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董卓废帝事件揭秘及卢植的行动

董卓废帝事件揭秘及卢植的行动

时间:2023-08-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董卓北芒阪迎主一事,据说于汉灵帝末年民间就有童谣传出。进了京城后,董卓便考虑废帝之事。只是董卓蛮横,摆明着废帝之事是必然的,跟大臣议论不过是走走形式,给大家一个面子而已,因此大臣们都不敢回应他。厉声至此,大臣更惧,为求自保的只得唯唯诺诺,任由董卓蛮横而行。董卓想不到有人敢出来顶撞他,因此大怒,会议不欢而散。卢植走了,这次没人出来反对董卓了,董卓随了自己的意。

董卓废帝事件揭秘及卢植的行动

对于董卓北芒阪迎主一事,据说于汉灵帝末年民间就有童谣传出。童谣是这样唱的: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上北芒。

关于“侯非侯”一句,因刘辩少时寄养在道人史子眇处,故称“史侯”,所以“侯非侯”说的便是少帝刘辩登基的事,而“王非王”说的是陈留王刘协将取代刘辩为帝的事,而“千乘万骑上北芒”说的自然是董卓带领着他的士兵和一批大臣到北芒阪迎接皇帝的事。

这首童谣以谐趣的方式道出了当时政局的混乱。当然,这首童谣不可能产生于汉灵帝期间,现代的研究基本都认为是献帝时编造的,其目的自然是愚民,从而巩固统治者的位置。

进了京城后,董卓便考虑废帝之事。他召集来一批大臣,对他们说:“大者天地,次者君臣,所以为治。今皇帝暗弱,不可以奉宗庙,为天下主。欲依伊尹、霍光故事,立陈留王,何如?”(www.xing528.com)

天下换主,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在无缘无故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换主的。只是董卓蛮横,摆明着废帝之事是必然的,跟大臣议论不过是走走形式,给大家一个面子而已,因此大臣们都不敢回应他。董卓见无人回应,更加大声地说:“昔霍光定策,延年案剑。有敢沮大议,皆以军法从之!”厉声至此,大臣更惧,为求自保的只得唯唯诺诺,任由董卓蛮横而行。只是汉室虽败,也有正直之臣,这时就有人站出来反对了。

“案尚书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之桐宫。昌邑王立二十七日,罪过千余,故霍光废之。今上富于春秋,行未有失,非前事之比也。”这话是卢植说的。董卓想不到有人敢出来顶撞他,因此大怒,会议不欢而散。事后,董卓想杀了卢植,幸得侍中蔡邕苦苦相劝,得免。卢植被罢官,逃到上谷,从此隐居不问世事。

董卓废帝之事没有就此罢休,因此他又会合百官,对百官说:“太后逼迫永乐太后,令以忧死,逆妇姑之礼,无孝顺之节。天子幼质,软弱不君。昔伊尹放太甲,霍光废昌邑,著在典籍,佥以为善。今太后宜如太甲,皇帝宜如昌邑。陈留王仁孝,宜即尊皇祚。”卢植走了,这次没人出来反对董卓了,董卓随了自己的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