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红军与国军激战,最终撤退碧口古镇文化上卷

红军与国军激战,最终撤退碧口古镇文化上卷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月7日,红四方面军三十军九十师占领青川县乔庄,并向文县碧口境内的悬马关进军。当天,红军与设防在洞洞河、圆潭子、山王庙、九道拐和大道岭,和这一带的国民党军及地方民团相遇,双方随即展开战斗。红军因弹尽粮绝,寡不敌众,粮草不济,放弃了进军碧口的计划,撤离悬马关、青崖关、李子坝、黄土梁等战地。红军撤至摩天岭隘口一

红军与国军激战,最终撤退碧口古镇文化上卷

1934年11月中旬,节令已是初冬。放眼川北大地,四野茫茫,万木落叶,朔风乍起,寒意阵阵。清江渡(今清江镇)的双流河,失去了春日的欢腾、夏日的喧嚣,秋日的缠绵,唱着一首冬日的歌谣,静静地向东流淌着。

清江渡,古名清江树,是四川巴中市巴中区的一个小镇,一个不起眼的山野之地,竟然因一次关系中国革命命运的重要会议而名垂史册,光耀千秋

在清江渡一所小学里,中共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和红四方面军总部召开了有师以上及部分团的干部参加的军事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向甘肃南部发展,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战略计划,即“川陕甘计划”。

这个计划的重点是夺取胡宗南防区甘肃南部的文县、武都、成县、康县地区,伺机向岷州、天水一带发展,以打破敌人的川陕会剿计划,建立川甘陕革命根据地。

1935年3月下旬,为了实现“川陕甘计划”,红四方面军分三路强渡嘉陵江。渡江后,兵分两路,西路以九军为主力,迅速向梓潼、漳明、北川进军,威胁成都;西北路以三十军、三十一军为主力,北出青川、平武,直抵川甘边境。

1935年4月上旬。担任西北路主攻任务的红三十军、三十一军抵达青川一带,开始向文县摩天岭进军,准备北进文县,进而攻占天水,夺取甘肃南部,实施创建四川、陕西、甘肃新苏区计划。西北路红三十一军一部迅速向羊模坝、三堆坝地区推进,并围困广元国民党守军;红三十九军八十九师和三十一军一部向青川、平武挺进,以切断广元与江油国民党守军的联系,相机夺取碧口,扩大陕甘边区。

4月5日,红三十九军八十九师从宝轮院沿白龙江而上,经三堆坝、水磨沟至白水区后,分两路挺进,一路向文县碧口逼近,一路经夭陛院、板桥,直趋青川县乔庄。红三十一军九十一师二七一团由罗家坝经切刀梁、茶园、茶坝,向白水区,直奔五龙山和文县中庙境内的平台山。红军在青川县薅溪拱北设立了作战指挥部,徐向前亲自指挥。

血战悬马关

自4月6日凌晨开始,红军兵分三路,向文县悬马关、平台山、摩天岭三个方向进军。

4月7日,红四方面军三十军九十师占领青川县乔庄,并向文县碧口境内的悬马关进军。

悬马关,地处文县碧口境内。仅闻其名,便知其险要异常,但见危岩似虎狼,狰狞耸立,绝壁如刀劈斧削,巨峰插天,怪石挡道,是当地一处重要的关隘要塞,亦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4月11日,红军三十军二六八团、二六九团赶至甘川交界的黄土梁,分别驻于牙包嘴、桌子石、四道门等山头。同时,红军二七一团经乔庄也向悬马关方向前进,于当天下午抵达悬马关附近的李子坝,驻守青崖关、印坝子、塘房沟、磨子坪、后槽里等山头。红军战士随即抢修工事,做好战前准备。

当天,红军与设防在洞洞河、圆潭子、山王庙、九道拐和大道岭,和这一带的国民党军及地方民团相遇,双方随即展开战斗。

12日,国民党军驻碧的六十师三个团开往大道岭,以一个连的兵力在九道拐夜袭红军阵地,结果被红军歼灭。国民党六十师师长陈沛又增派兵力,向大道岭、九道拐、平河子、柴家梁等地发起进攻。经过激战,国民党六十师几个团全被击溃,红军占领了九道拐、大道岭、山王庙、悬马关等制高点。

胡宗南急忙带主力部队从天水赶赴碧口督战,调遣十二个团的兵力从白水向碧口增援。接着,又派遣杨步飞的六十一师、伍成仁的四十九师、王耀武的中央补充旅、钟松的第二师补充旅等,均先后进入碧口一线堵截红军。

胡宗南亲赴碧口督战,用大炮开路,众兵蜂拥向红军阵地进攻,妄图围歼红军。红军将士凭借有利地形,顽强地防守,多次战胜敌军轮番进攻,给国民党军以惨重的打击,许多红军战士光荣牺牲。红军因弹尽粮绝,寡不敌众,粮草不济,放弃了进军碧口的计划,撤离悬马关、青崖关、李子坝、黄土梁等战地。

