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故宫疑案:幼帝教育详解

故宫疑案:幼帝教育详解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严饬幼帝不得各处游览,以重课程。■同治帝童年时期写字像第二,教育重要,但不是万能的。六、每遇慈安太后万寿圣节,慈禧太后万寿圣节,皇帝万寿圣节,均于正日及前后各一日不入学。

故宫疑案:幼帝教育详解

清朝的幼帝较多:顺治帝六岁继位,康熙帝八岁继位,同治帝六岁继位,光绪帝四岁继位,宣统帝三岁继位。清入关后的十位皇帝中,少年天子就占了五位。因此,清朝对幼帝的教育,在中国历朝历代中,制度是最完善的,资料也是最丰富的。下面以光绪帝上学为例,简单介绍一下。

光绪帝的学舍,在毓庆宫。毓庆宫是康熙帝为皇太子胤礽而特建的宫殿。后经修缮、扩建,有大殿、配殿,套殿、围房、值房等建筑。毓庆宫正殿为惇本殿。皇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后,毓庆宫成为康熙帝的别宫,里面住着妃嫔、答应等三十二位。(《总管内务府折》乾隆五十四年)乾隆帝幼年住在毓庆宫。乾隆《新正重华宫诗注》说:“予十二岁始蒙圣祖养育宫中,入居此宫(毓庆宫)。十七岁迁乾西五所之二所娶后。”

■ 毓庆宫正殿——惇本殿明间现状

嘉庆帝做皇子时,五岁就在毓庆宫住,一直住到十五岁。颙琰在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日,正式继位。这时乾隆帝为太上皇,嘉庆帝从所居的撷芳殿,移居到毓庆宫。(嘉庆帝《毓庆宫记》)所以在毓庆宫立杆祀神,并在宫中行祀灶诸礼。(吴振棫《养吉斋丛录》)乾隆帝故去后,嘉庆帝才搬进养心殿。此后,一度停止皇子在毓庆宫居住。这是因为:

乾隆年间,予兄弟及侄辈,自六岁入学,多有居于此宫,至成婚时,始赐居邸第,此数十年之定则也。予蒙恩独厚,自乙卯(册立)至己未(亲政),居此四年,今虽居养心殿,若仍定皇子居毓庆宫,致启中外揣摩迎合之渐,大非皇子之福。故予留置毓庆宫,为几暇临幸之处。(嘉庆帝《毓庆宫即事•跋》)

在光绪朝,光绪帝从开始入学读书就在毓庆宫。当时他的教室在毓庆宫,寝宫也在毓庆宫东室,师傅则在南屋敬候。(翁同龢《翁文恭日记》)光绪帝上学的制度和景况,从奕譞《光绪皇帝读书习武章程》中,可以知道一些实际情况。

第一,上学时间。从光绪二年(1876年)开始上学读书。这时光绪帝六岁。

第二,学习课程

一是每日皇帝到书房,按照上书房的规矩,先拉弓,次习语文,读清书,后读汉书(汉语文)。

二是射箭:因尚在冲龄,仅习拉弓,两三年后,即学习步射。随时可向诸近臣问答满语,讲求武备。

■ 清宫旧藏御用弓箭

三是打枪:十岁以后,即学习打枪,以重根本旧俗。届时,于春、秋二季,每间十日,于召见后,至南海紫光阁前,学习打枪。

四是乘马:四岁时,在府第学习乘马,不要间断。自入学后,每隔五日,于下书房后,在宫内长街学习乘马。由教清书的御前大臣一人,压马大臣三四人,进行教习。如遇有礼节及风雨和严寒酷热,均停止乘马。

第三,学习方法。诵读与讨论,二者不可偏废。读书之暇,与师傅随事讨论,以古证今,屏除虚仪,务求实际。

第四,半功课与整功课。初入学时因年幼,为半功课;到八岁时,再改为整功课。整功课时,每月朔(初一日)、望(十五日),均半功课。每年初伏至处暑,封印至开印,均为半功课。

第五,吃饭。半功课时,下书房后传晚膳;整功课时,在书房传晚膳。

第六,放假规定。

一是慈安太后生日、慈禧太后生日、皇帝生日,都于正日及其前后各一日,不上学,停学三天。

■“ 毓庆宫”玺

二是自彩服日(十二月二十一日),到来年正月初五日,放寒假。

三是正月十三日至十六日,过元宵节,不入学。

四是端午节中秋节,各一日,不入学。

五是皇帝亲祭坛庙之日不入学,但斋戒之日仍入学。

第七,严格纪律。严饬幼帝不得各处游览,以重课程。立功课簿,以便稽查。

第八,皇子礼仪。幼帝初至书房,接见授读师傅典礼,均循照旧章。皇帝入学时刻,现经皇太后钦定,每日俟召见、引见后至书房。

光绪帝上学有个小插曲。一日,光绪帝忽然在马褂上套马褂。尚书问其故。光绪帝曰:“寒甚。”尚书曰:“上何不衣狐裘?”上曰:“无之。”适狐裘裂缝,修治未毕,故也。大臣们议论说:“天家之制,其俭如此。”(www.xing528.com)

