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少数民族史学史:全二册》岭南专篇

《中国少数民族史学史:全二册》岭南专篇

时间:2023-09-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宋撰成的《通典》和《文献通考》是两部有关岭南民族历史的重要著述。《通典·边防典》中的“南蛮”下,就可看成是一部唐代的岭南少数民族通史。《文献通考》书中卷三二八至三三一是岭南少数民族史的专篇,对岭南各个少数民族分别叙述,涉及起源、地理分布、社会风俗、民族关系等等方面。在岭南少数民族研究上,形成了专篇专属的研究模式。

《中国少数民族史学史:全二册》岭南专篇

唐代对岭南少数民族的治理,主要通过郡县制和羁縻之制并行的方式。唐初继承隋朝利用洗冯家族控制岭南的政策,先后设置了岭南、桂管、容管、邕管、安南五经略使,称岭南五管,由广州刺史任岭南五管经略使。到唐懿宗时分为岭南东、西道节度观察处置等使。宋代对岭南少数民族主要继承唐的羁縻制度,而将边郡进一步内地化,对直接统治的少数民族地区征收赋役,其他则建立羁縻州县。其中最让史家关注的是侬智高的起义和海南黎族的顺俗治理。唐宋撰成的《通典》和《文献通考》是两部有关岭南民族历史的重要著述。

杜佑从唐玄宗时代到宪宗六朝,长期出将入相,政治经验、履历历练,都非常丰富,是他的《通典》具有综合与全面性的基础。《通典》叙述历代典章制度,以所记唐代最为齐全详细,资料的可靠性不容置疑。《通典·边防典》中的“南蛮”下,就可看成是一部唐代的岭南少数民族通史。特点上表现为内容全面,古今贯通,丰富的议论,脉络清晰,珍贵的自注,进步的民族观和民族史观[98]。这是我们理解《通典·边防典》中的“南蛮”下的岭南部分的较好的视角。

《通典·边防四》卷一八八《南蛮下》,小序中主要是以岭南地理行政区划为核心的叙述,接着是岭南蛮獠的叙述,内容侧重民族关系史,特别是在中央地方的关系上。时间截止到大历年间。《通典》卷一八四《州郡十四》讲述岭南风俗“五岭之南,人杂夷獠,不知教义,以富为雄。珠崖环海,尤难宾服,是以汉室尝罢弃之。大抵南方遐阻,人强吏懦,豪富兼并,役属贫弱,俘掠不忌,古今是同。其性轻悍,易兴迷节”。又自注“父子别业,父贫乃有质身于子者。其富豪并铸铜为大鼓,初成,悬于庭中,置酒以招同类。又多构仇怨,欲相攻击,则鸣此鼓,到者如云。有鼓者号为都老,群情推服。本之旧事,尉佗於汉,自称蛮夷大长老夫臣佗,故俚人呼其所尊为倒老也。言讹故又称都老云”。将两者结合,就可以勾画出岭南少数民族的风俗和区域变迁。

该书将岭南作为一个整体的民族区域叙述是具有远见卓识的。书中记录的岭南少数民族及有关地区的社会历史,各少数民族与中原的关系,都是把岭南作为民族、军事、地理等方面的叙述单位,将岭南作为整体来讨论,至今对学界反思岭南研究,推进岭南研究,仍旧意义重大。(www.xing528.com)

《文献通考》,宋末元初马端临作。他的父亲马廷鸾,在宋理宗时曾任史馆校勘、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等史官,宋度宗时任签书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直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这为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他在自序中认为历史要继承,也有发展,认为“会通因仍之道”“自有体要”,《文献通考》实际贯彻了马端临的历史观点和史学思考。

《文献通考》分为二十四门,每门都有小序在卷首,门下有子目,内容按时间顺序叙述,在叙述中时有论断,即所谓的“献”。作者对北方民族在宋时期的发展缺乏了解,故作品侧重南方民族的记载。

《文献通考》书中卷三二八至三三一是岭南少数民族史的专篇,对岭南各个少数民族分别叙述,涉及起源、地理分布、社会风俗、民族关系等等方面。涉及岭南少数民族的主要有盘瓠种、獠、西原蛮、交趾、南丹州蛮、抚水蛮、黎峒、占城(此条在卷三三二)等,在叙述上是从接近内地到外圈,逐层序说的。开始全部引用杜佑《通典·边防典总序》,可以看出马端临的民族观上的继承。但是他并没有因袭杜佑的体例,而是对每个族属给予专篇叙述,除了地域的说明外,还抓住岭南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并且做出解释。例如叙述“獠”,首先是历史追述“獠盖蛮之别种,往代初出自梁、益之间,自汉中达于邛、笮,川谷之间,所在皆有”。接下来是风俗习惯、社会组织的描述,俗“不辨姓氏,又无名字,所生男女,长幼次第呼之。其丈夫称阿暮、阿改。妇人阿夷、阿等之类,皆其语之次第称谓也。……性尤畏鬼,所杀之人美须髯者,必剥其面皮,笼之于竹,及燥,号之曰鬼,鼓舞祀之,以求福利”。接着叙述历史上的统治和当代的分布情况,分为巴州山獠、眉州獠、洪州獠、益州獠、西玉洞獠等以统治地域区分的族群。最后引用《桂海虞衡志》、唐房千里《异物志》、《唐志》总结僚的风俗习惯和治理政策。在岭南少数民族研究上,形成了专篇专属的研究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