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继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让孩子自信骄傲!

继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让孩子自信骄傲!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哪些文化又属于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辉煌而灿烂,优秀而深远,我们虽不能让孩子一一去继承和发扬光大,但至少也要让他们去知晓、去弘扬。文化,是一个人民族认同的根本,我们需让每一个孩子都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而感到自信和骄傲。倡议老师、家长加入到发扬传统文化的行动中。要传播和发扬好中华传统文化,就必须让传统文化进入校园、进课堂,进青少年生活,必须使其成为学校的常态化工作之一。

继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让孩子自信骄傲!

浩瀚如烟,那一首首悠悠扬扬的古曲,不知撩动了多少人的心弦;佳期如梦,那一阕阕仄仄平平的诗词,不知动容了多少人的回忆;行云流水,那一幅幅苍苍茫茫的字画,不知惊艳了多少人的时光……凝眸望远,那巍峨群山,滚滚流水,不知蕴藏着多少中华文明。

泱泱中国,古老而文明;滔滔文化,博大而精深。 五千年来,不知有多少优秀文化汇聚中华大地,闪耀世界,我们总以为金银值钱,殊不知文化才是我们的无价之宝。 互联网来了,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却不见了,不是满大街的现代文明容不下传统文化,只是我们的眼光只会向前……钱钟书先生不知倡议过多少次,王国维大师也不知提过多少回,人之根本,树之种粒,文化,丢不得,中华文化,更丢不得!

提到中华传统文化,我们的脑海里或许是诗、词、歌、赋的唯美,或许是琴、棋、书、画的意境;或许是笔、墨、纸、砚的壮观;也或许是儒、道、佛、法的思考……可到底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 哪些文化又属于中华传统文化? 我们每个人似乎都很熟悉,也都能说上一二,可话到嘴边又似乎难以开口,不是不愿说,只是因为只言片语,知之甚微。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其实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大概释义是:中华文明不断演化而逐渐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居住在中国领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先祖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这段文字有点长,但如果我们仔细品读就会发现我们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古文汉字、诗词曲赋、字画书法戏剧曲艺武术杂技、古乐器具、对联灯谜等是传统文化;孔孟的“儒家”、老庄的“道家”、韩非子的“法家”、墨子的“墨家”等思想是传统文化;传统节日天干地支、二十四气节、传统历法宗法等是传统文化,以及各个民族的风俗、各个地域的乡土人情、方言等等都也可以是我们的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辉煌而灿烂,优秀而深远,我们虽不能让孩子一一去继承和发扬光大,但至少也要让他们去知晓、去弘扬。文化,是一个人民族认同的根本,我们需让每一个孩子都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而感到自信和骄傲。

互联网的发展,让信息的传播变得异常简单和迅速,但这样的发展,却并没有带来传统文化的巨大传播。 虽然教育主管部门和一些主流媒体一直在提倡和传播传统文化,虽然我们的很多学校和部分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加强青少年传统文化的教育,虽然整个社会也在一直关注青少年传统文化的发展,可是在我看来,这些还远远不够,很多时候还只是停留在喊口号和形式上,我们必须实打实地去落实,切切实实地做一些事,让中华传统文化得以传播、继承和发扬。 毕竟在互联网时代下,各种外来文化充斥和游走在青少年的思想中,我们必须加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让传统文化可以走进青少年的生活,走进青少年的心里,并发自内心地热爱中华传统文化,有文化自信的同时,就会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随着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关注,近些年来我们也看到了一些非常好的现象。 我们的很多主流媒体和电视台上多了一些有关传统文化的节目,比如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舌尖上的中国》等等,各个卫视的播出的节目,如《中华好诗词》《伶人王中王》《中国民歌大会》等等,这都是些非常不错的节目, 对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些好节目的出现,是国家和社会的重视传统文化,意在引起广大国民和老师、家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也在告诉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加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让其真正根植于心。

