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连红房子最后一位住户孙元香的故事

大连红房子最后一位住户孙元香的故事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起寺儿沟,说起红房子,似乎没有比孙元香老人更熟悉的了。“红房子从1966年开始全面拆迁,我们是最晚拆迁的一批住户。”寺儿沟现存的老建筑当年的码头工人工作场景红房子正门口的钟楼还在1964年的电影《兵临城下》中出现过,孙元香就曾在电影拍摄现场看眼。有一次,工头的妈妈把孙元香叫到她住的房子里,告诉他每天下午两三点钟从红房子做饭师傅那里拿8个窝头,给她送去。

大连红房子最后一位住户孙元香的故事

说起寺儿沟,说起红房子,似乎没有比孙元香老人更熟悉的了。1942年,年仅6岁的他随父母一起从山东来到大连,就住在红房子88号。“那时的红房子有100栋,也就是100号。”之后,他们家又从88号搬到81号、77号、99号,现在老人住的居民楼就是1998年在原来57号旧址上建起来的。“红房子从1966年开始全面拆迁,我们是最晚拆迁的一批住户。”

因为爸爸就是海港工人,所以,孙元香对福昌华工非常熟悉,“他们穿着黑衣服,后背上印了两个大黄字‘福昌’,非常扎眼,就怕人跑了。华工都是社会最低层的人,是大老粗。”

红房子是用红砖建成的二层楼,每一层都有一通好几十米长的通炕,五层砖上面搭上水泥板子,就算是炕了。孙元香说:“每天早晨5点钟,南大庙的和尚就来到正门钟楼上敲钟,一听到钟声,工人们就得起来上工,工人们说那是‘催命钟’。红房子里有一个背牌先生,他手里拿一个三合板做的记工牌,每天写上多少号出工了。工人从早6点一直干到晚6点,如果干不完就加4个小时,等到家已经晚上11点了。”

孙元香老人说的那口“催命钟”现在摆放在大连现代博物馆。当时敲钟的和尚平时都在南大庙里,“那庙里养着七只大白鹅,一看见我们小孩进去了,就扑棱着翅膀奔过来,张嘴咬人呢。”

寺儿沟现存的老建筑(www.xing528.com)

当年的码头工人工作场景

红房子正门口的钟楼还在1964年的电影《兵临城下》中出现过,孙元香就曾在电影拍摄现场看眼。“给国民党将军开吉普车的是我的好朋友王庆友,当时他是市委书记胡明的司机。”红房子的工人吃的是窝头,每人每顿饭发一张饭券,只能领一个窝头和一条咸菜。工人们每个月开一次饷,到手的也只有两三块,“饭券是算钱的,都在工资里扣了,家里人口多,就剩不下多少钱。”有一次,工头的妈妈把孙元香叫到她住的房子里,告诉他每天下午两三点钟从红房子做饭师傅那里拿8个窝头,给她送去。“我以为她是给人吃的呢,后来才知道,她是用窝头来喂一头小猪,真可气哩。”

工头的妈妈为人还行,看孙元香五冬六夏一直光着个脚,就给了他5元钱,说:“你买双鞋穿吧。”孙元香拿了这5元钱回家给娘了,“没舍得买呀,到1947年,我才穿上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