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方印石:神奇变幻的民间故事

方印石:神奇变幻的民间故事

时间:2023-09-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忽然,又落地成为一块大方石,上飞下落数次。苏轼揉揉眼睛,愣愣地盯着大方石,思绪万千,这是怎么回事?苏轼走后,朱大林把苏轼观看大方石的故事逢人就说,见人就讲,人们兴奋地把这块石头取名 “方印石”。

方印石:神奇变幻的民间故事

北宋时期,在一个春光明媚、万木竞秀的日子里,大文豪苏轼来到了蓬州白云山。他走至杨柳沟,望见一块大方石,蓦地眼神恍惚,蒙蒙眬眬、隐隐约约地看见那块大方石飞上了空中,变成一枚官印。忽然,又落地成为一块大方石,上飞下落数次。苏轼揉揉眼睛,愣愣地盯着大方石,思绪万千,这是怎么回事? 石头飞上空中变成了官印。有神吗? 有鬼吗? 唉,不会的,哪里来的神鬼呀! 但是,官印仍在脑海里萦绕,苏轼浮想联翩:官印是权力的象征。皇帝使用它,可以使众官吏的职位上升或下降,使社稷兴盛或衰落,给百姓带来幸福或苦难;清官使用它,可以为百姓谋福利,使人们安居乐业,美满幸福;贪吏使用它,却可以中饱私囊,酒色淫逸,凶狠残暴,摧残忠良。此时,他饱经沧桑沉浮的经历又浮现出来……

苏轼望着大方石出神。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走过来,揉了揉干涩的眼睛,上下打量,突然欣喜若狂地惊呼:“哎呀! 这不是苏大人嘛! 今天能在这深山老林里遇见苏大人,真是三生有幸。”苏轼收回凝视大方石的目光,笑容可掬:“你贵姓大名? 怎么能认识我?”老人激动地说:“免贵姓朱,名大林。我年轻时做生意经常跑苏州、杭州,大人在杭州任太守的时候在西湖筑堤,不仅上书皇帝请求拨款,而且亲自到工地,脱掉鞋袜,卷起裤腿,扎起衣袍下湖挖泥。我这个做生意的人被大人为民造福、身先士卒的精神所感动,也下湖挖泥,就在那次认识大人的。”苏轼发出呵呵的笑声:“你这个生意人,从外地到杭州,也去修堤,精神可嘉。”朱大林说:“苏大人给每个人发的三两一块的蒸熟的猪肉我也吃了的。”苏轼哈哈大笑。朱大林说:“我一个生意人,不要说三两猪肉,就是三斤、三十斤、三百斤,我也买得起,可是这三两肉的意义不同。杭州城里的老百姓,为感谢苏大人治湖辛苦,邀约送猪肉慰问,可是被你拒绝了,百姓们再三请求,你才收下。收下之后,并没有自己享用,而是让夫人切成三两一块的方肉,蒸熟送给工地每个筑堤的民工一块,我能不吃吗? 杭州遭灾,瘟疫流行。你在街上看到讨饭的、饥饿昏倒的、病卧路旁的,立即上书皇上,请求发放款粮,救济杭州灾民。苏大人还从自己多年的积蓄中拿出五十两黄金,买成米,在街上施粥。一桩桩一件件感人的事迹不仅在杭州家喻户晓,尽人皆知,而且还传遍了全国。我回到家乡,向众乡亲讲述你的故事,乡亲们说苏大人要是能来我们这里做官该多好啊!今天你真的来啦。”苏轼从容地说:“今天我是来游山玩水的,可不是来做官的。头上的乌纱帽早被摘掉了,无官一身轻,不必再呼我大人了,就喊苏轼吧!”朱大林说:“你虽然被摘掉乌纱帽,但在百姓的心目中,永远是大人,是廉洁奉公,一心为百姓的大人。你心中有百姓,百姓心中就有你。那些贪图享受、损公肥私、贪赃枉法、酒色成性、戴着乌纱帽的官,在百姓心目中不是大人,而是小人。他们心中没有老百姓,老百姓心中也没有他们。一旦乌纱帽被摘掉,他们会感到自己的卑劣和孤独的。”苏轼答道:“所言极是。百姓心中有杆秤,不论官职大小,都必须由这杆秤来衡量与评说。”朱大林说:“啊! 我还没有问大人,为何目不转睛地盯着这块大方石呢?”苏轼说:“呵呵! 说来不好意思,走到这里,眼神恍惚,这块石头突然升上空中,变成了一方形官印,落下来又变成了一块大方石,时而上升时而落地,你说怪不怪?”朱大林哈哈大笑:“苏大人,这是一种幻觉,因为你为官数十年,长期与官印打交道,它曾经决定过你的仕途命运,你也曾利用手中的印为民造福,为百姓谋利。”苏轼:“呵呵! 幻觉? 对的,是幻觉。”

这时,苏轼身后一个微弱的声音说:“老大爷,可怜可怜我吧! 我有两天没有吃饭了。”苏轼和朱大林扭头而望,是一位老太婆,一手提着破篮,一个手拿着打狗棍,身后跟着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苏轼问:“老大娘何故出来讨口?”老太婆说:“儿子不争气,赌博成性,输光了粮食、房屋和家中一切东西。他倒干脆,一根绳子在树上吊死了。儿媳妇出走,留下我和孙女,无家可归,到处讨口。”苏轼急忙从衣袋里掏出些银两来,说:“钱不多,杯水车薪,我的经济力量不能为你解决住房和长期的衣食,只能供你们几日果腹。”老太婆道谢后走了。

苏轼问朱大林: “地方官吏对于赌博不加以制止吗?”朱大林回答道:“唉! 地方小官吏自己也在赌,怎能制止呢? 他们只管自己享乐,对老百姓的生活漠不关心。走,到我家吃午饭吧。”苏轼推辞再三,盛情难却,终于被朱大林拉到他家去了。(www.xing528.com)

苏轼光临,全家沸腾。朱大林的儿媳妇把红苕稀饭端在桌上。朱大林的妻子抱着孙女走到苏轼面前抱歉地说:“大人到来,全家高兴,但没有准备,只能用红苕稀饭招待大人,真不好意思,能吃得惯吗?”苏轼发出呵呵的笑声:“我这肚子,只要人能吃的,都装得进去,填饱就行。十几年的京城生活,吃的大鱼大肉、山珍海味;被流放到海南,吃不到米,吃不到肉,就吃蛤蟆肉、老鼠肉。开始吃不惯,呕吐,可是肚子饿了,也就吃下去了,感觉比鹿肉、熊掌还好吃。”他从碗里夹起一块红苕,“有个民谣:‘红苕甜又香,农夫半年粮。喂大了儿和女,赡养爹和娘。既当好父亲,又是好儿郎。’我能吃到红苕稀饭,比刚才那位讨口老太婆好多了,今天在你们家里要饱餐一顿,可不要笑我吃得太多呀!”苏轼一席话,逗得全家人哄堂大笑。

苏轼走后,朱大林把苏轼观看大方石的故事逢人就说,见人就讲,人们兴奋地把这块石头取名 “方印石”。

采集地:蓬安县银汉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