倡议老师、家长加入到发扬传统文化的行动中。 尽管有很多学校、老师以及家长的观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上,只抓学习成绩,更别提什么传统文化教育。 更有甚者,堂而皇之地以应试考试为盾牌,振振有词:“我们的文化课都上不过来, 还哪有时间开设其他传统文化的课……”“我们的孩子要考大学、要考高分,哪里还有时间顾忌什么传统文化……”“多会一些古诗词能有啥用,高考又不会考,还不如多做几道题……”是的,文化课很重要;是的,高考也很重要;是的,目前我们掌握和了解的一些传统文化知识高考是不考,那么,等孩子长大了呢? 等孩子考上大学了呢? 难道就为了学习成绩,我们就要放弃传统文化教育? 人生中记忆最好的时期是在青少年时期,很多习惯养成在青少年时期,很多思想和观念的形成也在青少年时期,倘若我们错过了这段最关键的时期, 孩子们以后还会有多少精力愿意分给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我们的后代又拿什么东西给他们的孩子去传承?如果一个人连自己国家最起码的文化都不知道,他是不配生活在这个国度的;一个拥有再多知识和本领的人,倘若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不认同,都不热爱,是根本没有立足之地的,是耻辱的,没有灵魂的,就如同树没有了根,只有腐烂的躯干。

要传播和发扬好中华传统文化,就必须让传统文化进入校园、进课堂,进青少年生活,必须使其成为学校的常态化工作之一。 一是利用上课或者课余时间,尽可能多地给孩子们讲一些有关传统文化的知识;二是利用活动课时间, 要尽可能多地组织和开展形式多样的有关传统文化的活动;三是做课程改革,开设书法课、国学课、礼仪课等传统文化课程。 这些不仅可以帮助青少年更好地去了解和学习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增长他们的见识之余,还可以增强他们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认同和自信。(www.xing528.com)

“第八号教室”一直致力于孩子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培育,曾多次组织开展过和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 比如高一上学期就组织开展过以“汉文化”为主题的团队活动,让孩子们在了解“汉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外,还可以通过“汉文化”了解一段历史。 看到“汉文化”这个标题,很多孩子起初还有些不以为意,心不在焉,可当一段段文字、一幅幅画面呈现在眼前时,不由瞪大了眼睛,一个个看得目不转睛。 那种眼神里迸发的光芒和好奇心,真的是很少能见到了的。

在平常的班会课和课余时间, 我尽可能地把自己知道和学到的一些传统文化讲给我的学生,并和他们一起分享、一起讨论。 现在社会虽然发达,但有些文化是断然不能遗忘和丢弃的。 比如我会给孩子们看有关《道德经》相关的书籍,并以此去了解古代圣贤们的思想智慧;比如请相关的老师讲一些秦腔信天游、花儿等的来历和唱法;比如请老师讲有关固原的历史发展和风俗文化,何时为“大原”“高平”,何时又称“萧关”,“原州”以及固原话里的“挑担”“姑舅”等到底是什么意思……

中华文化真的绚丽而多彩,我希望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在“第八号教室”流传并发扬下去。

其实,我们的家长也可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增加一些传统文化的教育。 比如让孩子多练习书法,既可以修身养性,还可以帮助孩子写好字。 俗话说“见字如面”,当别人看到孩子能写一副好字的时候,自然也会觉得我们的孩子气质非凡;比如让孩子适当参加一些“国学班”的兴趣课程,增强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比如带孩子多参加一些“传统文化节”“文化长廊”展等活动,从实际生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再比如可以陪孩子一起阅读一些中国古代经典文集,在一句句至理名言中探索中华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如《古文观止》《增广贤文》《广陵散记》《资治通鉴》《十三经》《唐诗宋词》以及四书五经等,既可以增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还可以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家长的视界往往决定了孩子的视界,家长的动作也往往映射了孩子的表现。 我们能做得到的,孩子其实也可以做得到,就看我们的老师、家长愿不愿意多花心思、多花时间。 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扬,不光在于青少年,也在于我们每一个人。 文化自信,不是挂在嘴边的溜须拍马,更不是写在纸上的应付检查,我们要求孩子热爱中华文化,其实我们教育者更应身先士卒,示以垂范。 传统文化是孩子们需要了解、传承和发展,也离不开我们老师、家长的传承和发展!

曾记否? 草、行、楷、隶的笔情与墨趣;曾记否,唐诗、宋词的豪迈与磅礴;曾记否? 礼、义、仁、智、信的意蕴与内涵;曾记否……

古书泛黄,旧梦悠长,听古曲萧萧,看香烟缕缕,悠长了,几千年的缠绵与彷徨!

文化与我,与你,与他,于每一代中华儿女!

莫失,莫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