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春秋》书法与中华传统文化

《春秋》书法与中华传统文化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杜甫诗号为诗史者,除了“诗是吾家事”之外,其中自有《春秋》书法之薪传在焉。关键词:杜甫诗史;比事属辞;叙事传统;《春秋》书法;抒情传统称杜甫诗为“诗史”,首见于晚唐孟啓(启)[1]《本事诗》。[7]由此观之,杜甫“诗史”,与《春秋》书法关系之密切可以想见。

《春秋》书法与中华传统文化

张高评

摘 要:杜甫三十岁时,曾作《祭远祖当阳君文》,称远祖杜预:“《春秋》主解,稿隶躬亲。呜呼笔迹,流宕何人?”当下许诺“不敢忘本,不敢违仁”。晚唐孟啓《本事诗》称杜甫逢安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称:“《春秋》推见至隐”。可见杜甫诗号为诗史者,除了“诗是吾家事”之外,其中自有《春秋》书法之薪传在焉。清章学诚《上大司马论文》称:“叙事实出史学,其源本于《春秋》比事属辞。”今选择杜甫诗叙事歌行,关注其善陈时事之特质,持属辞比事之《春秋》教,考察其中推见至隐之书法,就杜甫诗史与属辞比事之叙事传统,分三项考察之:一、属辞比事,笔削显义;二、据事直书,美恶自见;三、微婉显晦,推见至隐。援举杜诗相关作品,参考清人杜诗说解,借以探索杜甫诗之叙事传统。夫然后知抒情传统之外,叙事传统也者,尤为中国文学源远流长之重要特色。

关键词:杜甫诗史;比事属辞;叙事传统;《春秋》书法;抒情传统

称杜甫诗为“诗史”,首见于晚唐孟啓(启)[1]《本事诗》。至宋代,学习杜诗、宗法杜诗之风盛行;加以《春秋》学复兴,史学空前繁荣,于是诗话、笔记、序跋、文集持“诗史”论述杜甫诗者,十分繁多。宋代诗话笔记所论“诗史”,涉及层面大概有三:曰诗补史阙,曰褒贬资鉴,曰史笔森严。[2]“杜工部似司马迁”之命题,则又涵盖“于序事中寓论断”之课题。[3]要之,多可供参考触发。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当循究其本初,复按孟啓《本事诗》之论述,当有助于推寻“诗史”之原始。(www.xing528.com)

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4]

据此看来,遭逢安史之乱,为杜甫诗史之创作背景与时间;流离陇蜀,则为诗史创作之空间与语境;“推见至隐”四字,则为诗史体现世局离乱之表现手法。其中,“推见至隐”四字,最为理解诗史之关键术语。《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太史公曰”:“《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以之显”。[5]可见“推见至隐”为《春秋》书法之一,《史记》早有明示。若推溯原始,实即《左传》成公十四年《春秋》五例所谓“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之曲笔讳书。[6]南宋杨万里《诚斋诗话》曾引述《春秋》五例,以论证“《诗》与《春秋》纪事之妙”(详下)。钱锺书《管锥编》,亦据“微婉显晦”之《春秋》书法,阐发“《春秋》书法遂成史家楷模”,“言史笔几与言诗笔莫辩”。[7]由此观之,杜甫“诗史”,与《春秋》书法关系之密切可以想见。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称:“《传》或先经以始事,或后经以终义,或依经以辩理,或错经以合异,随义而发。”[8]《左传》以先经、后经、依经、错经之历史叙事,诠释孔子《春秋》经。杜甫新乐府之“诗史”叙事,绍述其祖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之历史叙事,薪传《左传》揭示之“《春秋》五例”,发扬孔子《春秋》借其事、凭其文,以寓寄微辞隐义之书法义法。于是所谓“诗史”者也,既有史法、书法,更寓含比兴寄托之诗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