平台山之战

平台山,是文县中庙乡境内的一座著名山岭。山名虽为“平台”,其实,山势极为陡峭,处处都有悬崖峭壁,原始森林茂密,易守难攻,是碧口的门户和天然屏障。红军到来之前,国民党地方武装在这里防守。(www.xing528.com)

4月11日,红三十一军二七一团于青川县白水区分两路向文县中庙乡境内的平台山挺进。其中一路经狮子梁、桦坪岭、石圈子、寨坡址等地,进入平台山。另一路经严家院、碱家湾、上岩山、三包口,进入平台山。防守平台山的国民党地方武装,不过是一些乌合之众。红军到来,这些乌合之众吓得丢盔弃甲,逃之夭夭。红军随后顺利地占领了平台山。

4月17日,驻守碧口的国民党军旅长丁德隆得知红军占领平台山,碧口在危急之中,急忙调遣兵力和地方民团200多人,分三股向平台山扑来,并向红军阵地发起猛攻。

红军指战员居高临下,奋勇阻击,打退了国民党军和地方民团的多次冲锋,激战一天一夜。

18日,红军二七四团和红九军一部增援平台山,给丁德隆部以狠狠打击,胜利完成了上级交给的阻击任务,为主力红军北上扫平了障碍。在战斗中,上百名红军战士英勇牺牲。

激战摩天岭

摩天岭山脉,是甘肃陇南最为著名的一座山岭,为名传古今的天堑关隘,坐落在文县让水河畔的范坝乡境内,是甘肃文县与四川青川县的分水岭。山因史而著名,史因山而增辉。三国时期,邓艾伐蜀偷渡阴平,翻越摩天岭,一举灭蜀,摩天岭从此蜚声中外。红军为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激战摩天岭,又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4月10日,红军三十军主力从四川江油青林口进入青川境,经凉水、关庄、古城到达清溪,立即派出一支部队,经关庄抢占川甘交界的战略高地摩天岭。

11日凌晨,红军二六三团、二六七团、二六八团,急行军90华里,于当天下午赶到摩天岭山脚下的蒲家院,即分兵两路:一路至岭左侧的七里茅坪据守,一路直插摩天岭担任主攻。

12日拂晓,红军主攻部队穿过摩天岭,到达文县境内的梨树台、马尿水一带,与国民党守军丁德隆旅第二团甘九生、陈均部展开激战,甘、陈被击毙。

胡宗南害怕红军大部队一举突破摩天岭进入甘肃南部,电令驻守松潘的四十九师伍成仁部队迅速向西面方向的摩天岭逼近,另增派两个旅的兵力,在通往文县沿途的怀抱树、沙坝里、梁家坝、石磨河、九羊坝等地设防,以阻击红军北进。国民党军用大炮轰炸红军阵地,并多次发起冲锋。红军指战员各自为战,死死扼守摩天岭隘口南天门、七里茅坪、黑瓷塘等战略要地。

红军在腹背受敌、后续部队没有跟进的情况下,为避免孤军深入,遂决定停止进攻,退守摩天岭。红军撤至摩天岭隘口一带,凭借事先构筑的工事掩体固守,用木头、石块垒起了一道三华里长的工事,以机枪压阵,致使国民党军无法从正面发起进攻。

据守在摩天岭左侧的红军二六七团攀藤附葛赶来增援,组织有效防御,打退了国民党军的多次进攻。激战中,红军战士和国民党军士兵都有较大伤亡。由于红军战士长途行军,并多次战斗,体力消耗很大,加之给养困难,原定突破摩天岭进入甘肃南部的计划不易实现。

4月29日,摩天岭一线的红军战士奉命撤离战场,转向平武、江油西进。撤离前,为了麻痹敌人,红军战士给山上的木桩、石包、草把“穿衣戴帽”,使敌人误以为红军仍在阵地。敌人轮番进攻占领山头后,已不见红军踪影,方知上当。

坚守平台山、悬马关、摩天岭阵地的红军主动撤离战场。这次战役激烈地进行了18天,红军和国民党军都有较大伤亡。数百名红军战士在战斗中牺牲。摩天岭战役东、西战场近百华里,双方投入三十个团,数万兵力,战斗十分激烈。红军占领了悬马关、平台山、摩天岭等战略要地,歼灭了大量敌人,但终因国民党军兵力强大,防守严密,加之这一带山大沟深,人烟稀少,地形险要,红军给养不足,弹药缺乏,不得不停止向甘肃南部挺进的行动。战役虽未能达到消灭胡宗南部队、进入甘肃南部建立根据地的战略目标,但大量消灭了敌人,达到了阻敌南犯之目的。

“川陕甘计划”的失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革命的进程。由于甘肃南部和川西北地区一直控制在敌人手里,迫使红军不得不跨越茫茫草地,致使一、四方面军分裂,给红军北上造成严重困难。在次年二、四方面军北上时,也遇到很大困难。

徐向前在《忆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一文中,曾沉痛地总结说:“‘川陕甘计划’未能实现,非常失策,是关系整个革命的命运问题。如果当时实现了这个计划,中央红军北上就有了立足点,形势会大不一样的。”

刘启舒(原载《文县漫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