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袁灼德:擂鼓寨村最早的牛痘防疫接种专家

袁灼德:擂鼓寨村最早的牛痘防疫接种专家

时间:2023-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牛痘防疫接种在本村最早的是袁绍云、袁绍白弟兄二人。袁绍云将种痘技术传给其子袁本道,袁本道又传其子袁灼徳。袁灼德操祖业种痘30余年。在1949年前,袁灼徳每年要接种几百人次,每次四五十人一轮。下轮接种时,将这些痘痂壳取出,捣细成末,加奶汁调和,即可代替痘苗使用。这样,以补充当时痘苗的不足,并减少痘仙的支出,但有传染疾病的可能。袁灼徳的接种技术高明,成功率很高,深受群众欢迎。

袁灼德:擂鼓寨村最早的牛痘防疫接种专家

1949年前,天花流行是小儿的一道“铁门坎”。据统计,民国三十年(1941)至1949年时,春在全乡死于此症的达300多人,各地的干岩石洞装满了火匣子。留下后遗症(麻脸)的也有百余人。而牛痘防疫接种在本村最早的是袁绍云、袁绍白弟兄二人。袁绍云将种痘技术传给其子袁本道,袁本道又传其子袁灼徳。袁灼德操祖业种痘30余年。1952年,曾在麻石区主办痘苗接种训练班,有多人参加。后来由医生附带防疫,才没有专门的“痘仙”。

最早的疫苗是小管瓶装的粉末,一瓶能接种十来个小孩,价值3升[1]米钱。

接种操作前先要观察小孩,若是眼睛有血丝,泪水汪汪,或耳背发青的,必是“天行”赶到,不能接种。接种穴位,两臂均可,上取“青索渊”,下取“肖冷索”(中间部位亦可)。用小刀轻划,要见血不流血,将粉末用挖耳状的小勺舀出少许,放在刀印处,用手轻按,让药进入刀口。在1949年前,袁灼徳每年要接种几百人次,每次四五十人一轮。种后要巡回观察,注意反应。凡出得好的痘子是绯红的、亮的,干疤上有太极图似的花纹。将这种痘痂取下,放小瓶里,丢几颗大米合在一起。下轮接种时,将这些痘痂壳取出,捣细成末,加奶汁调和,即可代替痘苗使用。手术方法同前。这样,以补充当时痘苗的不足,并减少痘仙的支出,但有传染疾病的可能。(www.xing528.com)

袁灼徳的接种技术高明,成功率很高,深受群众欢迎。他种痘的范围很广,铁佛、广纳、过街楼等地都有他的足迹。收费不计多少,由顾主自觉给,有一次给几块的富绅,也有给几角的一般人家,实在是没有钱的,送个人情,也算是做了件好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