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通史: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

中国通史: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出自《管子·牧民》,其意思是说,百姓的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礼仪,重视荣誉和耻辱。老百姓“衣食足”了,才能安居乐业;国家“仓廪实”了,才能称霸诸侯。二是齐桓公用管仲为相的阶段,也就是春秋时齐鼎盛时期。比如管仲鼓励民众开荒,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一语,首先写在据说是管仲创作的《管子》一书中,为广大民众所认可。

中国通史: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出自《管子·牧民》,其意思是说,百姓的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礼仪,重视荣誉和耻辱。可以说,这是齐国发展历程全部经验的历史结晶。一个国家要做到“富国强兵”,前提条件就是要发展经济。老百姓“衣食足”了,才能安居乐业;国家“仓廪实”了,才能称霸诸侯。

齐地原先是一块贫瘠之地,种不了庄稼,因此人口稀少。可是,齐太公姜尚到了那里,实行富民政策,后来齐桓公管仲,继续发展经济,最后成就了霸业。

史记·货殖列传》说到了齐国富强起来的两个时间段。一是姜尚建国阶段,那时齐国又穷又落后,姜尚就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第一是“劝女功”,把妇女动员起来实施纺织;第二是“极技巧”,就是发展手工业和加工业生产;第三是“通鱼盐”,农业一时发展不起来,可这里有“鱼”、“盐”两大宝啊,发展这两大优势产业,国家就可以大发展了。原先是不毛之地,一下变得“冠带衣履天下”的富足之乡了。

二是齐桓公用管仲为相的阶段,也就是春秋时齐鼎盛时期。这期间管仲是做了许多“下令如流水之源”的“顺民心”的事。比如管仲鼓励民众开荒,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他还让那些占有大量土地的权贵交出土地,让农民去耕种。如果农民改良了土地,有了好收成,五年之内不调高赋税。与发展农业同时,管子在齐国设立了“工正”、“工师”、“铁官”,把手工业与商业生产发展起来。这样,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国家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www.xing528.com)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一语,首先写在据说是管仲创作的《管子》一书中,为广大民众所认可。后来司马迁写《史记》,分别在《管晏列传》和《货殖列传》中引用了这句话。在引述这句话的时候,冠之以“故其称曰”和“故曰”的饰词,可见到汉代时,此言已充分成语化,广泛流传于民众的口头。

谁都承认,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有为之君。他不只实施了使齐国繁荣和强盛的措施,也懂得以结盟的形式团结华夏各族。尤其值得一书的是,在王权大幅度下滑的情势下,他却别出心裁地利用周王这面旗帜来维系天下统一的局面。齐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年),也就是郑国发生极端地挑战王权的“祝聃射王”事件的44年后,齐桓公大胆地提出了他的极具号召力的口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