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佛教在克什米尔谷地的传入和发展

佛教在克什米尔谷地的传入和发展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集会上根据当时佛教思想的发展不同,将佛教分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此后经历白匈奴的入侵,以及印度教的兴盛,佛教曾一度遭受迫害,再度兴盛时谷地成为大乘佛教的主要根据地。7世纪后传入大乘佛教,大乘佛教通过克什米尔向东传到西藏。10世纪时,西藏古格王朝国王意希沃选派21人赴谷地学习,这次求法活动揭开了西藏后弘期佛教的序幕,后经丝绸之路向中国内陆传播,并传到日本。

佛教在克什米尔谷地的传入和发展

公元前6世纪,迂腐的旧婆罗门教不再适应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的需求,沙门思潮开始打压婆罗门教,佛教和耆那教是这个时期最主要的沙门代表。佛教由释迦牟尼创建,早期佛教反对神主宰一切,倡导世界万物由“因缘”决定,具有无神论思想,并且反对种姓歧视,主张众生平等,受到下层群众的欢迎。到了孔雀王朝时期,由于统治者阿育王的大力扶持,佛教迎来了发展的高潮,公元前3世纪时阿育王派遣末阐提(Majjhantika )到迦湿弥罗(克什米尔地区)布教,曾感化当地的蛮人龙族,使其解脱罪业,夜叉盘荼鬼的妻子及五百弟子也相继皈依佛法。当时信奉佛法的有8万人,僧侣有10万[2]。初期的教义比较简单,一直持续到公元前2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宗教法规和仪式快速发展,出现了新的思想和倾向。

贵霜王朝(Kushan Dynasty)的迦腻色迦王曾在此地召集五百位高僧编纂《阿毗达摩大毗婆沙论》,并镂镌经论于铜牒之上,再封存于石函中,建塔藏纳。迦腻色迦王在克什米尔谷地的哈瓦(Harwan)举行了第四次佛教集结[3],使得当时的克什米尔地区成为佛教极盛地。在集会上根据当时佛教思想的发展不同,将佛教分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小乘佛教的理论注重个人通过修行成为阿罗汉,并达到解脱的境界,而大乘佛教的目标不是寻求个人解脱,而是普度众生,使得人类摆脱痛苦[4]。此后经历白匈奴的入侵,以及印度教的兴盛,佛教曾一度遭受迫害,再度兴盛时谷地成为大乘佛教的主要根据地。(www.xing528.com)

7世纪时玄奘取经经过克什米尔谷地,在他的记述中,佛教虽然不是唯一的宗教,但仍然是主要宗教之一。他在633年到634年间在谷地中学习经文,记述了谷地中有佛寺100多所,僧徒5 000多人,有4座佛塔,都由无忧王建造[5]。7世纪前,克什米尔主要盛行小乘佛教的“说一切有部”。一个世纪后,中国的悟空来到克什米尔,在这里学习四年。当时克什米尔有300多座佛院,并且有许多舍利塔,可见克什米尔的佛教仍然比较闻名。7世纪后传入大乘佛教,大乘佛教通过克什米尔向东传到西藏。10世纪时,西藏古格王朝国王意希沃选派21人赴谷地学习,这次求法活动揭开了西藏后弘期佛教的序幕,后经丝绸之路向中国内陆传播,并传到日本。大乘佛教有无数个菩萨,还有许多引自印度教和其他宗教的神,后期之所以要扩展神的系统,主要是为了吸引其他宗教信徒皈依佛教。这种方法起初有明显的绩效,但是后期由于佛教与印度教已经没有太大的差别,加上印度教的快速改革发展,对佛教的压迫,以及14世纪时阿拉伯人对谷地的入侵,克什米尔佛教延续1 600年后衰亡。但是谷地对临近地区佛教的传播有过重要的影响,谷地僧侣穿过葱岭沿丝绸之路向中国传播佛教,成为中印佛教一个重要节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