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土芥寇仇成语的历史背景与含义

土芥寇仇成语的历史背景与含义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孟子与齐宣王很熟,在一次交谈中,他告诉齐宣王这样一个“为君之道”:“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尤其是最后两句:“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把这句话简化,就成了一句有名的历史成语:土芥寇仇。“土芥寇仇”,历来如此!

土芥寇仇成语的历史背景与含义

孟子齐宣王很熟,在一次交谈中,他告诉齐宣王这样一个“为君之道”:“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表面上这里说的是君臣关系,实际上是讲君民关系。孟子说,君臣(民)之间有这样一种对应关系——如果君王把民众看成是手足,那么,民众就会把君王看成是自己的心腹;如果君王把民众当成是犬马一样的牲畜,民众则一定会把君王当成陌路人(朱熹注:国人,路人也);如果君王把民众看成是一株小草(朱熹注:土芥,小草也),那么,民众就可以把君王看成是寇仇。

这段话影响至深至远。尤其是最后两句:“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把这句话简化,就成了一句有名的历史成语:土芥寇仇。

这段话引出一则掌故来:草寇皇帝朱元璋登上皇位以后,也故作斯文,手捧亚圣的《孟子》一书读了起来。但是,当他读到文中有“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一语时,大发雷霆,说“此非人臣所言也!”马上命令把孟子的牌位逐出孔庙,连四时八节的配享也取消了,《孟子》这书也不准民间阅读了。但过后又想这样不妥,令御用文人删去八十五条后出了《孟子》节本。从这一举动中看出了朱元璋这位农民出身的帝王的局限性,他所删去的正是体现民本思想的部分。(www.xing528.com)

真正的属于民众的历史文化是删不去的,因为它已刻在民众的心中。“土芥寇仇”,历来如此!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的思想家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不仅儒家,包括道家墨家以及《左传》《国语》《管子》等著作中,都不同程度地蕴含着“民为邦本”的思想,或直接阐发民本思想。如《老子》中就有“爱民治国”的主张,又明确宣称:“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为心。”从先秦著作中可以看出,民本思想已成为当时的一种时代思潮。相比较而言,儒家所代表的民本思想最强烈、最集中。孔孟的思想核心是“仁”,仁者爱人,这是民本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孔子曾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修己以安百姓”、“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孟子》)的主张,要求统治者克制私欲,广施恩泽以让民众安居乐业。孔子以民为本的思想,经孟子继承而发扬光大。

从民本主义思想出发,孟子阐说了一个光辉的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孟子心目中,民众,人心的向背,永远是第一位的。儒家与道家都讲“道”,而儒家所言的“道”的含义更明确。孟子说的得道,就是得民众,由此引申出这样一个千古真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