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碧口航运队:保障碧口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碧口航运队:保障碧口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碧口航运队成立后,水上运输十分繁忙,但再不往重庆航行了,运输区间仅限于碧口与四川昭化之间。1958年12月7日,省慰问野外工作代表团对野外工作者进行慰问,曾经慰问了碧口航运队。碧口航运队成立6年来,为保障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物资的供应,发展和繁荣地方经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碧口航运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碧口航运队:保障碧口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新中国成立后,碧口至重庆的航运,因种种原因,私营的商船逐渐减少,昔日的辉煌如江河日下,风光不再。

为了活跃物质流通,满足广大群众生产生活用品的需要,1957年6月,甘肃省交通厅先后派出四名职工深入碧口,筹建碧口航运队,从而开启了新中国成立后碧口航运的新篇章。当年航运队的船工,大多已经作古,最年轻的已年近八旬。都金城先生便是当年碧口航运队的船工,讲起当年航运队的事如数家珍,遗憾的是老人讲完当年那些“水上春秋”,第二年便追随他的那些弟兄而去,这些讲述便成了他人生弥足珍贵的最后“绝唱”。

碧口船运队的队部,设在碧口下街原中药铺处(现刘家小院的下斜对门)。航运队聘请四川广元造船厂建造船只,一些来自巴蜀大地的“水木匠”,在白龙江畔施展才艺,当年建造了12艘木船,其中8艘大船,4艘小船,大船每艘能装24吨货,小船每艘能装十二三吨货,最多能装15吨货。

为了保障航运安全,早在船运队成立前的1954年,当地政府便在白龙江航道上的险滩、急流、恶浪、暗礁等处均设有标志;还用大量炸药,炸掉了“鸡冠石”和“母猪滩”等礁石,消除了航运线上的部分隐患,以保障安全行驶。

1958年,碧口航运队经过半年时间紧锣密鼓的筹建,正式开展航运。航运队的首任队长为崔良,张征远任会计。航运队的工人,从当地农村招收,一共招收了八九十名工人,其中以中庙乡强坝、漩滩村的农民最多。当地政府将航运队工人每月粮食供应标准定为50斤,近乎当时城镇居民每月粮食供应标准27斤的一倍,这在当时很有吸引力。航运队的船工都金成先生告诉笔者,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大饥荒”时期,由于航运队工人粮食供应标准高,有的干部宁愿不当干部,要来航运队当工人。航运队工人流动性较大,出出进进,先后有200多名青年农民当过航运队的工人。

船工的报酬,比照四川广元航管所的规定,实行计件制。下水船放一次,一个工人报酬为六七块钱;拉上水船,每个工人报酬13元左右,上下往返一趟能收入20元左右。一个月最多往返两趟,有时还不到两趟。计件工资实行了两年,后来发月工资,每个船工每月工资45元,正驾长每月55元,副驾长50元。这在当时已算比较高的工资了,当时供销社一般职工月薪仅有二三十元。

航运初期,航运队没有驾长,便从四川广元航运部门借来几个驾长。工人中有的来自强坝等村的农民,过去曾拉过船,在航运队学开船。有的因技术不熟练,出师不利,第一次开船便发生船毁人亡的事故。航运队强坝村来的船工伍某某当驾长,驾驶装了10多吨货的小船,结果船被打烂、人被淹死。后来,航运队逐渐培养起了自己的驾长队伍,航运逐渐走上了正轨。白龙江每年都要发几次大洪水,每次洪水过后,航道都要发生变化。驾长需随时随地根据变化了的航道,识水情,辨航道。

碧口航运队成立后,水上运输十分繁忙,但再不往重庆航行了,运输区间仅限于碧口与四川昭化之间。航运队从碧口沿白龙江放下水船,一般装载的是粮食,主要是小麦、苞谷,两个多小时就能将船从碧口放到100多公里外的昭化的郭家渡。将船上的粮食卸载后,再装上水船的货。文县的商业、供销、粮食、医药等单位设在昭化的转运站,甚至四川南坪(今九寨沟县)商业、供销等单位在昭化的转运站,都争着让碧口航运队为他们运输货物,常常因船少货多而“你争我抢”。上水船的货物都是通过宝成铁路运抵昭化火车站,然后搬运工人用架子车从火车站拉到江边装船。上水船的货物,大多是日用百货、布匹、盐巴、农具、大缸酒(竹篓子酒)等,从昭化运至碧口。(www.xing528.com)

上水船,每艘船至少要配备8至10个船工,遇滩时,两艘船的船工合力拉一艘船,拉过滩后再拉另一艘船。滩少时,一天可航行十一二公里,需十一二天才能从昭化将船拉到碧口。1958年底,甘川公路通到碧口镇下面30公里处的余家湾,上下船只便停靠在余家湾码头,再不上碧口来了。汽车把粮食运到余家湾装船,再从余家湾运至昭化。

1958年12月7日,省慰问野外工作代表团对野外工作者进行慰问,曾经慰问了碧口航运队。

碧口航运队航运相对安全,6年航运,仅损失两艘木船(1958年损失一艘小船,1962年损失一艘大船),但无人员伤亡。

1963年4月,随着余家湾至昭化的公路全线通车,甘川公路全线贯通,至此,碧口航运队完成了历史使命,宣布解散。航运队工人,大多被调到公路段;船只则送给了农村,哪里需要送给哪里,多为中庙、肖家等乡村“收编”,有的船只被改造成船磨,为农民加工面粉

碧口航运队成立6年来,为保障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物资的供应,发展和繁荣地方经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碧口航运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刘启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