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顺治帝六岁登极,福临继承皇位,故宫疑案揭秘

顺治帝六岁登极,福临继承皇位,故宫疑案揭秘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顺治帝六岁登极,是清代历史上第一位少年天子。在各种力量斗争中,年仅六岁的皇九子福临居然继承皇位。祖、父二十八年奋争未能实现的迁都燕京的愿望,七岁的福临却实现了。多尔衮是顺治帝的亲人,因为他是顺治帝的皇叔父;多尔衮是顺治帝的恩人,因为他帮助顺治帝登上皇位、稳定政局,并迁都北京、统一中原。二月,追论多尔衮十大罪状,籍其家产、削其封典、撤其庙享、诛其党羽。

顺治帝六岁登极,福临继承皇位,故宫疑案揭秘

顺治帝六岁登极,是清代历史上第一位少年天子。从此,在清代史、满洲史上开了一个幼童继承皇位的先例。其后,有八岁的康熙、六岁的同治、四岁的光绪和三岁的宣统继承皇位。在清入关后十位皇帝中幼帝竟占了五位,其影响可谓至深至远!幼童继位,必有摄政。《清史稿•诸王传》曰:“以摄政始,以摄政终。”特别是清朝最后的半个世纪,由一位太后连续控制三位儿童皇帝——同治帝、光绪帝、宣统帝,来统治西方列强觊觎下的中国,成为一段悲痛的历史。

顺治这个年号:顺,意顺利;治,意治理。就是“顺利治国,华夏一统”的意思。少年福临的命运,真和他的名字一样:“福”从天上降“临”。为什么这样说呢?

第一,父死子继,皇位从天而降。崇德八年(1643年)清太宗皇太极突然逝世,引出了激烈的皇位之争。在各种力量斗争中,年仅六岁的皇九子福临居然继承皇位。

第二,迁鼎燕京,机会从天而降。清顺治元年即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军攻陷燕京。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今景山)自缢而死,大明皇朝灭亡。清摄政睿亲王多尔衮在吴三桂引领下进入山海关,获得山海关大捷。五月初二日,多尔衮率领清军进入北京城,在武英殿御政,实现了清太宗皇太极的遗愿:“若得北京,当即徙都,以图进取。”年方七岁的顺治帝,自然采纳多尔衮迁都北京的意见。同年十月初一日,顺治帝在皇极门(今太和门)举行大典,颁诏天下,定鼎燕京。祖、父二十八年奋争未能实现的迁都燕京的愿望,七岁的福临却实现了。他在多尔衮的辅佐下,“入关定鼎,奄宅区夏”。所以,福临身后得到的庙号是“世祖”,而他的父亲皇太极的庙号仅是“太宗”。

第三,亲掌朝纲,权柄从天而降。顺治七年(1650年)摄政睿亲王多尔衮突然逝世,年仅三十九岁,使顺治皇帝很快便得以亲政。试想,如果多尔衮活到康熙帝的年龄,还有三十年的时间。那么,顺治帝的政治生涯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实在难以预料。

福临六岁时戏剧性地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在这个舞台上活动了十八年。在这十八年中,他做了七年傀儡,其间主要是摄政王多尔衮在发号施令;后十一年才逐步实现乾纲独断,当上主角。顺治朝的十八年:剃发、易服、圈地、占房、投充、逋逃,是其“六大弊政”;而“六大功绩”是:定鼎北京,保护故宫;攻占南京,统一中原;废除三饷,兴利除弊;亲善蒙古,治理西藏;惩治贪官,整顿吏治;崇文兴教,倾心汉化。历史学家对顺治朝历史的评价,可谓是亦褒亦贬、毁誉参半。

■ 顺治帝朝服像

福临生在帝王之家,祖父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父亲是清太宗皇太极,儿子是后来的康熙大帝。可以说,他的人生虽然短暂,但享受到的人世间的幸福和荣誉却非常丰厚。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确是有福之人。但是,顺治帝有喜也有悲。为什么说他有悲呢?

