子常洛、次子常溆、三子常洵,常溆幼殇,郑贵妃欲立己出之子常洵为太子,但未能得逞,于是绞尽脑汁,接二连三制造事端,著名的“梃击案”和“红丸案”就是她一手导演。清太宗的孝庄文皇后为使自己16岁的儿子福临继承皇位,拉拢欲争皇位的多尔衮以抗衡皇长子豪格,她私下与多尔衮交易,借其势力扶福临登位,而由多尔衮摄政,福临登基后,改元顺治,后来孝庄文皇后又扶立孙子玄烨继位,是为康熙皇帝。至于清末光绪宣统二帝登基,则纯属慈禧太后一手包办。

宫廷是一个大赌场,而皇嗣继承又是倍受权臣、后妃、外戚、宦官重视的一盘赌局。在中国历史上,往往在帝王临终到太子即位之初这段时间,各类“赌徒”纷纷亮相,阴谋诡计频频出笼;巧取豪夺,机关算尽;勾心斗角,朝野不宁;刀光剑影,祸乱叠起。秦之“胡亥诈立”、汉之“巫蛊之患”、魏之“同根相煎”、晋之“八王之乱”、隋之“杨广杀父”、唐之“玄武门之变”、宋之“烛影斧声”、元之“三帝之立”、明之“靖难之役”……史不绝书。

从周初到清初,嫡长子继承一直是公开建储,预先册立。雍正以非法手段登上皇位后,认识到也切身体会到公开预立嫡长子的弊害,于是实行秘密建储的方法,即皇帝生前不公开宣布册立哪一位皇子,而是将秘密亲书准备册立皇太子的御书,封藏匣内,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等皇帝临终或死后,由众重臣一起启封,宣布密旨。雍正第四子乾隆,乾隆第十五子嘉庆,嘉庆次子道光,道光第四子咸丰均是依照此法登基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