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通史:成语家门之祸的历史传承

中国通史:成语家门之祸的历史传承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家门之祸”,这是句很朴实、形象的成语。曹操占有汉中后,刘备前往争夺汉中时,急信要求诸葛亮调兵援救,军师诸葛亮以此事询问杨洪,杨洪说:“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比家门之祸也!”其意谓,汉中之地为益州咽喉,蜀国存亡的要害之机枢,如果没有汉中则没有蜀国,这是家门口的祸患。这场对刘备来说是“家门之祸”的战争以蜀国的胜利告终。

中国通史:成语家门之祸的历史传承

“家门之祸”,这是句很朴实、形象的成语。此语是说如果有人在自己家门口闹事,或者把持了你家门口的通道,你住在家里就再也不会平安了,出自《三国志·蜀书》。

说这话的是刘备的蜀部从事杨洪,针对的是曹操与刘备间的汉中之争。时为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从陈仓出散关率十万大军进攻汉中的张鲁。张鲁之弟张弟率万余人坚守,山峻难登,曹军损失惨重,但最后还是把汉中攻下了,张鲁也不得不退到巴中去了,最后守不住,就在这年年底投降了曹操。而这时最急的是刘备。通过赤壁大战,刘备获取了荆州的一些地盘,但根据诸葛亮三国鼎立的理想图景,刘备须兼有荆益两州,方算站稳脚跟。现在曹操占有了汉中,刘备就难以入川了。曹操占有汉中后,刘备前往争夺汉中时,急信要求诸葛亮调兵援救,军师诸葛亮以此事询问杨洪,杨洪说:“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比家门之祸也!”(《三国志·蜀书》)其意谓,汉中之地为益州咽喉,蜀国存亡的要害之机枢,如果没有汉中则没有蜀国,这是家门口的祸患。杨洪还建议:如今形势,男人应当参战,女子应参加运输,发兵往救不会有什么疑虑的!当时蜀郡太守法正随刘备北往,诸葛亮于是上表奏任杨洪兼任蜀郡太守,各项事情都办得很有条理,于是让他正式任职。不久,转任为益州治中从事。

刘备、诸葛亮认同了杨洪的观点。于是,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起,刘备就倾全力攻打汉中,第二年的夏天,刘备还亲临阳平关前线督战,打败了曹军由夏侯渊、张郃率领的主力部队。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初,刘备进据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不久曹操的军队退出汉中。这场对刘备来说是“家门之祸”的战争以蜀国的胜利告终。(www.xing528.com)

占据汉中,对曹操来说,利在扼住了刘备蜀地的喉咙,而害处则是触动了蜀、吴两家的利益,这样会使其联合抗魏,曹操深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