第一,未受系统全面的儒家教育。(www.xing528.com)

这里有一段故事。顺治帝曾经把读过的一些书拿给高僧木陈忞看,说:“朕极不幸,五岁时先太宗早已晏驾,皇太后生朕一身,又极娇养,无人教训,坐此失学。年至十四, 九王薨,方始亲政,阅诸臣章奏,茫然不解。由是发愤读书,每晨牌至午,理军国大事外,即读至晚,然顽心尚在,多不能记。逮五更起读,天宇空明,始能背诵。计前后诸书,读了九年,曾经呕血。从老和尚来后,始不苦读,今唯广览而已。”(木陈忞《北游集》)经过苦学,顺治帝完全不同于他的父亲皇太极和祖父努尔哈赤,而熟读经史子集,通略儒释真谛,而且诗、书、画、文都好。顺治帝的指画颇具造诣,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顺治帝的画,笔墨清简,神韵溢彩。

■ 顺治帝绘《墨竹图》

第二,少年即位承受巨大的压力

少年福临承受了太多的责任、期望和压力。他很少享受到普通人家孩子的快乐和轻松。重压之下,必有反弹。这一点,从他对叔父摄政王多尔衮的报复可以看出。多尔衮是顺治帝的亲人,因为他是顺治帝的皇叔父;多尔衮是顺治帝的恩人,因为他帮助顺治帝登上皇位、稳定政局,并迁都北京、统一中原。顺治帝能当上皇帝,多尔衮起了重大的作用。顺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多尔衮死在塞外喀喇城。第二年正月,顺治帝亲政。二月,追论多尔衮十大罪状,籍其家产、削其封典、撤其庙享、诛其党羽。传教士卫匡国《鞑靼战纪》载述:多尔衮死后被毁挖坟墓,掘出尸体,用棍子打,以鞭子抽,砍掉脑袋,暴尸示众。这显示出顺治帝对多尔衮的切齿之恨。

第三,同母后的关系不太协调。福临甚至可能同太后有冲突:一是,母后管儿读书过严,顺治帝幼年贪玩,这是家庭中的常理。二是,母后将自己的侄女许给顺治帝做皇后,小皇后出身蒙古科尔沁贵族,从小娇生惯养,姑母是皇太后、姑奶奶也是皇太后,小两口经常发生口角。顺治帝废掉了皇后,又立一位科尔沁贝勒的女儿,顺治帝还是不喜欢。三是,顺治帝宠爱董鄂妃,遭到母后反对。四是,顺治帝要出家当和尚,更是受到母后斥责。五是,母后同多尔衮的关系问题,传言很多,让他难堪。六是,乳母李氏病死,令他伤心难过,曾写下动情文字,全文引录如下:

乳母李氏,当朕诞毓之年,入宫抚哺,尽心奉侍,进食必饥饱适宜,尚衣必寒温应候,啼笑之间,曲意调和,期于中节,言动之际,相机善导,务合规程。诸凡襁褓殷勤,无不周详恳挚。睿王摄政时,皇太后与朕分宫而居,每经累月,方得一见,以致皇太后萦怀弥切。乳母竭尽心力,多方保护诱掖,皇太后惓念慈衷,赖以宽慰。即读书明理者,未必过是。此其贤德,今昔罕闻。乃一旦溘然长逝,深堪悯悼。(《清世祖实录》卷一四三)

皇帝也是人,皇帝也有苦。福临身边最亲近的人:母后与其关系不洽、叔父专权跋扈、皇后两度废立,后来还有兄弟矛盾、爱子夭亡、爱妃早逝、乳保去世,等等,实在是烦恼、痛苦的事情。顺治帝亲政以后,国事烦扰,更使他心力交瘁。虽然他名叫福临,但是他也有苦恼。怎样解脱?于是,他找到了一处佛界的清净之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