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广场绿地设计要点与环境设计研究

城市广场绿地设计要点与环境设计研究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广场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性质、功能和用地范围,结合交通特征、地形、自然环境等进行设计,并处理好与毗邻道路及主要建筑物出入口的衔接,以及和周围建筑物的协调和广场的艺术风貌。广场地面标高不要过分高于或低于道路。因而在做广场和广场绿化的设计时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城市广场周围的建筑通常是重要建筑物,是城市的主要标志。广场绿地布置形式通常为规则的几何图形,如面积较大,也可布置成自然式。

城市广场绿地设计要点与环境设计研究

在现代城市中,由于形式与功能等的复合,使对广场进行严格分类比较困难,只能按其主要性质、用途及在道路网中所处的地位分为5类:公共活动广场、集散广场、纪念广场、交通广场和商业广场(有的广场兼有多种功能,也可称为综合性广场)。

广场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性质、功能和用地范围,结合交通特征、地形、自然环境等进行设计,并处理好与毗邻道路及主要建筑物出入口的衔接,以及和周围建筑物的协调和广场的艺术风貌。

广场的空间处理上可用建筑物、柱廊等进行围合或半围合;用绿地雕塑小品等构成广场空间;也可结合地形用台式、下沉式或半下沉式等特定的地形组织广场空间。但不要用墙把广场与道路分开,最好模糊街道和广场的衔接处。广场地面标高不要过分高于或低于道路。

四面围合的广场封闭性强,具有强的向心性和领域性;三面围合的广场封闭性较好,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向心性;两面围合的广场领域感弱,空间有一定的流动性;一面围合的广场封闭性差。

广场与道路的组合有道路穿越广场、广场位于道路一侧,以及道路引向广场等多种形式。广场外形有封闭式和敞开式,形状有规则的几何形状或结合自然地形的不规则形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更加注重城市公共空间的趣味性和人情化,人们对广场和公共绿地等开放空间的要求已不再单纯追求人为的视觉秩序和庄严雄伟的艺术效果,而是希望它成为舒适、方便、卫生、空间构图丰富、充满阳光、绿化和水的富有生气的优美的休闲场所,来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需求。因而在做广场和广场绿化的设计时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广场绿化首先应配合广场的性质、规模和主要功能进行设计,使广场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城市广场周围的建筑通常是重要建筑物,是城市的主要标志。应充分利用绿化来配合、烘托建筑群体,作为空间联系、过渡和分隔的重要手段,使广场空间环境更加丰富多彩和充满生气。广场绿地布置和植物配置要考虑广场规模、空间尺度,使绿化更好地装饰、衬托广场,美化广场,改善广场的小气候,为人们提供一个四季如画,生机盎然的休憩场所。在广场绿化与广场周边的自然环境和人造景观环境协调的同时,应注意保持自身的风格统一。

广场绿地可占广场的全部或一部分面积,也可建在广场的一个点上或分别建在广场的几个点上,以及建在广场的某建筑物的前面。(www.xing528.com)

广场绿地布置配合交通疏导设施时,可采用封闭式布置,面积不大的广场,绿地可采用半封闭式布置,即周围用栏杆分隔,种植草坪、低矮灌木和高大落叶乔木遮阴。最好不种植绿篱,使绿地通透。对于休憩绿地可采用开敞式布置,布置建筑小品、园路、座椅、照明等。广场绿地布置形式通常为规则的几何图形,如面积较大,也可布置成自然式。

植物配置有整形式和自然式:

(1)整形式种植

主要用于广场的周边或长条形地带,起到严整规则的效果。作为隔离、遮挡或作为背景用。配置可用单纯的乔木、乔木配灌木、乔木配灌木和花卉等。为了避免成排种植的单调,面积较大时可把几种树组成一个个树丛,有规律地排列在一定地段上,形成集团式种植。

(2)自然式种植

在一定的地段内,花木的种植不受株距、行距的限制,疏密有序地布置。还可巧妙地解决与地下设施的矛盾。植物配置一般以高大乔木居中,矮小植株在侧,色彩变化尽量放在边缘,在必要的地段和节假日点缀花卉,使层次分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