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现代有轨电车车站工程基础

城市现代有轨电车车站工程基础

时间:2023-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侧式车站 站台位于上、下行车线路的两侧,这种站台布置形式称为侧式站台,具有侧式站台的车站称为侧式站台车站,简称侧式车站,如图3-8所示。3)岛、侧混合式车站 岛、侧混合式站台是将岛式站台及侧式站台同设在一个车站内,具有这种站台形式的车站称为岛、侧混合式站台车站,通常用于换乘站。一般情况下,侧式站台最小宽度不宜小于2.5m,岛式站台最小宽度不宜小于5m。

城市现代有轨电车车站工程基础

车站是现代有轨电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客流引导和集散任务,在满足旅客乘车与换乘需求的同时,提供安全、文明、舒适的乘车环境,其各项设施和设备能力应满足事故情况下旅客紧急疏散的要求。

1.车站的组成

建筑结构角度而言,车站结构由车站主体、出入口及通道、通风道及地面通风亭和其他附属建筑等部分构成。

1)车站主体(见图3-1)的主要功能是为乘客提供方便、舒适、安全的乘车环境,同时为车站的运营与管理提供有效的环境支撑条件。

978-7-111-53155-5-Chapter03-2.jpg

图3-1 车站主体

2)车站出入口通道(见图3-2)是乘客进出车站的通道,并可以兼有城市过街通道的功能。除非入口通道不宜过长,在做好结构防水、通风采光等设计的基础上,应该满足人防、消防和紧急疏散等有关要求,根据车站客流情况设计出口位置及数量,原则上不少于两个。需要注意的是,出入口外观设计应与周围景观协调。

978-7-111-53155-5-Chapter03-3.jpg

图3-2 车站出入口通道

3)车站的风道、风亭是改善车站地下结构部分内部环境不可缺少的附属构筑物。

2.车站分类

(1)按车站与地面相对位置分 现代有轨电车车站可分为地下车站、地面车站和高架车站,如图3-3~图3-5所示。

978-7-111-53155-5-Chapter03-4.jpg

图3-3 地面式

978-7-111-53155-5-Chapter03-5.jpg

图3-4 高架式

978-7-111-53155-5-Chapter03-6.jpg

图3-5 地下式

(2)按车站的运营性质分 可分为终点站、一般中间站、中间折返站和换乘站等。

(3)按车站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分 可分为明挖站、暗挖站等。

(4)按照站台布置形式分 可分为岛式、侧式、岛、侧混合式的车站,如图3-6所示。

978-7-111-53155-5-Chapter03-7.jpg

图3-6 车站形式划分

a)岛式车站 b)侧式车站 c)岛、侧混合式车站

1)岛式车站 站台位于上、下行行车线路之间,这种站台布置形式称为岛式站台,具有岛式站台的车站称为岛式站台车站,简称岛式车站,如图3-7所示。

2)侧式车站 站台位于上、下行车线路的两侧,这种站台布置形式称为侧式站台,具有侧式站台的车站称为侧式站台车站,简称侧式车站,如图3-8所示。

3)岛、侧混合式车站 岛、侧混合式站台是将岛式站台及侧式站台同设在一个车站内,具有这种站台形式的车站称为岛、侧混合式站台车站(简称岛、侧混合式车站),通常用于换乘站。

(5)按车站服务的对象及功能分 可以分为城市标志站(作为城市的象征或著名建筑物)、与干线或机场等交通连接的换乘枢纽站(完成与机场或其他交通方式的接续运输过程)、市郊地区车站、农村地区车站等。

978-7-111-53155-5-Chapter03-8.jpg

图3-7 岛式车站

978-7-111-53155-5-Chapter03-9.jpg

图3-8 侧式车站

3.车站总平面布局

车站的设计与总体布局应符合城市规划城市交通规划、环境保护和城市景观的要求,并处理好与地面建筑、城市道路、地下管线及施工时交通组织间的关系。车站结构与过街地道、天桥、物业开发建筑等结合,综合疏散车站和过街客流。合理组织客流,减少交叉干扰,保证乘客方便进站、迅速出站。进出站通道、站台、出入口、自动扶梯楼梯等设备能力与客流相匹配,满足日常运营客流的需要。

