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故宫疑案:多尔衮与皇太后共辅佐顺治帝六年

故宫疑案:多尔衮与皇太后共辅佐顺治帝六年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阿巴亥十二岁嫁给努尔哈赤,二人共同生活二十五年。多尔衮跟随皇兄南征北战,成长为能文能武、长于谋略的和硕贝勒、睿亲王。第二年,清朝迁都北京,后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顺治五年十一月,被尊为皇父摄政王。二百多年后,辛亥革命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对这些政策的不满与反抗。■ 明代《北京宫城图》皇太后与多尔衮,一个是顺治帝的母亲、皇太后,一个是顺治帝的叔叔、摄政王,他们共同辅佐年幼的小皇帝六年。

故宫疑案:多尔衮与皇太后共辅佐顺治帝六年

■ 多尔衮像

多尔衮(1612—1650),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生前最钟爱的第十四子,他的母亲是努尔哈赤宠爱的大妃乌拉那拉氏,名阿巴亥。阿巴亥十二岁嫁给努尔哈赤,二人共同生活二十五年。努尔哈赤去世时,大妃阿巴亥三十七岁,正值盛年,丰姿饶艳,养育三个儿子:皇十二子阿济格二十二岁、皇十四子多尔衮十五岁、皇十五子多铎十三岁。为争夺汗位,皇太极等“四大贝勒”威逼阿巴亥自缢而死(一说用弓弦勒死)。阿巴亥死后,多尔衮失去依靠,没有力量同皇太极争夺大位。

多尔衮跟随皇兄南征北战,成长为能文能武、长于谋略的和硕贝勒、睿亲王。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逝世,多尔衮第二次参与了争夺大位的斗争。这一年,多尔衮三十二岁,比豪格小三岁,比庄妃大一岁,比福临(顺治帝)大三十三岁。皇太极遗位争夺的结果,是他的侄子顺治帝即位,睿亲王多尔衮与郑亲王济尔哈朗共同辅政。

第二年,清朝迁都北京,后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顺治五年(1648年)十一月,被尊为皇父摄政王。顺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多尔衮到塞外围猎,薨于塞外喀喇城,年三十九岁。

多尔衮辅政和摄政前后七年,怎样评价多尔衮的功过?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即多尔衮死一百二十三年后,乾隆帝给多尔衮以比较公正的历史评价:“定鼎之初,睿亲王实先统众入关,肃清京辇,檄定中原,前劳未可尽泯”;但指出他“摄政有年,威福自专”。(《清高宗实录》卷九二六)

可以说,多尔衮有功亦有过,功大过也大。

“六大功绩”:

第一,文武兼长,屡立战功。多尔衮能文能武,多次统军出征,“倡谋出奇,攻城必克,野战必胜”,屡立大功。出征蒙古,获“制诰之宝”;随征朝鲜,立下功勋;率军入塞,克济南府城。

第二,皇位继承,能识大体。有人说,多尔衮一生两次与皇位失之交臂,是个失败者。这是从他个人的得失去考量。但是,两次争夺皇位,特别是第二次争夺皇位,多尔衮以满洲整体利益为重,顾全大局,克己忍让,退出皇位之争。做摄政王后,他一方面把摄政王做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一方面又克制了对皇权的欲望,没有做出篡权夺位的举动。多尔衮能观大局、识大体,在清朝入关的关键时期有效地稳定了满洲贵族上层的团结。(www.xing528.com)

第三,抓住时机,统兵入关。在闯王进京、崇祯自缢的重大历史关头,多尔衮纳谏大学士范文程等人建议,抓住时机,统兵进关;辅佐年幼的顺治皇帝,把握历史机遇,移都北京,定鼎中原,建立清朝统治,为清朝立下卓越的历史功勋。

第四,定鼎北京,保护故宫。力排众议,迁都北京,保护并利用故明皇宫。在中国皇朝历史上,大一统皇朝利用前朝宫殿,仅此一例。故宫现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第五,安定官民,废除三饷。多尔衮进关后,宣布“官仍其职、民复其业、录其贤能、恤其无告”(《清世祖实录》卷四)和“废除三饷”等重大政策。这些举措比较高明,对稳定民心,安定社会,起了重要的作用。

第六,重用汉官,统一中原。对投降的汉族官员,加以任用,迅速稳定政治局面。“寻奉世祖(顺治)车驾入都,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清史稿•多尔衮传》卷二一八)

“六大弊政”:即剃发、易服、圈地、占房、投充、逋逃,扰乱社会秩序,破坏中原经济,挫伤汉人情感,带来严重后果。所谓“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杀人数字可能有出入,但多尔衮违背皇太极对汉人的政策,杀人过多,是其重大错误。二百多年后,辛亥革命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对这些政策的不满与反抗。

■ 明代《北京宫城图》

皇太后与多尔衮,一个是顺治帝的母亲、皇太后,一个是顺治帝的叔叔、摄政王,他们共同辅佐年幼的小皇帝六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