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具思想之争-语文政治的联姻

工具思想之争-语文政治的联姻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结果表明学生成绩大幅下降,敲响了美国基础教育质量下降的警钟,引起了全社会的忧虑和关切。由总统召开全国教育会议在美国历史上是第一次,足以说明联邦政府已经意识到基础教育改革的迫切性。美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与中国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都是意在纠正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偏差和落后的局面。这种历史性的反思行为对于重建语文教育的目标体系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它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一统天下”的局面。

工具思想之争-语文政治的联姻

文道之争实现了传统向现代的转型,然而这种转型并没有到此为止,政治教育的控制无处不在。

但这种控制无论是外在环境、推进力度还是客观行为上都不能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相提并论。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和国外一轮又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洗礼,清醒的中国教育工作者已经看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教育的落后。因此,改革开放在教育上的成果就是大力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教育行政部门颁发了6个《语文教学大纲》,平均三年一个,可见其改革的紧迫性。(www.xing528.com)

1983年,美国一家从事全国教学质量研究的教育机构发表了题为《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对1973至1982年间美国高中毕业生的考试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学生成绩大幅下降,敲响了美国基础教育质量下降的警钟,引起了全社会的忧虑和关切。一项测试表明,美国中小学生平均学业水平至少比欧洲、日本学生要低两个年级,以至“一些高中毕业生,手持毕业文凭,可是根本没有阅读能力,写不出一个完整的句子,也不会做算术”。1989年,布什总统召开了第一次教育高峰会议讨论中小学教育问题。会议提出了到2000年应达到的六项目标,其中包括要求高中生毕业率达到90%、数学科学学科教学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等。由总统召开全国教育会议在美国历史上是第一次,足以说明联邦政府已经意识到基础教育改革的迫切性。美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与中国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都是意在纠正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偏差和落后的局面。“文道统一”以一种纠偏的姿态出现,在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重视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这种历史性的反思行为对于重建语文教育的目标体系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它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一统天下”的局面。但另一方面,如何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枯燥干涩?如何真正在技能训练和知识传授之中传达恰当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如何使带有普遍意义的道德教条真正恰当地融入青少年鲜活的心灵?这些都是摆在当时语文教育界面前的难题。很显然,今天当我们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这段历史时,可以发现这种简单地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糅合在一起的方式有其现实的困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