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正位鼎轴:宋朝的朝政整顿

正位鼎轴:宋朝的朝政整顿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朝野内外也是一片欢呼赞誉,要求速召贾似道“正位鼎轴”。吴潜去位后,贾似道还面临几股政治势力的挑战。宋朝“祖宗家法”对宦官、外戚参与朝政有严格的限制,但理宗在位后期,宦官、外戚势力上扬,致使吏治极为紊乱。贾似道又规定外戚不得担任地方监司、郡守,由此“子弟门客敛迹,不敢干朝政”。贾似道则改弦更张,“度其不可以力胜,遂以术笼络”。

正位鼎轴:宋朝的朝政整顿

景定元年四月,贾似道班师回朝,上表说:“诸路大捷,鄂围始解,江汉肃清。宗社危而复安,实万世无疆之休。”宋理宗大喜,以为贾似道立下了不世之功,褒美贾似道为“股肱之臣”,“吾民赖之而更生,王室有同于再造”。朝野内外也是一片欢呼赞誉,要求速召贾似道“正位鼎轴”。贾似道凭借鄂州之战,一举确立了其政治地位,不过他的所谓功绩,很大部分却是建立在虚构的基础上。忽必烈撤军只是为了北归争夺汗位,并非被南宋军队战胜,因此“鄂州大捷”名不副实,贾似道还朝后又向包括理宗在内的南宋中央政府隐瞒了私下求和的行为。随着形势的发展,这种虚构的“功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由于在中央政府势单力孤,同时政治基础不够稳固,贾似道执政后不得不发动政治斗争,营建私人势力。当时与贾似道一起担任宰相的,是左丞相兼枢密使吴潜。二人并相的制度,目的就是使双方互相牵制,防止一人独大,因此贾似道想要大权独揽,就必须除掉吴潜。吴潜与理宗在策立太子的问题上存在分歧,理宗准备立忠王禥(即后来的宋度宗)为太子,吴潜并不支持,理宗对此深为不满。贾似道顺应理宗的心意,令侍御史沈炎以“忠王之立,人心所属,潜独不然”为罪名,弹劾吴潜“奸谋叵测”。理宗遂罢免吴潜,并将与吴潜关系密切的大臣一概逐出朝廷,“凡为似道所恶者,无贤否皆斥”。他称赞贾似道能与自己同心同德,为国家确定大计,贾似道不仅去除了一大政敌,而且成了“定策功臣”,权势越发煊赫。

吴潜去位后,贾似道还面临几股政治势力的挑战。宋朝“祖宗家法”对宦官、外戚参与朝政有严格的限制,但理宗在位后期,宦官、外戚势力上扬,致使吏治极为紊乱。不但一般大臣受到宦官的威逼,即便是宰相也不得不看宦官的脸色行事,丁大全因奴事卢允升、董宋臣而得宠,谢方叔、董槐、程元凤、吴潜等人的下台,也都与宦官有关。如果任凭其势力膨胀,汉、唐末年宦官专政的局面很可能再现。外戚是指理宗谢皇后的家人,特别是其侄谢堂,为人“深崄”,最为颉颃难制。他虽然不任要职,但拉帮结派,竟然能左右朝政,时人称之为“天下三患”之一。(www.xing528.com)

与宦官、外戚并列为患的,还有学舍(即“三学”:太学、武学、宗学)的力量。随着朱学逐渐控制了意识形态,学生的群体意识也陡然增强,他们利用舆论,成为足以撼动朝政的政治势力,“其所以招权受赂,豪夺庇奸,动摇国法,作为无名之谤,扣阍上书,经台投卷,人畏之如狼虎。若市井商贾,无不被害,而无所赴诉”。朝廷对他们稍有处置,他们便借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典故反击,致使皇帝、宰相也心存顾忌。

在处理这几种政治势力时,贾似道展现出高超的政治手腕,他并没有采用正面对抗的方式,而是寻求迂回的解决方案。对于董宋臣、卢允升等宦官,贾似道先剪除其党羽,将他们引荐的大臣尽皆赶出朝堂,失去了在外朝的羽翼,董、宋等人无从施展,“余党慑伏,惴惴无敢为矣”,此后再也不见有宦官弄权的记载。对付外戚谢氏也是如此。贾似道先假意与谢堂“日亲狎”,在谢堂放松警惕后,不动声色间将谢氏党羽“悉皆换班”,谢堂虽醒悟上了当,但也无可奈何。贾似道又规定外戚不得担任地方监司、郡守,由此“子弟门客敛迹,不敢干朝政”。对于学舍,史嵩之、丁大全等人曾试图以强硬手段压制,结果反而在学生的游行抗议中倒台。贾似道则改弦更张,“度其不可以力胜,遂以术笼络”。一方面增加给学生的恩赏和馈给,提高他们的待遇;另一方面严格法制,一旦有人违法得罪,“则黥决不少贷”。恩威并施之下,学生“啖其利而畏其威,虽目击似道之罪,而噤不敢发一语”,反而日颂其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