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筑水处理工艺流程-供热与给排水

建筑水处理工艺流程-供热与给排水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水处理工艺流程是根据中水原水的水量与水质,供应的中水水量与水质,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对建筑环境的要求,如噪声、气味、美观、生态等,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的。其中,预处理和后处理在各种工艺流程中基本相同。中水用于水景、采暖、空调冷却、建筑施工等其他用途时,如采用的处理工艺达不到相应的水质标准,应再增加深度处理设施,如活性炭、臭氧、超滤或离子交换处理等。

建筑水处理工艺流程-供热与给排水

中水处理工艺流程是根据中水原水的水量与水质,供应的中水水量与水质,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对建筑环境的要求,如噪声、气味、美观、生态等,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的。其中,中水水源的水质是主要依据。中水处理流程由各种水处理单元优化组合而成,通常包括预处理(格栅、调节池)、主处理(絮凝沉淀或气浮、生物处理、膜分离、土地处理等)和后处理(砂过滤、活性炭过滤、消毒等)三部分组成。其中,预处理和后处理在各种工艺流程中基本相同。主处理工艺则需根据中水水原的类型和水质选择确定。

当以优质杂排水或杂排水为中水水源时,因水中有机物浓度很低,处理的目的主要是去除原水中的悬浮物和少量的有机物,降低水的浊度和色度,可采用以物理化学为主的工艺流程或采用生物处理和物化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工艺。物化处理工艺虽然对溶解性有机物去除能力差,但后续消毒处理中消毒剂的化学氧化作用对水中耗氧物质的去除有一定的作用。

当原水中有机物浓度较低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小于30mg/L时,可采用混凝沉淀(或气浮)加过滤的物理化学方法。该工艺具有可间歇运行的特点,适用于客房入住率不稳定、可集流原水水量变化较大或间歇性使用的建筑物。

采用膜处理工艺(膜分离、膜生物反应器等)时,应设计可靠的预处理工艺单元及膜的清洗设施,以保障膜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以优质杂排水或杂排水为中水水源时常用的工艺流程有以下几个。

1.物化处理工艺流程

原水→格栅→调节池→絮凝沉淀→过滤→活性炭→消毒→中水

原水→格栅→调节池→絮凝沉淀→过滤→消毒→中水

原水→格栅→调节池→絮凝沉淀→活性炭→消毒→中水

原水→格栅→调节池→过滤→臭氧氧化→消毒→中水

2.生物处理和物化处理相结合的工艺流程

原水→格栅→调节池→生物接触氧化→沉淀→过滤→消毒→中水

原水→格栅→调节池→生物转盘→沉淀→过滤→消毒→中水

3.预处理和膜分离相结合的处理工艺流程

原水→格栅→调节池微絮凝过滤→精密过滤→膜分离→消毒→中水

4.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工艺流程

原水→调节池→预处理→膜生物反应器→消毒→中水(www.xing528.com)

当利用生活排水(含有粪便污水)为中水水源时,因中水原水中有机物和悬浮物浓度都很高,中水处理的目的是同时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悬浮物,用简单的方法很难达到要求,宜采用二段生物处理和物化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工艺流程。因规模愈小则水质水量的变化愈大,因而,必须有较大的调节池进行水质水量的调节均衡,以保证后续处理工序有较稳定的处理效果。以生活排水为中水水源时常用的工艺流程有以下几个。

1.生物处理和深度处理结合的工艺流程

原水→格栅→调节池→两端生物接触氧化→沉淀→过滤→消毒→中水

原水→格栅→厌氧调节池→两段生物接触氧化→沉淀→过滤→消毒→中水

原水→格栅→调节池→预处理→曝气生物滤池→消毒→中水

2.生物处理和土地处理工艺流程

原水→厌氧调节池或化粪池→土地处理(土壤-微生物净化)→消毒→中水

当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生物处理出水作为中水水源时,处理目的主要是去除水中残留的悬浮物,降低水的浊度和色度,宜选用物化与生化处理结合的深度处理工艺流程。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作为中水水源,目前采用的较少,但随着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污水资源化的发展,它将成为今后污水再生利用的主要水源。常用的工艺流程有以下几个。

1.物化深度处理工艺流程

二级处理出水→调节池→混凝沉淀(澄清)→过滤→消毒→中水

2.物化与升华结合的深度处理流程

二级处理出水→调节池→微絮凝过滤→生物活性炭→消毒→中水

3.微孔过滤处理工艺流程

二级处理出水→调节池→微孔过滤→消毒→中水。

中水用于水景、采暖、空调冷却、建筑施工等其他用途时,如采用的处理工艺达不到相应的水质标准,应再增加深度处理设施,如活性炭、臭氧、超滤离子交换处理等。

中水处理生产的沉淀污泥、活性污泥和化学污泥,应采取妥善处理措施,当污泥量较小时可排至化粪池处理,污泥量较大的中水处理站,可采用机械脱水装置其他方法进行处理或处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