4.车站规模(www.xing528.com)

车站规模应满足远期高峰小时预测客流集散量和运营的需要,车站的进站通道、站台、出入口通道、人行楼梯、自动扶梯等部位的通过能力应按该站远期高峰客流量确定。一般而言,车站有效站台长度不小于远期列车编组长度,车站服务水平主要体现在站台的宽度上。计算站台总宽度时,应以车站远期最大设计客流量为计算依据。站台总宽度由乘客乘降区宽度、柱宽、楼梯宽及自动扶梯宽度等组成,站台宽度可参考下列经验公式进行校核。

(1)岛式站台

Bd=2b+nz+t (3-1)

(2)侧式站台

Bc=b+z+t (3-2)

式中 b——站台乘降区宽度(m);

n——横向柱列数;

z——横向柱宽(含柱子的装修面层厚度)(m);

t——每组人行楼梯与自动扶梯宽度之和(包括扶梯间的宽度和梁、柱与楼、扶梯,楼梯和扶梯间所留缝隙宽度(m)。

其中,乘降区宽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b=Q上、下ρ/L+ba (3-3)

式中 Q上、下——客流控制期每次列车,超高峰小时单方向的上、下车设计客流量;

ρ——站台上人流密度,一般推荐采用0.5m2/人;

L——安全门或屏闭门两端门之间的站台有效候车区长度(m);

ba——站台门体立柱内侧至站台边缘的距离(m)。

一般情况下,侧式站台最小宽度不宜小于2.5m,岛式站台最小宽度不宜小于5m。站台边缘与车体外边缘之间最大空隙,在直线段宜为80~100mm,在曲线段,应根据曲线加宽要求计算确定,并不得大于180mm。

5.车站装修与相关服务设施

车站除了要满足各项使用功能外,还要打造良好的视觉效果,为乘客营造舒适、愉悦的乘车环境。建筑装修是车站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将其划分为内部装修与外部装修。

(1)外部装修 外部装修更注重外部造型效果,包括墙柱、墩、地、顶各部分设计,建筑照明、灯具、色彩、隔断、导向指示牌、出入口、站台雨篷、天桥雨篷等的装修设计。对于地面站与高架站,外部装修效果尤其重要,需与当地景观相协调。

(2)内部装修 内部装修多针对地下式车站,可以一条线路为基本单位统一装修风格,也可以根据车站所处位置具有的文化元素融入车站装修设计中。

需要注意的是,车站建筑装修选择的材料,应具有不燃、无毒、放射性指标满足国家环保要求、经济、耐久、便于设备管理和清洗的性能,地面材料应防滑、耐久、耐磨、耐腐蚀。地下通道应考虑采用具有吸音、防潮功能的装饰材料。车站建筑防灾设计应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国家现行的其他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

(3)服务设施 为提高车站服务水平,保证乘客安全出行,现代有轨电车车站还需要设置站台指示系统、屏蔽门、自动扶梯等服务设施,车站导向、指示标志应采用统一标准和规格,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标志用公用信息图形符号》的规定。同时,还要以人为本,考虑残障设施的配备。

1)屏蔽门系统(见图3-9),将站台的公共区域与轨行区隔离,保障乘客安全。

2)站台标示系统(见图3-10),为乘客提供车站、乘车及换乘信息等。

978-7-111-53155-5-Chapter03-10.jpg

图3-9 屏蔽门

978-7-111-53155-5-Chapter03-11.jpg

图3-10 站台标示系统

3)自动扶梯(见图3-11),有关设计规范中指出,当车站出入口的提升高度超过6m时,应设上行自动扶梯;超过12m时,应考虑上、下行均设自动扶梯。分期建设的自动扶梯应预留位置。

4)无障碍设计,以人为本,设置无障碍设施,保证乘降、疏散安全。包括无障碍电梯、楼梯升降机(见图3-12)、无障碍通道及出入口等。

978-7-111-53155-5-Chapter03-12.jpg

图3-11 自动扶梯

978-7-111-53155-5-Chapter03-13.jpg

图3-12 楼梯升降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