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韩赵之争与朱熹政治生命的终结

韩赵之争与朱熹政治生命的终结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内禅前,赵汝愚答应事成后授韩侂胄节度使、赵彦逾执政。朱熹已经敏感地意识到,韩侂胄是道学集团的心腹大患,宁宗不经正常程序任免大臣,也暴露出其独断专行的倾向。朱熹担任侍讲之初,与宁宗相处尚称融洽。韩侂胄令优人王喜峨冠阔袖化装成朱熹的样子,在宁宗面前丑化朱熹的形象,同时令言官交章论奏。经此挫折,他的政治生命彻底终结了。赵汝愚虽极力自辩,但仍被罢相,韩侂胄取得斗争的最后胜利。

韩赵之争与朱熹政治生命的终结

绍熙内禅的过程中有多方势力交织混杂,既有道学集团深入参与,也有反道学的官员奔走其中,局势稳定后,双方很快反目。内禅前,赵汝愚答应事成后授韩侂胄节度使、赵彦逾执政。但宁宗即位后推恩定策功臣,赵汝愚却开始排挤二人,他说:“我与赵尚书皆宗臣,而韩知閤乃右戚,各不言功,惟爪牙之臣所当推赏。”于是拜殿帅郭杲为节度使,而将韩、赵二人的升迁压制下来。赵汝愚自己却先升任枢密使,继而兼右丞相。

排挤非道学官员的同时,赵汝愚延揽大批道学人士入朝,他先请求将留正召回复任左相,又举荐朱熹、陈傅良等人入朝为官。道学集团在新形势下也受到感染,朱熹被任命为焕章阁待制兼侍讲,将之视为“致君行道”的良机,他在给弟子蔡元定的信中说:“又得朝士书,皆云召旨乃出上意亲批,且屡问及,不可不来。又云主上虚心好学,增置讲员,广立程课,深有愿治之意。果如此,实国家万万无疆之休,义不可不一往。”宁宗的知遇,赵汝愚主政和道学成员布满朝中,种种机缘结合在一起,激起朱熹“大更改”的抱负。

面对道学集团的排挤,韩侂胄不甘坐以待毙。韩侂胄是宪圣太后的外甥,宁宗韩皇后的叔祖,与内廷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快就凭借其特殊的身份取得了宁宗的信任。留正在光宗禅位时弃职离京已经使宁宗不满,复位后又多次论奏不合宁宗心意,韩侂胄从中离间,宁宗遂手诏罢免了留正宰相之职。留正罢相时朱熹还没有抵达临安,听到消息后忧形于色,对身边人说:“大臣进退,亦当存其体貌,岂宜如此?”朱熹已经敏感地意识到,韩侂胄是道学集团的心腹大患,宁宗不经正常程序任免大臣,也暴露出其独断专行的倾向。朱熹抵达临安城外的浙江亭驿馆,参加朝中道学人士为他举行的欢迎会,当众人乐观地讨论革新措施的先后顺序时,他说道:“彼方为几,我方为肉,何暇议及此哉!”

朱熹担任侍讲之初,与宁宗相处尚称融洽。他多次借进讲之机攻击韩侂胄藏奸弄权,并利用孝宗永阜陵的选址问题倾轧韩侂胄,称永阜陵地势低下,“土肉浅薄”,抨击韩侂胄选址时“既不为寿皇体魄安宁之虑,又不为宗社血食久远之图”。道学集团的咄咄相逼,激起韩侂胄的激烈反抗。他日后辩白说:“某初无此意,以诸公见迫不容。”赵汝愚推荐刘光祖为侍御史,韩侂胄知道是为了弹劾自己,于是唆使宁宗以御笔手诏除刘德秀为御史、杨大法为殿院,罢免了道学集团的监察御史吴猎,以心腹刘三杰代之,从而控制了言路。(www.xing528.com)

韩侂胄与身边人商量:“去其为首者,则其余去之易尔。”朱熹在宁宗身边攻击韩侂胄最猛烈,韩侂胄遂将矛头对准朱熹。韩侂胄令优人王喜峨冠阔袖化装成朱熹的样子,在宁宗面前丑化朱熹的形象,同时令言官交章论奏。围绕朱熹的去留,道学与反道学两派展开激烈交锋,最后还是宁宗的意志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朱熹担任侍讲后急切地督促宁宗推行自己的改革设想,超越职权范围事事过问,且态度严厉,引起宁宗反感。在道学人士黄度被罢官后,朱熹再次声色俱厉地极力争辩,宁宗大怒,下诏罢免朱熹侍讲之职。工部侍郎兼侍讲黄艾问宁宗罢黜朱熹的原因,宁宗抱怨:“始除熹经筵尔,今乃事事欲与闻。”朱熹于绍熙五年十月初入临安,闰十月底离职,立朝仅46日,真可谓“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经此挫折,他的政治生命彻底终结了。他事后追忆当时心情说:“今番死亦不出,才出,便只是死。”朱熹被罢不久,中书舍人陈傅良、起居郎刘光祖也被罢免,道学集团遭遇重挫。

清除朱熹等人后,韩侂胄转而谋求扳倒赵汝愚,他找到宰执京镗商量,京镗道:“彼宗姓,诬以谋危社稷可也。”宋朝祖宗家法”规定,宗室、外戚不得干政,韩侂胄于是抓住这一点,令右正言李沐上书弹劾赵汝愚:“同姓居相位,非祖宗典故。方太上圣体不康之时,欲行周公故事。倚虚声,植私党,以定策自居,专功自恣。”省吏蔡琏也揭发赵汝愚在定策时有异谋。赵汝愚虽极力自辩,但仍被罢相,韩侂胄取得斗争的最后胜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