再如宣统三年(1911年),溥仪上学也在毓庆宫。大学士陆润庠、侍郎陈宝琛等奉命在毓庆宫授读。副都统伊光坦随时教习教授清语清文。(《大清宣统政纪》卷五五)在武汉军事相持之时,京师士大夫,多尽室南下,陆润庠、陈宝琛仍逐日到毓庆宫教授溥仪。

总之,从清宫的教育,我们可以看到:

第一,清宫教育,经验值得借鉴。总体来说,清朝的皇子、皇孙,都受过系统完整的儒家教育,也受过满、蒙、汉语言文化教育,还受过骑马、射箭、打枪等军事与体育的训练,综合文化素养比较高。有利于民族之间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文化的融合。

■同治帝童年时期写字像

第二,教育重要,但不是万能的。清朝宫廷教育的目的在于“大清亿万斯年”,就是清朝江山永固,万世长存。一个皇朝是否永存,比教育更重要的是制度。清朝制度存在缺陷,未能做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结果,西方列强侵逼,国内矛盾尖锐,最后退出历史舞台。

第三,旗民分校,不利于民族团结清代重视旗人子弟的教育,他们比民人子弟得到更多入学、就业、晋升的机会,使得自清初以来的民族矛盾,不是得到调整和缓解,而是日益严重和激化,再加上西方列强侵略,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等其他因素,最后导致清朝覆亡。

所以,我们既要汲取清朝宫廷教育的历史经验,又要借鉴清朝宫廷教育的历史教训,不断革新,不断进取,像《盘铭》所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附录】 奕譞:光绪皇帝读书习武章程

将清、汉、蒙文课程及骑马、射箭等事章程(十六条)(清光绪二年正月奕譞折)

一、本年四月二十一日,皇帝初至书房,接见授读师傅典礼,均拟循照旧章。

二、每日皇帝至书房,拟照上书房规矩,先拉弓,次习蒙古话,读清书,后读汉书。

三、皇帝入学时刻,现经皇太后钦定,每日俟召见、引见后至书房。现系半功课。于下书房后传晚膳。将来整功课,即在书房传晚膳。

四、现在皇帝甫入书房,系半功课,于八岁时,拟改整功课。

五、诵读与讨论,二者不可偏废。皇帝读书之暇,总宜与师傅随事讨论,以古证今,屏除虚仪,务求实际。切句、诵声甫辍,旋即退息。

六、每遇慈安太后万寿圣节,慈禧太后万寿圣节,皇帝万寿圣节,均于正日及前后各一日不入学。

七、年终自彩服日至次年初五日不入学。

八、正月十三日至十六日不入学。

九、端午日、中秋日,均一日不入学。

十、每遇天坛大供,太庙行礼,奉先殿行礼,寿皇殿行礼,大高玄殿拈香,均于是日撤去拉弓、习蒙古语、读清书。仍读汉书,由授读师傅酌减。

十一、宗亲宴,向系正月十三日。廷臣宴,向系正月十六日。中正殿看布扎克,保和殿筵宴,向均系十二月下浣彩服以后,原在不入学期内。此外如中正殿转察克苏木(如俗念转咒经之类),紫光阁筵宴,及十二月二十三日、正月十九日,西厂子筵宴,每年初伏至处暑,封印至开印,均拟半功课。

十二、将来皇帝亲祭坛庙,是日,拟不入学,斋戒之日仍入学。

十三、将来整功课时,每月朔望,均半功课。

十四、现在皇帝尚在冲龄,仅习拉弓,二三年后,即应学习步射。十岁以后,即应学习打枪,以重根本旧俗。届时拟于春秋二季,每间十日于召见后,至南海紫光阁前,学习打枪。稍坐,即还宫,仍入学读汉书。是日,撤去满洲、蒙古功课。并请懿旨,严饬皇帝,不得各处游览,以重课程,至于骑射,亦系满洲要务,此时拟暂不议。

十五、乘马一事,必应自幼学习,方臻娴熟。皇帝四岁时,在府第学习乘马,即不畏惧,正宜乘此不使间断。拟自入学后,每隔五日,于下书房后,在宫内长街学习乘马。令是日教清书之御前大臣一人,压马大臣三四人进内教习。如是日,遇有礼节及风雨,并严寒酷热,均拟停止。

十六、御前乾清门王大臣、侍卫,系亲近之臣。阙后皇帝学习步射时,拟请派令数人,随同较射,俾有观摩。并请饬下御前大臣,随时请皇帝向诸近臣问答清语,讲求武备。(引自章乃炜《清宫述闻》,文字略有改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